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美都餐室之后,三人都覺得此行的收獲頗豐。
走在街頭巷尾,周松沒有開車而是繼續(xù)帶著兩人感受廂港人的生活和歷史,這種潛在的東西其實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開餐館的,若是連當(dāng)?shù)氐狞c滴都不了解,美食如何能夠讓人接受呢?
又是逛了不短的時間之后,周松看了看天色,已經(jīng)是晚上八點左右了。
“三兒,玲瓏姐,有沒有聽說過廂港的大排檔?”
周松笑著說道。
霓虹燈下,兩人聽到大排檔之后眼中都冒出了極度向往的神情。
“怎么可能沒有聽說過!排擋。∵@個詞就是廂港傳出去的,好多廂港電影里面都會有排擋的!”
丁玲瓏激動的說。
周松會心的笑了笑,沒錯,廂港的大排檔,廂港的另一個美食文化象征,也是廂港市井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
大排檔在華夏大中小城市皆可見,與當(dāng)?shù)氐姆睒s發(fā)達或者貧窮落后全無關(guān)系。有華夏人的地方,自然就有大排檔。所謂大排檔,多半是聚成堆的小吃攤,一溜排開去。每一個攤點在最顯眼的地方豎著火光熊熊的鍋灶,旁邊的長條桌上,調(diào)料,菜肴,一次性碗筷依次擺放,餐桌在搭起的簡易塑料棚里,朝向大街,點菜、吃飯一目了然。
大排檔,原稱“大牌檔”,將固定攤位的大號牌照裱裝懸掛,因而得名。這種經(jīng)營方式始于二戰(zhàn)后廂港,當(dāng)時百廢待興,開始有人在街邊設(shè)置路邊攤出售熟食,其中大牌檔的面積較一般小販大,有數(shù)張可摺疊的桌椅,攤檔是一個巨型包箱,晚上休息時用木板、鐵皮捆起,放在路邊,所以也可以放納更多設(shè)備,提供跟餐館相類似的食物。
早年廂港華人集中在中上環(huán)、灣仔一帶,也就是大牌檔的發(fā)祥地。
在粵語中,“牌”與“排”同音,有不少人誤以為大排檔是解作“一大排人食飯”的意思,因而誤寫成大排檔。
大排檔在廂港有著悠久歷史。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非常興旺,至1970年代,數(shù)目減少。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港府發(fā)出固定攤位小販牌照規(guī)管,相比別的路邊攤,大排檔的牌照是一張大紙,需要裝裱起來,掛在當(dāng)眼位置,因而稱為“大牌檔”,后傳入內(nèi)地多寫作“大排檔”。在粵語中,“檔”和“攤”都有不固定或流動的意思,即位置或門市建筑物不是固定的商鋪。
1972年,廂港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由政府興建廉價房屋,該計劃的后期出現(xiàn)俗稱冬菇亭的熟食店鋪設(shè)計,經(jīng)營方法與大牌檔相似,但店鋪不再是一個以木板鐵皮包箱,而是固定在指定位置,但在日?谡Z中,這類店鋪也稱作“大牌檔”。
在1980年代香港進行市區(qū)重建時,不少大牌檔的小販牌照被收回,部分因此而結(jié)業(yè),也有部分遷入店鋪,例如原址灣仔克街的再興燒臘飯店、中環(huán)廣源西街的鏞記以至九記牛腩,均起自大牌檔,成為香港著名食府。
大牌檔或大排檔一字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傳到華夏大陸,最初多半是聚成堆的小吃攤,當(dāng)中又以燒烤、串串、麻辣燙和簡單小菜為主,其意義跟“路邊攤”差不多。但隨著人民消費力提升,不少大排檔也大幅翻新改造,變得更美輪美奐。大排檔從廂港最初那份草根意識,發(fā)展到今天的小資產(chǎn)情懷,也見證了華夏幾十年經(jīng)濟的變化。
大牌檔食物種類繁多,中西兼?zhèn),中式有小菜、炒粉面、魚蛋粉面、白粥油條等,西式的有多士、三文治、港式絲襪奶茶、咖啡、鴛鴦等,亦有紅豆沙、芝麻糊等中式甜品。
有別于現(xiàn)時廂港茶餐廳等閑出售過百款食物,早期每家大牌檔多數(shù)只專賣一種食物,一連數(shù)家人經(jīng)營在一起,客人坐在一店點了燒味飯,可以從另一間店要一杯奶茶,再在第三間店點一客甜品。這種不講究中西分類的飲食習(xí)慣,成為廂港茶餐廳的雛型。
大牌檔多數(shù)由鐵皮和木板砌成,顏色以綠色為主,伙記很少穿制服,多數(shù)只穿上一件汗衣,搭上一條祝君安好的毛巾,室內(nèi)沒有冷氣,部分上蓋只由綠色帆布搭建,亦欠缺排污系統(tǒng),碗筷放在桌中央,衛(wèi)生環(huán)境較差;店鋪幾乎都會提供一杯淡茶,但客人通常不喝,而是把筷子和勺子插在杯中清洗,隨著廂港食店衛(wèi)生改善,這做法雖不如過去流行,這種洗杯方法在廂港仍十分普遍。
周松記得如今在內(nèi)地很多的餐館吃飯,不少人也有著這種習(xí)慣,這都是對于華夏餐飲行業(yè)的一種不信任。
衛(wèi)生格外的重要。
錢三又掏出了自己的小本子,記錄著眼前大排檔的精華和歷史。
傳統(tǒng)大牌檔亦甚少以紙張落單,客人點菜后,結(jié)帳時按照碗碟顏色等算錢,伙記喊一聲“開黎,幾多錢”,由老板直接收錢。
這些都是周松從智能那里了解的,對于大排檔周松也非常的喜歡,這種文化也就只能在華夏看到了。
難道你讓一群白人在路邊擼串?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眼前的大排檔,一片燈火通明,但是生意全是不盡相同,有些店面的生意火爆的不行,但是也有些店面的生意冷冷清清。
而真正讓錢三和丁玲瓏沒想到甚至是失望的是,眼前的大排檔根本不能用大字來形容。
放眼望去,一眼就到了盡頭,在數(shù)不盡的繁華霓虹燈下零零散散的也就是三十家左右的樣子。
別說是叫大排檔,就是跟國內(nèi)三四線城市的夜市都沒法比。
“周哥,跟我想的不一樣!
丁玲瓏有點失望的說道。
周松淡淡一笑,臉上也有幾分無奈:“這就是我們要來吃大排檔的原因,因為如果我們再不吃,說不定它哪天就真的消失了!
聽到周松這么說,錢三和丁玲瓏的心中突然有了有幾分落寞。
就算是名震華夏的大排檔都會有今日的蕭條,華夏的飲食行業(yè)真的是不好做啊。
周松走在稀稀拉拉的排擋中,看著兩旁的排擋,人還是有的,只是都聚集在一些生意特別好的店面里。
周松找了一家人看起來不多的一家店面走了進去。
穿著白色廚師服的老師傅一看到有人進來,蒼老的臉上馬上露出了興奮的神情,一路小跑了出來。
“先生,小姐,吃點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