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徽國公主可議親
宮宴的時候,魏貴妃也出來作陪。
她坐在景昌帝的身側(cè),儼然一副皇后的姿態(tài),與攝政王妃說了幾句話,得知攝政王與王妃有兩個孩子,且此番也一同來大燕。
她便笑著說:“怎不叫他們來一同熱鬧熱鬧呢?”
攝政王妃的大燕話說得不好,但是這簡單對話也還成,道:“累了,歇息!
魏貴妃道:“也是辛苦了。”
她脫下自己手腕上的鐲子,含笑吩咐翁寶,“本宮這鐲子,便賞給王妃,回頭出宮時,再賞些禮物給孩子。”
翁寶公公雙手捧著鐲子送到了攝政王妃的面前,“王妃,這是貴妃賞您的!
攝政王妃望著那鐲子,眉目蹙起,“賞?”
她一時也似乎沒理解這個字,用徽國話問了一下冷箐箐,“貴妃這個是什么意思呢?”
冷箐箐連忙笑著道:“王妃,這鐲子是陛下賞給貴妃娘娘的,貴妃娘娘一直視若珍寶,她特別喜歡您,便想把這鐲子送給您。”
心里卻道:貴妃魯莽,徽國是攝政王主政,攝政王妃便等同皇后一般的存在,您送禮便送禮,賞什么賞?且兩國往來,送禮也不該是這樣送的。
若是皇后娘娘賞的,那還算合情合理,畢竟,就算攝政王妃形同皇后,卻不是真的皇后。
“哦,賞是送!睌z政王妃含笑算是明白了,脫下了自己的手鐲,道:“請把我這鐲子也賞給貴妃娘娘的!
翁寶公公猶豫了一下,回頭去看魏貴妃,魏貴妃臉色都變了。
在徽國人的心里,她縱然坐在了陛下的身邊,但終究認(rèn)為她非國母。
男人們明面上自然不會管女人的這點(diǎn)事,一通賜酒下來,觥籌交錯,喝得也沒有太拘束。
但景昌帝和攝政王臉色都不是很好看,尤其攝政王就差冷笑出聲了。
席上自也沒說買賣的事,景昌帝心里很明白的,徽國人千里而來,是有誠意,也想繼續(xù)跟大燕做生意。
他不能著急,一著急就失了談判的勝算。
他當(dāng)著攝政王的面,多番提及云靳風(fēng),有意無意地彰顯云靳風(fēng)在大燕的地位。
徽國使者們紛紛與他說話,郭先生提心吊膽地周旋,一旦云靳風(fēng)說錯話,他急忙就繞回來,累得很。
徽國的官員也敬了云靳風(fēng)幾杯,言語上也多加贊賞,云靳風(fēng)享受這種眾星拱月的場合,他認(rèn)為這才是他應(yīng)有的身份與待遇。
因此,他對徽國人的敬意與贊賞,一并收下,態(tài)度有些傲然,說話的時候,那姿態(tài)就跟賞恩似的。
郭先生皺起了眉頭。
幾乎可以預(yù)見,一旦真正展開談判,云靳風(fēng)會被殺得片甲不留。
別人吹捧他,他儼然一副大佬的模樣,到時候人家多要點(diǎn)好處,一成兩成地加,他出于面子一定會同意。
不過是一頓酒的功夫,他就被拿捏住了。
郭先生心里這般想著,不禁看了蕭王殿下一眼,見他與旁邊的官員說話,時而瞥一眼云靳風(fēng),他是心里有數(shù)的。
年歲相似,為何相差這么大呢?
景昌帝自也瞧出了端倪,但席間也不好私下與他說話,只好想著一會兒宴罷后再與他好好說。
喝至微醺,攝政王忽然抬頭提杯問少淵,“蕭王殿下尚未婚配嗎?今日并未見蕭王妃!
少淵微笑道:“小王尚未成親。”
攝政王的手肘撐在桌上,頗有指點(diǎn)江山之豪氣,笑著道:“不知,蕭王殿下可議親了?若尚未議親,我徽國的慧南公主已到婚嫁之齡……”
景昌帝連忙笑著說:“攝政王好意,只是少淵已議親,且初八便要大婚了!
怎能讓他娶徽國的公主?便是要兩國聯(lián)姻,也絕輪不到他的。
攝政王哦了一聲,不無遺憾地道:“是我們慧南公主沒有福氣啊。”
但隨即開懷一笑,“初八大婚?那這不是巧了么?不知道本王是否有這個榮幸,能參加殿下的婚宴?”少淵笑著說:“王爺若愿意來,小王歡迎之至!
他起身抱拳,“初八小王大婚,恭請王爺與諸位貴使到府中飲一杯水酒!
“好,好!”攝政王高興地笑著,用徽國話對攝政王妃道:“你不是一直想看看燕國的婚禮嗎?巧了,蕭王過幾日大婚,咱們一同去參加婚禮!
攝政王妃高興地道:“那實(shí)在太好了,沒想到還能參加大燕皇室的婚禮,真是不枉此行啊!
她看向少淵,這會是光明正大地打量,方才便覺得這位男子長相俊美,前所未見,她以徽國話恭喜了少淵,又道:“新娘子必定也是端莊美麗的世家千金,兩位真是珠聯(lián)璧合,天賜良緣。”
少淵微微頜首,“確是天賜良緣!贝蠹叶夹α似饋恚绕浠諊擞X得這位蕭王可真是有趣得緊。
方才謙恭有度以親王身份站起來行禮恭請,如今說起未婚妻,卻如此的驕傲自豪,自己以天賜良緣來形容這段姻緣。
郭先生則再一次受到了打擊,怨恨的眼神看向云靳風(fēng),你看看你,你再看看人家。
但他也知道拿蕭王殿下與蜀王比,實(shí)在也是欺負(fù)了蜀王,也只得怏怏喝酒。
旁邊的敏先生舉杯過來,靜好淡定,“郭兄,走一個!
郭先生橫了他一眼,走個屁啊走,你一個晚上都不用說話,老子一個晚上就跟個救火兵似的。
但杯子還是碰了一下,一飲而盡。
敏先生和郭先生坐的位置,雖然略顯得偏僻,但卻能好好地觀察每個人的表情。兩人都是攻心為上的謀臣,細(xì)微的東西都不會放過,尤其徽國人的眼神對碰,神色變化,都一一紀(jì)錄在心頭。
敏先生看到的東西,郭先生也能看到。
徽國人根本就不想談買賣這么快,此番他們到京,除了糧食之外,只怕還有別的目的。
郭先生心情不禁沉重了幾分,若按照他的步伐來,慢慢地談,細(xì)細(xì)地磨,便縱有別的內(nèi)情,也總能把差事辦成。
就怕蜀王急功近利,想一口吃成大胖子,這就麻煩了。
而最麻煩的還在于無人能遏制蜀王,他性情太傲慢了,陛下的話他都不聽,總以為自己天下無敵。
這樣的性情,吃上十次的虧都不會知道自己問題在哪里,還會埋怨是別人的錯。
郭先生現(xiàn)在就寄希望于蜀王妃,她若能跟攝政王妃打好關(guān)系,也算是一個突破口。
至少,可以打聽到徽國人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