八月的驕陽似火,熾烈的陽光灼燒著皇城每一寸青石板路。
午時的空氣蒸騰著熱浪,連蟬鳴都顯得有氣無力。
然而此刻,整個王都卻籠罩在一片肅穆之中——今日,是趙王楚狂與王妃的國葬。
皇陵神道兩側,禁軍持戟而立,玄甲在烈日下泛著冷光。
自城門至陵墓,十里長街擠滿了自發(fā)前來送行的百姓。
他們沉默地跪伏在道路兩旁,有人低聲啜泣,有人以袖拭淚。
趙王生前戍守邊疆十余載,護得楚國百姓安居樂業(yè),如今戰(zhàn)死沙場,百姓無不痛心。
沉重的靈柩緩緩駛過神道,十六名禁軍肩扛楠木棺槨,其上覆蓋著繡有蟠龍紋的玄色錦緞。
棺槨之后,是同樣莊重的王妃靈轎,素白的帷幔隨風輕揚,仿佛王妃生時最愛的江南煙羅。
楚寧一身素白喪服,親自扶棺而行。
他的面容憔悴,眼下泛著青黑,卻仍挺直脊背,一步步踏在滾燙的石板上。
汗水順著他的額角滑落,浸濕了衣襟,但他恍若未覺,只是死死盯著前方陵墓的方向,仿佛要將這最后的路銘刻于心。
皇后沈婉瑩、副后武曌、皇貴妃馮木蘭緊隨其后。
沈婉瑩眼眶通紅,手中緊握一串佛珠,武曌抿唇不語,唯有緊攥的拳頭泄露了心緒,馮木蘭則死死咬著唇,淚水在眼中打轉,卻倔強地不肯落下。
文武百官分列兩側,皆著喪服,垂首肅立。
禮部尚書鄧弘文手捧祭文,聲音沙啞地誦讀著趙王生平功績:
“王少從軍,戍邊十載,戰(zhàn)敗數(shù)國,護我大楚山河無恙,為我楚國開疆拓土……”
每念一句,百姓中便傳來壓抑的嗚咽。
陵前,青銅祭鼎早已燃起檀香,青煙筆直地升入蒼穹。
楚寧接過禮官遞來的三炷香,在烈日下跪拜。
他的膝蓋重重磕在石階上,卻渾然不覺疼痛。
“王兄……”他低聲呢喃,聲音嘶啞得不成調。
三拜九叩之后,楚寧親手將趙王生前最愛的青鋒劍置于棺上。
這是先帝所賜,趙王從不離身,如今也該隨他長眠。
禮官高唱:“蓋棺——”
沉重的棺蓋緩緩合攏,楚寧突然伸手,死死扣住棺木邊緣。
他的指節(jié)因用力而發(fā)白,喉結滾動著,卻終究沒有出聲阻攔。
直到最后一寸光明被隔絕,他才頹然松手,任由侍從將棺槨送入墓室。
王妃的靈柩隨后入葬。
楚寧看著兩具棺木并排而放,忽然想起多年前,趙王大婚那日,自己笑著調侃:
“王兄如今有了王妃,可別忘了我這個弟弟!
趙王大笑攬住他的肩:“十八弟,你永遠是我最親的兄弟!
熱浪扭曲了視線,楚寧恍惚看見當年的趙王站在墓室口,朝他揮手作別。
夕陽西沉時,葬禮終于結束。
楚寧獨自站在陵前,聽著身后百官陸續(xù)離去的腳步聲。
沈婉瑩欲言又止,最終只是將一件薄披風輕輕搭在他肩上。
夜風漸起,吹散了白日的酷熱。
楚寧摩挲著墓碑上新刻的銘文,突然輕笑一聲:“王兄,你說過要看朕統(tǒng)一天下的!”
尾音消散在風里,無人應答。
晚上,眾人返回皇宮。
御書房內,燭火搖曳,映照出楚寧冷峻的面容。
他端坐在龍案之后,目光如刀,掃過眼前四人。
副后武曌、戶部尚書劉守仁、禮部尚書鄧弘文、吏部尚書呂修文。殿內氣氛凝重,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
“朕決定明日御駕親征大漢王朝!
楚寧的聲音低沉而冷硬,每一個字都像是從齒縫間擠出:“先滅大漢,再伐大唐與蝎族,為趙王兄報仇!”
此言一出,四人神色驟變。
武曌眉頭緊鎖,上前一步,沉聲道:“陛下,您才從前線趕回不久,連日奔波,未曾好好休養(yǎng),如今又要出征,未免太過倉促!”
她的聲音里帶著少見的急切,目光緊緊盯著楚寧,試圖從他眼中看出一絲動搖。
劉守仁也立即拱手勸諫:“陛下,龍體為重!您已接連暈厥兩次,若再長途跋涉,恐有不測!”
他的語氣里滿是憂慮,額頭甚至滲出一層細汗。
作為戶部尚書,他深知戰(zhàn)爭對國力的消耗,更擔心楚寧的身體撐不住這樣的折騰。
呂修文長嘆一聲,苦口婆心道:“陛下,您乃一國之君,楚國上下皆仰賴您的決策,若您不顧安危貿然出征,萬一有個閃失,江山社稷何以為繼?”
就連一向沉穩(wěn)的鄧弘文也忍不住開口:“陛下,復仇之事,不可急于一時!
“大漢王朝雖在打造福船,但未必能在短期內成事,我們應當先穩(wěn)固內政,再謀外戰(zhàn)!
然而,楚寧的眼神依舊冷冽,毫無退讓之意。
他猛地一拍桌案,厲聲道:“錦衣衛(wèi)密報,大漢王朝的福船即將完工!若等他們水軍戰(zhàn)力大增,我大楚水師將陷入被動!”
他的指節(jié)因用力而泛白,聲音里壓抑著滔天的怒火:“朕絕不能讓劉掣有機會威脅我大楚疆土!”
武曌見他態(tài)度堅決,知道再勸無用,只得換了個方式,語氣放緩道:
“陛下,即便要出征,也不急于這一兩日,您連日操勞,至少該休息兩日,陪陪兩位皇子和秀寧公主!
提到孩子,楚寧的神色終于松動了一瞬。
他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疲憊,最終緩緩閉了閉眼,低聲道:
“好,那就三日后出發(fā)!
武曌暗暗松了口氣,劉守仁等人也稍稍放下心來。
雖然仍無法阻止楚寧親征,但至少爭取到了短暫的緩沖時間。
楚寧的目光再次掃過眾人,冷冷道:“劉卿,糧草調度務必萬無一失。”
劉守仁連忙躬身:“臣定當竭盡全力!”
“鄧卿,出征前的祭禮由你負責!
鄧弘文肅然應下:“臣遵旨!
“呂卿,朝中官員調度,你與副后商議!
呂修文鄭重拱手:“臣明白!
楚寧最后看向武曌,聲音低沉而堅定:“朝政……就交給你了。”
武曌深深看了他一眼,緩緩點頭:“陛下放心。”
燭火搖曳,映照著楚寧冷硬的面容。
他知道,這一戰(zhàn),不僅僅是為了復仇,更是為了大楚的未來。
三日后,他將再次披甲上陣,而這一次,他絕不會再給敵人任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