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朱允熥一道指令傳出。
好幾名傳旨太監(jiān)立刻從乾清宮四散而去,分別前往戶部、吏部、工部、審計局、都察院、工業(yè)司……等等各部衙門。
不多時。
吏部尚書詹徽、戶部尚書傅友文、工部尚書秦逵、都察院右都御史袁泰、審計局局長卓敬、工業(yè)司掌事王應辛……也各自行色匆匆地來到了乾清宮面前的廣場上。
“你怎么也被召來了?此次圣旨來得突然,你可曾聽到了什么風聲?陛下這是所謂何事?”
詹徽原本心里忐忑,見到傅友文,心中微微一定,可轉念一想又覺得……事情可能并不那么簡單,一時又不由覺得更加忐忑起來。
乾清宮這位小祖宗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燈。
誰知道要和他們鬧什么幺蛾子?
傅友文蹙眉搖了搖頭,臉上還帶著一絲后怕:“陛下的心意,老夫可不敢輕易揣測什么。”他可沒忘記自己今年一開年就吃了好大一個癟——在當今這位開乾皇帝面前,什么事情都沒有定數(shù)的。
他話音未落。
目光便落到了同樣匆匆而來的一道身影身上:“嗯……?秦逵那廝?看他的樣子,莫非也得了陛下的圣旨?嘶……”
傅友文的目光一凝。
意味深長地深吸了一口氣:“今天這事兒只怕絕不簡單了!
秦逵在如今朝堂之上是非常格格不入的存在的,他已經(jīng)完完全全成了一介孤臣,或者也可以說,人人都知道他是當今陛下的一條狗,無論陛下行事如何,他都只堅定地忠于當今陛下。
一般來說。
朱允熥可能單獨召見秦逵,也可能單獨召見他們二人,單獨安排工作。但他們這些身份的人一起湊到乾清宮來……少之又少。
不等傅友文琢磨出什么。
詹徽的語氣里更是帶著十分的驚訝:“傅大人,可還不止一個秦逵!袁泰、王應辛,還有……那個一直默默隱藏在陛下身邊默默無聞,卻在去年年底一手掀起一陣腥風血雨的審計局局長卓敬!”
圣旨是同時發(fā)出去的,眾人到的時間也差不多,也都在這差不多的時間在乾清宮面前碰了面。
只是……當眾人看到彼此。
腦子里只有一個想法:「這個陣容是不是有些太詭異了?」
若是一般的六部及各大重要部門參與的小朝會,那這六部堂首又缺了個禮部、兵部、刑部,況且一般這樣的議會,像是工業(yè)司、審計局這些由陛下新建起來的部門,是不會參加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老詹啊,準備迎接狂風驟雨吧。”傅友文覺得自己手心冒汗,眉心都不自覺地跳了跳,拍著詹徽的肩膀,語氣凝重地道。
“嘖!上次紅薯這等祥瑞出世到現(xiàn)在,攏共都還沒消停多久呢!陛下他這又是……”詹徽一臉苦澀地搖了搖頭。
說完,他立刻變了臉色,轉而擠出一個溫和的笑容,好似剛剛和傅友文什么都沒說過一樣,對走近過來的秦逵等人打起了招呼:“喲,秦大人也來啦?還有……王大人、卓大人……二位深得陛下信任,公務繁忙的,平日可不常見吶。”
傅友文默默翻了個白眼:“這種時候還能當個老油子!
“不敢當不敢當!
“下官官職低微,平日也就替陛下做些體力活兒罷了,比不得詹大人。” 王應辛、卓敬二人忙不卑不亢地應了他兩句。
這時候。
一直在乾清宮門外等候的馬三寶走了過來,拂塵一甩,禮貌性地淡淡一笑道:“見過諸位大人,人既到齊了,諸位大人便里頭請吧。陛下正在里頭等諸位大人呢,”
說完,他側過去一個身位,微躬著身子伸手虛引。
詹徽和傅友文交換了一個茫然且驚悚的眼神,頓時都齊齊緊張了起來——人齊了……所以是真的只召見了他們這個奇怪的組合!
果真要出大事了!!
想到這一點,二人心中頓時如同涌起一陣陣驚濤駭浪——當今陛下搞事情的本事,天下皆知!
