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簡稱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并將十大天干與陰陽五行相互論證,得出甲乙為木,甲木為陽,乙木為陰,丙丁為火,丙為陽火,丁為陰火,戊己為土,戊土為陽,己土屬陰,庚辛屬金,庚金為陽,辛金為陰,壬癸為水,壬水為陽,癸水屬陰。
此外,還有十二地支,分別為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zhí)徐,大荒落,敦牂(zāng),協(xié)洽,涒(tūn)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后世簡稱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伏羲氏又用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等十二種生靈,分別對應(yīng)時而地支,此為“十二元辰”,也稱之為十二生肖。
并且,十大天干與十二地支,一共有六十種組合方式,自甲子而開始,癸亥而結(jié)束,后世以此法紀(jì)年,故而將六十年成為一個甲子。
但最初的天干地支,皆代表著不同的力量,且十分強大。
明悟陰陽、五行、八卦,天干地支之后,人族便借此洞悉天地運行的規(guī)律,世間萬物的秉性,由此人族便也在真正意義上,擁有了屬于自身的道。
從最初依賴自身的武力,最終開始借助天地與萬物的力量,壯大自身,從練武到煉氣,正式踏上修行之道。
在這個過程之中,人族所能掌控的力量在不斷變得強大,自身的體魄以及壽元,也在不斷地增長,再到后來,丹藥,陣法,以及對于器物的掌控,使得人族徹底崛起,擁有其他強族抗衡的力量,并在萬族爭霸的過程之中,逐漸掌控南荒大勢。
而那位洞悉天地規(guī)律的“伏羲”,也被人族稱之為“羲皇”,并將其奉為人族的第一位圣人。
但羲皇自奠定人族崛起的基礎(chǔ)之后,便極少露面了。
作為領(lǐng)悟天地大道的存在,他深知天地之大,無窮無盡,所謂南荒,看似廣袤,實則只是諸宇之上的一隅之地罷了。
隨著在天地之間不斷游歷,羲皇對于大道的領(lǐng)悟日漸高深,一些關(guān)于前世的記憶,也逐漸復(fù)蘇。
不知不覺,大易紀(jì)元已然歷經(jīng)一元之?dāng)?shù),即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這一日,羲皇察覺上天召喚,于是一路扶搖而上,卻見迎面走來一道人,自稱“鴻鯤祖師”。
游離天地許多年,對于鴻鯤祖師的傳聞,羲皇亦有所耳聞,深知這位祖師與大易紀(jì)元之初,正欲問道,卻聽見這鴻鯤祖師笑著打量一番,對他道:“人族伏羲,依舊是人族伏羲,都說大道無為,但對于人族,他還是心存鐘愛的!
伏羲聽聞,不由目光一震,盯著面前的鴻鯤祖師,問道:“敢問,道友是從前的哪一個?”
鴻鯤祖師見識前世故人,也不隱瞞,只道:“我曾名為寒殤,成道之后,替他執(zhí)掌天地一元之期,如今期滿,也當(dāng)輪到我去這大好的世間走一遭了!
“十二萬九千六百年,萬族爭霸,大世如棋,連他都入世去了,唯獨我在那里觀棋不語,寂寞啊……”
說罷,這位鴻鯤老祖便化作一縷清風(fēng),消失在羲皇面前。
鴻鯤老祖走后,羲皇有些便覺得他說的對,還是世間熱鬧,于是便要轉(zhuǎn)身離去,結(jié)果剛一轉(zhuǎn)身,便見一道身影站在那里,笑吟吟地盯著他。
“既然來了,便坐一坐再走不遲。”
這身影,依舊是少年模樣,不是化身為道的牧龍,又是誰。
一元之期已滿,鴻鯤那家伙肯定是要開溜的,牧龍也當(dāng)歸來,否則天地輪轉(zhuǎn),有無窮變數(shù),若無人執(zhí)掌,必有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