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村西頭那戶只有房前有磚的,就是李如歌家,也是那位笑容溫和,卻說話很有力度的公社書記家。
還有一戶比較老舊的磚掛面房子,據(jù)說是曾經(jīng)這一片非常有名的李三爺家。
不過那老頭兩年前就去世了,沒幾天,他老伴也走了,然后那幾間屋子,就由他們家老閨女李桂芝繼承了。
幾個知青剛來對啥事都好奇,聽到這都想問問:“鄉(xiāng)下不是傳男不傳女嗎?咋把房子給閨女了?”
搭話的人聽了這話,頓覺得意的不行,就好似他們即將要說出的人,是他們家兒子似的。
“這你們就不知道了,為啥李三爺有威望,還不是人家?guī)讉兒子都是干部,還都是城里的大干部哩。”
難怪會住磚掛面的房子,合著都是幾個兒子出的錢。
還有一戶和李三爺家房子差不多陳舊的磚房,自然就是大隊書記徐順利家。
幾個人剛來第一天,還沒體驗到農(nóng)活的辛苦,也有心情溜達,滿村子一通亂串后,就把這個村一些表面情況了解的差不多了。
李二對幾個人是這樣分配的,不偏不向,一個小隊分去一個,剩下的兩個女知青,因為拿鋤頭都拿不動,就被分去了養(yǎng)豬場。
被剩下的兩個女知青里當然沒有周寧,這姑娘也不知周朝陽是咋和她灌輸?shù)模粊砭宛ど蠈O鳳琴同志了,分小隊的時候,自己主動提出來,要去她李嬸子的四小隊。
而且干起活來,也不嬌氣,不會就學,甚至手握鋤頭握的,磨出好幾個大血泡,都沒說這活她不干了。
和那兩個在養(yǎng)豬場又是嫌臟,又是嫌累的姑娘比起來,大家肯定更喜歡周寧這樣的女知青。
嗯,要都是這樣的,多來幾個也行。
孫鳳琴本就是個稀罕孩子的,周寧又和李如歌同歲,又是周朝陽的親妹子,同父異母自然也是親的。
所以沒幾天,這倆人就相處的如親母女差不多了。
夏季的活不是拿大鋤頭除草,就是拿小鋤頭開苗。
相對著,拿小鋤頭開苗雖然能輕巧一些,但那種蹲,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好在周寧這丫頭是個有耐力的,大鋤頭拿不了,那就只能學會蹲著干活了。
就這份活,那肯定也是孫鳳琴同志幫著爭取來的,沒瞧有些拿大鋤頭的婦女,看周寧的眼神都是惡狠狠的。
唉現(xiàn)在的人啊……
實際啥時候都這樣,不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漂亮話誰都會說,哎呦呦這不是坑人嗎,這一個個小嫩蔥似的,咋都給打發(fā)到咱們鄉(xiāng)下來了?
這話幾個知青第一天來,大家?guī)缀醵颊f過,眼神里透著的同情,那肯定也不是假的。
可現(xiàn)在,誰還同情誰啊,憑啥他們一來就有人給蓋房子住?就有口糧分?
輕省活還得分給她們?
就說那養(yǎng)豬場的活計吧,那可都是老人才有資格干的,現(xiàn)在那好活居然被兩個女知青給占了?
窮生奸計,富生良心,這兩句話也不是沒有道理,人在窮的時候,顧自己都顧不過來,哪還有良心去關(guān)心照顧別人。
到是那些有錢人,最起碼人家不用為生計發(fā)愁,偶爾想起要積德行善了,干出的事,真不是咱們窮人能比得了的。
話題轉(zhuǎn)回來,好在李二這個大隊長那是真有力度,生氣是吧?有意見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