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著李如蘭一樣樣擺上桌的調料,有醬油,有醋,這還有一碗辣椒油,幾瓣大蒜。
吃個餃子需要這么復雜的嗎?
這大肉餡餃子,拿過來吃就是了,還放啥調料,白瞎那東西哩。
“那啥,如,如蘭,老舅這樣吃就行,不用放,放那些東西,省,省著點吧!
孫大壯自打進屋,這舌頭就沒利索過,這下更不利索了。
李如蘭被老舅逗得,又想笑,又有點心里發(fā)酸,這都是窮鬧的,估摸她老舅長這么大,都沒吃過沾料汁的餃子。
“老舅,這個瓶子里是醬油,這個是醋,你都放一點,還有這辣椒油,是我娘榨的,可好吃了,我記得你能吃辣的,也放一點!
李如蘭一邊說著,一邊親自動手,幫老舅調了一個料汁。
她也是嫁進江家之后,才知道吃餃子是要蘸著料汁吃的,然后這次回來,發(fā)現娘家也有這樣的習慣。
可見以前她爹娘不是不知道這樣吃餃子更好吃,而是壓根就沒吃過餃子,包括她們姐妹三個,在李家大院生活那些年,只是看見別人吃過餃子,她們都不曾吃過。
好在那樣的日子終于是熬過去了,爹娘也和那家人徹底斷絕關系了,還是公開斷絕的。
那張斷親文書,聽說是宋秘書親手寫的,最后不但董公安簽了字,就連縣長,公社書記,也都簽了字呢。
李如蘭一邊給老舅弄這弄那,一邊和老舅說著這些天發(fā)生的事,言談間,滿滿都是對爹娘的佩服。
“我爹說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大家都是有忘性的,像這種與自家無關的事,別以后有需要的時候,大家都說忘了!
實際李富斌現在所做的任何事,在徐順利認為沒必要的事,都是在為幾年后做打算。
徐順利覺得就算不寫在紙上,全村人,甚至很快就能傳遍全公社,都會知道他李富斌不是李老頭親生的,還有啥必要寫斷親文書。
然而李富斌卻堅持要寫,包括為啥斷親,由他口述,宋建執(zhí)筆,都寫的清清楚楚。
那段歷史他既然知道,就早點做打算,到時人們都瘋了,如果李老頭一家反悔斷親了,再出來蹦跶,大家有可能為了自保,都不愿意當這個證人,他找誰去?
誰知幾年后,陸縣長和趙鐵牛還在不在位置上?既然都是不好說的事,他還是先給他們自家人留一條后路吧。
李富斌這個想法,自然得到了孫鳳琴和李如歌的大力支持。
一式三份的斷親文書,村里有一份,董公安那里有一份,他們家這份一拿到手,李富斌就趕緊交給李如歌負責保管。
可見李老板對這份文書的重視,而且這三份斷親文書,李老頭和李老太太,包括李富貴李富有,也都按了手印。
這么重要的證據,他們必須得保管好了,若干年后,若是真能替原身找到親爹娘那天,如果對方想追究李老頭李老太太,這就是一份鐵證。
當然,前提李老頭李老太太得能活到那一天,不然就算鐵證如山又如何,還能去陰曹地府抓人去。
孫大壯一邊吃一邊聽李如蘭說,因為太過于吃驚大姐夫的厲害,差點噎著。
“咳咳咳……”孫大壯咳了好一會兒,才把氣順過來,“那啥,你家這餃子太好吃了,老舅,老舅……”
李如蘭趕緊出去,給老舅盛了一碗餃子湯,“老舅你先喝點餃子湯,慢慢吃,如歌還在炒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