「陛下這又要做什么!?」兩人心里都開始打起了鼓,只是面兒上,二人也不敢表現(xiàn)出什么異樣的情緒,只敢朝馬三寶微微點頭回了個禮,朝乾清宮里面而去。
乾清宮之內。
朱允熥正坐在龍書案后方,手里端著茶杯,剛剛抿了一口茶。
他的身上穿的雖是繡著飛龍的淡金色便裝,面孔也還是是那般年輕俊秀,可此刻依舊顯威儀,只坐在那里,就給人一種莫名的壓迫感,如星如淵的眸子里,仿佛藏著天地乾坤。
“微臣詹徽/傅友文/秦逵/……參見陛下!“私下里的議會,不算特別正式的場合,眾人拱手行了個常禮。
朱允熥沒有說話,只緩緩放下手里的茶杯,伸手虛抬了一下,示意眾人無需多禮。
乾清宮里一下陷入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死寂。
仿佛無形之中便有巨大威壓加身,乃至令人有些喘不過氣來,也愈發(fā)讓龍書案面前站著的幾人,莫名緊張起來。
要真有大事。
有事說事,就算是搞什么新的幺蛾子,他們也都認了。
把一群人喊過來玩兒冷暴力……
屬實有點恐怖了。
沉默了片刻,詹徽這才緊張地咽了口唾沫,試探著輕聲問道:“不知陛下……召微臣等來此……可是有吩咐?”
朱允熥抬了抬眼皮。
詹徽和傅友文不愧是被朱允熥從頭嚇到尾的選手,大方向上也的確沒有想錯:朱允熥要辦大事!
而這件事情的沖擊力屬實有點大。
所以朱允熥先恐嚇了他們一番,省得到時候他們嘰嘰喳喳地胡亂聒噪。
看眼下自己故意耍的這個冷暴力的把式已然把這個幾個人給搞不自信了,朱允熥便也收了神通,嘴角噙起一抹淡淡地弧度,問道:“吩咐不吩咐的……都留到后面去說。在此之前,朕想先問幾位愛卿一個問題!
“但請陛下指教!睅兹祟~頭上冒出來的汗都快滴下來了。
朱允熥沉吟片刻,而后一字一頓地道:“何謂,百姓安樂?”
“何謂……百姓安樂?”龍書案面前幾人都微微松了口氣——至少暫時沒看到什么幺蛾子。
可對于朱允熥這個問題,眾人卻覺得有些怪怪的。
莫名奇妙地突然問這么個問題做什么?
再說了。
百姓安樂……這四個說來輕松,可真正要達成此事,也不知要有多難、多復雜。
至于這個問題,更難以有一個標準答案。
詹徽和傅友文二人各自都暗暗打量了一眼朱允熥,看到朱允熥臉上那似有深意的表情,都抿緊了嘴,不敢亂說話。
他們覺得……
今天這事兒絕對不止是百姓安樂不安樂的問題。
反倒是袁泰這個一向喜歡打直球的,不假思索便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答案:“回陛下的話,微臣以為, 百姓安樂無非就是天下所有百姓都食可果腹,衣可蔽體,頭頂有遮蓋,可避風雨……然,想要做到這些……很難!”
“誠然,如今陛下已經(jīng)做到了不少事情!
“尋找、培育紅薯這等祥瑞之物,不久之后,我大明皇朝的百姓……或許便真能實現(xiàn)食可果腹;陛下也曾命工部日夜不輟地趕制廉價布料、準備過冬的無煙煤……也算讓百姓衣可蔽體……”
“但微臣以為,這人依舊算不得百姓安樂。”
“不過……縱觀古今歷朝歷代,從來就沒有哪個王朝真正實現(xiàn)過這四個字。陛下有如此功績,已是斐然!”
袁泰面色嚴肅地回答道。
這頓時讓詹徽和傅友文二人齊齊側目,暗暗腹誹道:「這個袁泰,以前跟茅坑里的石頭一樣又臭又硬,喜歡挑陛下的錯處和毛病來講,今日倒是開了竅,學會講漂亮話了?」
對于袁泰的回答,朱允熥不置可否,而是目光平靜地在幾人身上逡巡了一圈,淡淡地問道:“你們以為呢?”
詹徽這才跟了一波:“微臣以為,袁大人所言極是!”
