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娃子一過來,就和李三奶奶嘮上了,這孩子嘮嗑也挑人,很明顯,他喜歡和這個干干凈凈的老太太嘮嗑。
老年人本來就有個說法,都說小孩子喜歡誰,那誰肯定還能多活幾年。
相反被小孩子膈應(yīng)的,那肯定就是快要死了。
好在山娃子雖然不是見誰都嘮,但也看不出各應(yīng)誰。
李三奶奶也很會逗小孩子,啊啊啊的,和山娃子嘮的還挺好。
李富斌主動提出,讓李長青繼續(xù)當(dāng)一隊(duì)的隊(duì)長,不管他是咋考量的,反正大家都猜他是看了李三爺?shù)拿孀印?br>
就是李三爺和李三奶奶,實(shí)際也是這樣想的。
為此李三爺還讓李三奶奶刻意去警告過張紅,讓她以后管住自己的嘴,少和程巧珍那樣的人來往,否則兩個老人就做主,真把她攆回娘家去。
李長青爹娘都不在了,一直把三叔當(dāng)親爹侍奉,如果李三爺讓他休妻,張紅知道,他真不敢不聽話。
所以在李家莊,要說有誰不愿意看見李富斌和孫鳳琴,張紅肯定算一個。
自己這張嘴啥樣自己知道,管住那也是暫時的,她就怕哪天管不住,一禿嚕又說出孫鳳琴不愿意聽的話,又把人給得罪了。
這年月你只要能動彈,實(shí)際就沒有閑著啥都不干的,整個李家莊,估計(jì)也就李三爺和李三奶奶能有這樣的福氣。
老兩口不缺吃不缺穿,就是身邊沒個子女照顧,老閨女也不能一直留在家里,人家還有一家人哩。
幾個兒子都說要接他們?nèi)コ抢锵砀#蟽煽谟侄疾辉敢馊,留在鄉(xiāng)下,可不就得指望幾個侄子照看一二。
李長青是幾個侄子中往李三爺家里跑的最勤快的,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先去三叔家里看看,挑一擔(dān)水,或是送一捆柴。
然后晚上下工回來,也得先去三叔家里打個轉(zhuǎn),說幾句話在回家。
老人晚年最怕的就是孤獨(dú),尤其身邊還沒個子女,所以李三爺老兩口,對李長青就格外的看重,多少都有點(diǎn)自家孩子咋都對的想法。
但對張紅,老兩口都不喜歡,都后悔給李長青說錯媳婦了。
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但遇見自家的事,一般當(dāng)老人的都會把責(zé)任推給對方,都是媳婦不對,自家孩子咋都是對的。
這次李長青和李富斌一家鬧的事這么大,還被撤了小隊(duì)長的職,李三爺知道是自己侄子做錯了,這事怪不到人李富斌一家身上,就說是張紅不賢惠造成的。
好在富斌一家都不是計(jì)較人,這他們能不感激那一家子嗎,所以李三奶奶每次看見孫鳳琴,或是看見李如蘭,都會說上幾句,家里忙不過來的時候,就把孩子給她送去,他們老兩口還照顧不了一個小娃子得了。
送肯定不能送去,但人家這份情她們得領(lǐng)著,所以孫鳳琴同志就讓李如蘭給三奶奶送去一小塊臘肉,巴掌一塊大的一小塊肉,大概也就半斤左右的樣子,然后又拿了點(diǎn)豆角干。
這年月城里人每人每月才二兩肉,這半斤肉人情著實(shí)不小,而且前不久,李三爺還被李富斌請去,在人家家里吃了一頓大肉。
昨晚老兩口就用這肉燉了一個豆角干,還放了一些蘑菇進(jìn)去,然后把李長青叫過來,叔侄倆還喝了二兩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