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杭一帶,過年吃年糕,年豐人壽高,這都是好兆頭,高興,團圓,寄托了蘇杭人對來面的美好祝愿。而在蘇杭一帶,過年有三大樣是必不可少的,糖年糕,八寶飯和豬油年糕是必須要上桌的。
蘇式年糕更是有著一個歷史的小故事,越王伐吳的時候,蘇城被圍困,伍子胥生前留下的糯米城磚救了全城老百姓的性命,為了紀念伍子胥,過年吃糕的習俗流傳至今,蘇城人已經(jīng)為此堅持了幾千年。
舊時,新年頭上城里的親朋來拜年,總要捎一簍黃天源的桂花豬油年糕。鄉(xiāng)下親戚進城,也少不了拎一籃農(nóng)家團子。豬油年糕切成薄塊,醮上蛋清油鍋里一煎,那是香甜肥糯打耳光不放。農(nóng)家糕團土模土樣,卻是可以吃到來年開春插秧季節(jié)。
感受著手里面粉的勁道,周松心里懷念的都是母親在自己小的時候給自己做年糕講故事的情景,睜開眼,都是老人,人頭攢動,但早已是物是人非。
將桂花加量放入,周松開始灑水,待到面團的感覺恰到好處的時候,周松將做好的年糕面團放進了蒸籠里。
做完這些之后,周松拍了拍手,一陣面粉蕩漾了起來,小男孩好奇的看著蒸籠里正在逐漸發(fā)酵的面團,大大的眼睛撲棱撲棱的看著。
“叔叔,這是什么呀?”小男孩抬起頭問道,嘴里還不停的吮吸著棒棒糖,但是注意力已經(jīng)被周松的年糕所吸引。
周松笑了笑:“這叫年糕,過年的時候,最好了。”
這時候,一位老太太步履蹣跚的走上來,她推著小車,周松看了一下,都是一些年貨,臘肉啊,雞鴨魚啊,樣樣都有,餃子餡也是必不可少,她推著車走到周松的面前,看了看周松桌子上的食材,又看了看蒸籠,將臉湊近,輕輕的聞了下。
臉上浮現(xiàn)出了動容的神情,她閉上了眼睛,回憶了一會,睜開眼睛期待的看著周松:“小伙子,你這做的,可是咱們老蘇城的規(guī)劃豬油年糕?”
聽到老太太這么一說,很多老人的臉上也浮現(xiàn)出了和老太太相同的懷念的神采來,也都湊近了上來,看著周松的案板和蒸籠,眼中露出了驚喜的色彩。
周松點點頭:“阿婆,沒錯,是蘇城的桂花豬油年糕!
聽到周松確認的答復(fù),老太太的臉上出現(xiàn)了難以言明的情懷,那是一種沉浸在自己回憶中的表情。
“小伙子可是蘇城人?”老太太看著眼前的周松,慈祥的問道。
周松笑著搖搖頭:“阿婆,我是杭城人。”
聽到周松的回答,老太太點了點頭:“杭城人倒也是吃蘇式年糕的,只是不知道小伙子居然還能做出這么正宗的桂花豬油年糕來,老婆子我,已經(jīng)多少年沒有嘗到了!
“桂花豬油年糕?”圍觀的老人開始議論出聲。
“居然是桂花豬油年糕,在帝都,居然還能見到桂花豬油年糕....”
“老劉頭啊,別說是在帝都了,就是前兩年我回蘇城,都沒有再見到正宗的桂花豬油年糕了....”
老人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聊了起來。
“是啊,咱們蘇城的桂花豬油年糕雖然沒有到失傳的地步,但是畢竟現(xiàn)在吃的人少了,做的人自然也少了,多少速食的年糕出現(xiàn),但是就忘不了咱們家鄉(xiāng)的味啊。”
“對啊...想來也是,我已經(jīng)四十多年沒有回過蘇城了..現(xiàn)在交通這么便利,但是身子老了,家里也沒人了..你說..回去還能做什么?..”
老人們看著周松的蒸籠,不約而同的都陷入了回憶當中。
“小伙子,我看你這手藝,做的這蘇式年糕看起來很正宗,手藝哪里來的?”老太太笑著問周松,看得出來,老人的眼睛一直在看著蒸籠,不止是老太太一人,圍過來的人越來越多,似乎都被這邊的熱鬧吸引了,中年人和老人們都期待的看著周松的蒸籠。
“我娘教的!弊旖切χ,周松幸福的說道,言語中充滿了驕傲和甜蜜。
老太太欣慰的點點頭:“孩子,這手藝,要留住啊!
老人的語氣十分的真誠,甚至有一點渴求的感覺,周松心里愧疚的很,若不是遇到智能,自己才有了這段時間的際遇和鍛煉,要不然自己,就算是知道母親的步驟,也絕對是做不出母親的桂花豬油年糕的。
在周松的記憶中,母親的手藝至今都沒有人能夠超越。
正當大家都在等待的時候,意思若有若無的香氣傳到了周松的鼻子中,那是一種清香的桂花香氣,配著面粉的質(zhì)樸柔軟的感覺,就像是家的味道一樣,讓周松一陣沉醉。
將準備好的加糖玫瑰花,紅曲米粉,黑棗泥肉等混著桂花水滲透在一起,周松打開了蒸籠,正好的年糕胚子被他一一的放了上去。
香,這是一種清單的甜香,這是只有桂花才能賦予的味道,不那么的濃厚的,但是卻幽靜清遠,令人心曠神怡。
摸一摸,感覺到已經(jīng)徹底的浸透,掌握好時間,感受了下蒸籠里的溫度,都是剛剛好的樣子,周松將這些胚子一個個的放了進去。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李大爺?shù)臄偽磺耙呀?jīng)聚攏了二三十人,周松聽著他們說話,能夠聽得出來,大多數(shù)人都是南方人,也都在議論著周松的蘇式年糕,每一個人的評價都很高,他們單單是從周松的做年糕的過程中就已經(jīng)感受到周松的真本事了。
離家多年,這些人,都像嘗嘗家鄉(xiāng)的味道,準確的說,是回憶的味道,因為,老的年糕,就是現(xiàn)在回到蘇城,都未必能夠吃到最正宗的味道了,到處都是流水線的生產(chǎn)。
老人手上的糯米早已經(jīng)不見了,而隨之遠去的,也有回憶中蘇式年糕的味道。
當周松從板凳上站起來,打開蒸籠的時候。
煙霧蒸騰,寒冷的冬意都被驅(qū)散,攤位前的大爺大媽都被迷漫在了這股年糕的蒸霧中,但是沒有人用手驅(qū)散眼前的白霧。
因為他們都感受到了鼻尖傳來的味道。
那是,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