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么味道?!”
扎卡看了看自己碗里的東西,臉上露出了惡心的神情。
“扎卡,這是華夏的特產,我們泰國是沒有的,自然吃不習慣,不過要我說,確實是難吃,華夏人真是奇怪,吃這些東西!
說話的也是一個男子,身形甚至外貌膚色都和扎卡差不多。
此人是扎卡的表兄弟,巴扎。
“我不想再吃這些垃圾了,我們盡快完成我們的任務,然后讓我們的泰國菜進入到這里,讓華夏人嘗嘗什么叫做真正的美食!
這次說話的是一個女子,典型的泰國人的容貌,鼻頭還穿插這一個銅環(huán),看起來有點恐怖。
“媽的!這些家伙懂不懂什么叫美食?自己吃不慣就能這么說。渴裁慈税!”
一群廚師無聊的站在窗口看著外面的三人議論道。
現(xiàn)在店里總共只有十幾個客人,生意根本不用做,就是因為這三個人。
自從他們來了之后,就挑遍了清和元的高手,一個個全部被他們打敗,現(xiàn)在這些人又開始在并州城的各個老字號開始挑戰(zhàn),無一例外,所有的華夏師傅都落馬了。
現(xiàn)在,整個并州城都人心惶惶,甚至不少老字號都已經(jīng)關門不再營業(yè),寧愿不賺錢,也不想口碑被砸了,可以說是人人自危啊。
偏偏這三個人,就徹底的賴在了清和元,每天中午傍晚都會來到這里坐坐。
就像是告訴所有人一樣,這里被他們征服了。
清和元作為晉菜在并州的執(zhí)牛耳者卻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雖然輸給了這三個家伙,可是人家來了就是客,趕人家走?
那豈不是更小家子氣?
比不過人家就見不得人家,傳出去是會被人笑話的。
輸了手藝可以,但是不能輸了禮儀。
原本清和元的人想著宗門里面會派人來收拾這三個囂張的泰國佬的,而事實是也確實來人了,而且來的人很厲害。
晉菜年青一代的佼佼者,畢生平。
然后,期望越大,失望和絕望就更大。
畢生平未出手就認輸了。
現(xiàn)在,整個并州城的料理界都在等著看晉菜最后的回應,不論是并州城川菜的分支還是魯菜的分支,他們都在等著東道主晉菜到底會怎么辦。
真是奇怪了,這三個人在并州城任何菜系都不挑,就挑晉菜,其他菜系在這里的分支雖然也緊張,但是更多的都是看熱鬧的心態(tài)。
“唉!再這么下去可怎么辦?!”
“就是!對了!不是說少主回來了么?!少主是什么意思?有沒有誰最近回過宗門?”
“那可是我親手做的頭腦啊...客人們哪個不是紛紛稱贊..這三個家伙竟然敢這么瞧不起...少主來了我可要好好的絮叨絮叨了...”
并州小吃“頭腦”,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醫(yī)學家傅山發(fā)明,為藥膳料理,對人體有滋補作用。并州小吃“頭腦”又名“八珍湯”,是由黃芪、煨面、蓮菜、羊肉、長山藥、黃酒、酒糟、羊尾油配制而成,外加腌韭菜做引子。因為早年并州人天不亮就起來吃頭腦,也叫“趕頭腦”,需要掛燈籠照明,所以經(jīng)營頭腦的飯店門前都掛一盞紙燈籠作標志。
“頭腦”是晉省特有的一種清真小吃,為湯狀食品。在一碗湯糊里,放上大塊肥羊肉,蓮菜,山藥。湯里的佐料有黃酒、酒糟和黃芪。特點:益氣調元,滋補虛損,活血健胃,具有撫寒喘和強壯身體的作用。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歷白露到立春期間,并州市各清真飯店大都有“頭腦”上市。
把“頭腦”當做食品的名稱,大約始于十四世紀末由!端疂G》中有“趕碗頭腦”的話,可見那個時期,社會上已經(jīng)有了賣頭腦的飯館。
并州的頭腦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醫(yī)學家傅山先生想出來的。傅山字青主,出生于并州市北郊區(qū)的西村,人們稱他“仙醫(yī)”。他寫的醫(yī)書有《傅氏女科》。并州市大寧堂藥店的名藥“二仙丸”!昂秃贤琛,當初就是用傅山先生的處方來配制的。
傅山在頭腦中也配了兩味草藥——黃芪和良姜,這是頭腦與別的飲食不同之處。黃芪味甘、性溫,功能是補脾胃、三焦而健肺,體氣虛弱者用之最有效。產于晉省綿山者,溫補力強,叫做綿芪,良姜味辛、性熱,有溫中、下氣、消食等作用,醫(yī)家療胃病用良姜治外寒、干姜治內寒。良姜產于粵省高州者質量佳,叫做高良姜。傅山加配這兩種草藥,就是為了預防和治療脾虛胃寒。
頭腦是一種滋補劑。從前的飯館,都是在清晨掛上燈籠賣頭腦的。這對就餐者來說,等于進行一陣晨間運動,既有滋補之效,又取鍛煉之功,一舉而兩得,這正是傅山發(fā)明頭腦的主要用意。由于輾轉傳播,頭腦生意曾擴展到歸綏一帶。
頭腦的材料成分有羊肉、羊髓、酒糟、煨面、藕根、長山藥,連同黃芪、良姜共計八宗,叫做八珍場。吃的時候,佐以腌韭,好象服藥的引子。
羊肉味甘、性熱,有補虛、開胃的作用,自醫(yī)圣張仲景就用它治寒疝腹痛和產后腹中不舒,這正是由于它能夠溫脾緩中的緣故。羊肉配以清熱化痰的藕和補脾除濕的山藥,就成了一劑溫補而不膩、清醇而可口的藥餌。
“老成啊,你就不要再絮叨了,我看這三個家伙不僅僅是瞧不上你的頭腦,就是咱們晉省所有的料理,這三個人都不放在眼里啊。”
“不過話說回來,老成啊,當時你跟那個叫扎卡的人也交手過,這小子的實力到底怎么樣啊?”
被叫做老成的人是一個年紀看上去已經(jīng)有五十多歲樣子的一個老人了,他沉默了一下:“當時在比試的時候我是沒有看出來,但是最后做出來的東西...確實是在我之上!
“那當時生平怕是一眼就看出了這三個人的手藝了,想不到生平也不行,難道真的要少主出手才行么?”
“這可如何是好啊...他們三個一直在這里...我們清和元這樣可就麻煩大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