雖說他覺得袁泰是在拍馬屁。
可與此同時,他和傅友文也一樣得承認:袁泰這些話可以說是拍馬屁,可平心而論,字字句句都沒有任何毛病,沒有虛假和夸張。
以袁泰的性子來說。
這不是什么恭維拍馬屁,而是他心里就是這么想的。
而對于詹徽等不敢亂說話的人來說,反正有袁泰當這個出頭鳥,跟一句也就跟一句,無傷大雅。
“微臣也覺得袁大人說的有理!”
“微臣附議。”
“……”
朱允熥有些無奈地輕嗤一笑,暗道「詹徽和傅友文這兩個老狐貍」,隨后則是將目光轉向了老實人袁泰,問道:“袁愛卿以為,如今依舊算不得真正的安樂,大明欠缺的……是什么?”
袁泰面色認真地略略思索了片刻。
道:“其一,紅薯的種植、推廣與普及還需要時間,不過當紅薯此等祥瑞落實下來,這倒也算不得問題;”
“更重要的是其二——即便去年冬日里陛下曾籌謀組織廉價布料、無煙煤等物的發(fā)放……但這也可以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權宜之計,廉價布料,最多可稱得上是能夠略略遮擋風雨一二,不能稱之為「衣可蔽體」,畢竟這材質、做工就擺在那兒!
“要使天下百姓都衣可蔽體……難,太難!
“至于頭頂能有一片屋檐,遮風避雨……也就是說人人都能有好地方住,一座房子建起來的消耗是許多平民百姓根本負擔不起的,這便更難了。”
朱允熥問了,袁泰竟也就這么直愣愣地把自己心里所想說了出來,這要是換做詹徽、傅友文這樣的老油條,必然不會也不敢當著朱允熥說這樣的話。
他的話音落下,詹徽和傅友文都露出一個「果然如此」的表情——就知道袁泰這貨是個直腸子,只會有啥說啥。
同時也不由替袁泰暗暗有些擔憂。
朱允熥之前做的幾件事情,雖然不能完全借此真正實現(xiàn)所謂的百姓安樂,盛世安寧,可……能夠做到這么多已經(jīng)是大為不易了,你只管死勁兒夸不就完事兒了么。
在一個功績斐然的年輕皇帝面前潑冷水……
腦子禿嚕皮了吧!
然而,朱允熥卻朗聲一笑:“哈哈哈!說得不錯,盛世安樂……哪兒有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才得一步步往朝著這個目標去實現(xiàn)不是?”
“袁泰,你這個人吧,有時候是真的挺討人厭的,古板不知變通,張嘴閉嘴便是什么規(guī)矩體統(tǒng)的,啰里啰嗦,可要論起說實話……旁人卻都不如你。”
說完,他還下意識地瞟了一眼詹徽和傅友文二人。
看得詹徽和傅友文二人都不由心虛地往下低了低頭,心里也不由得暗暗叫苦:「不是,我特么謹言慎行的 ,怎么還沒袁泰這個死心眼兒的混得更得圣心?這不合理!」
好在,朱允熥也沒有對此多說什么。
只是淡然一笑,面上露出胸有成竹的表情,順著袁泰之前的見解說道:“既然找到了缺口,那朕就把這缺口堵起來,讓天下百姓都能穿上真正的好衣服,也讓天下百姓都變得富裕起來,除了吃飽穿暖,還有錢有力去造一座好房子!”
“呃這……”對于朱允熥這番話,袁泰卻不由得有些尬住了,不知道該怎么往下接話。
朱允熥少有地沒有因為自己直言不諱而不快。
更是表現(xiàn)出了謙遜的一面,并不因自己一時的功績而沾沾自喜、自我滿足……作為一個諫臣,這她還是挺欣慰的。
只是……
讓天下百姓都能穿上好衣服,變得富裕起來……這話說起來簡單,可問題是,怎么做到這兩件事情?
其他幾人臉上也都露出為難的表情,一陣支支吾吾。
朱允熥如何看不出來他們在想些什么?不過他卻是絲毫不慌的——拋出這個所謂的「百姓安樂」話題,本就是朱允熥有意為之,要借此提起種植結構的改革,進而以此為起點開始著手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解決藏匿土地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