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吧,若是你能夠說服那些商賈,承接下這個工程,朕可以給他們五十年的時間,讓他們也有利可圖!
“但是五十載后,那就必須無償收歸朝廷,如何?”
“上位,這合適嗎?”一旁的李善長下意識開口問道。
“有什么不合適,我大明國策,向來重農(nóng)抑商,只不過,如今觀吾婿在這上海的種種決策方才明白!
“抑商,非是抑制商業(yè)行為,而是抑制那些商人!
“只要商人愿意為朝廷出錢出力,那么,朝廷自然也不會吝嗇對他們的嘉許!
“就像那位探險船隊的掌柜鄭有德,昔日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海商。
可是他能橫跨汪洋大海,帶回那些殷商遺民,還有那些殷商大陸的各種特色物產(chǎn),用以利國利民……”
“朕,也是要大大的嘉獎,讓天下人知曉,四民皆是我大明子民,只要爾等心向朝廷,朝廷自然也不會苛待。”
常二郎看著這位背負(fù)著雙手,在車廂內(nèi)來回走動,一面侃侃而談的老朱,此刻常二郎當(dāng)真是滿臉訝然之色。
重點是,老朱方才的那番話,著實把他給驚得不輕,特別是那句重農(nóng)抑商中的抑商,將商人與商業(yè)進(jìn)行了區(qū)分。
商業(yè)繁榮,大明方才能夠昌盛,但是,如果不對商人的行為加以限制,就這幫子為了利益,不論是什么東西都可以擺到秤上的團(tuán)體,必將會成為大明禍亂之源。
想想另外一個歷史時空,大明的末期正值小冰河時期,大明已然哀鴻遍野,易子而食。
可是北方的商人,忙著跟異族打交道, 國家禁售的各種物資,甚至是糧食都敢賣給滿清。
而南方的商人,則揮舞著手中的金銀,在朝堂中尋找著各自的代言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發(fā)聲。
至于天下糜爛,與他們何干?
而現(xiàn)如今大明的開國天子,已然如此高瞻遠(yuǎn)矚,讓常二郎不得不服這位開局一個碗,生生平推出一個大明帝國的老丈人。
。。。
足足在這火車的車廂里邊坐了大半天的光景,老朱一行人這才心滿意足地下了火車打道回府。
清早時分,常二郎站在了馬車旁,此刻正老老實實地聆聽岳丈大人耳提面命。
一旁的毛驤,則是將那一筐筐的舶來糧食作物搬上旁邊的馬車。這些都是老朱準(zhǔn)備回了京師,親自動手栽種。
唯有自己親手操作,眼見為實,方能放心。畢竟聽常二郎言及的這些糧食作物的夸張產(chǎn)量,讓老朱不得不謹(jǐn)慎從事。
至于興修鐵路一事,老朱與常二郎經(jīng)過了磋商之后,認(rèn)可了常二郎步子要一步一步的邁,飯要一口一口的吃的做法。
同意先興修一條從上海直抵京師的鐵路,一來,可以最大程度地向天下人展示這鐵路的便捷與快速,二來,也讓大家能夠接受這種新生事物的出現(xiàn)。
再有就是,還得好好地核算鐵路的成本,以及經(jīng)營模式、貨物、旅客如何定價等等。
只有當(dāng)有了充足的數(shù)據(jù)以及技術(shù)儲備,再來鋪設(shè)直抵北平貫通南北的鐵路,也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朱雄英這小子在這里呆的這幾天,著實被這上?h那無數(shù)新奇之物給震撼得不輕。
而且在這里,天南海北各種美食,讓這位食量驚人的朱雄英吃得不亦樂乎。
又吃又玩還從二舅常二郎這里撈到了不少的好東西,例如雙筒的千里鏡,又還有可以發(fā)射鞭炮的玩具火炮等等……如今即將離開,讓他分外不舍。
明顯就是玩得有點野了,也沒有娘親在旁邊抄著小鞭鞭威懾自己,小日子太過逍遙自在。
老朱一番叮囑之后,等那些些貨物都已然裝載完畢,這才登車而去。
看著老朱這一行人漸行漸遠(yuǎn),常二郎非但不覺得失落,反而覺得更有了干勁。
第一時間就吩咐了常威,立刻去通知那些官員前來府衙商議要事,另外再著人去喚水泥廠、鋼鐵集團(tuán)等等各相關(guān)部門的大佬齊聚于此。
很快,松江府的一干屬官,以及上?h的一干屬官,全都齊刷刷地把目光落在了常二郎的身上,每個人都備下了紙筆,正在認(rèn)真地記錄著常二郎的講話精神。
嗯,之前被委派來的上?h縣令歐陽倫,因為在太湖泄洪工程的施工過程當(dāng)中,因為收受賄賂超過了五十兩銀子。
歐陽倫直接被扒去了官服,流配嶺南,至于他的忠仆周保跟他也一起踏上了去嶺南挖土的滋潤小日子。
這還是常二郎心慈手軟,見不得血腥,讓那歐陽倫貪污了五十兩銀子就直接把這對主仆人贓俱獲。
不然,再多等兩天,那歐陽倫鐵定能夠享受到剝皮揎草這樣的待遇。
等到常二郎把奏折以及人犯一并送往了京師之后,老朱居然還特地來信埋汰了常二郎一番。
認(rèn)為你這小子也太過心地善良,你就應(yīng)該等他貪滿了六十兩銀子再抓。
如此一來,老夫也才好施展那剝皮揎草的手段,給你們松江府官衙里邊增添一個擺件。
對于老朱這種變態(tài)的愛好,常二郎敬謝不敏。誰樂意自己的辦公場所多這么個瘆人的鬼玩意掛在那里。
重點是這貨也算得上是曾經(jīng)的同僚,哪怕是常某人膽大,可是自己的老婆,小妾,日后指不定自己的孩子都會到這里溜達(dá)。那還了得?
就是有著這樣的擔(dān)心,常二郎才會卡在五十兩的時候,直接就拘了歐陽倫。
而在解決了那歐陽倫之后,朝廷那邊又有官員嘰嘰歪歪,要給上?h再委派一位縣令,認(rèn)為常二郎已是松江知府,上?h不能一日無主。
結(jié)果就是他們頻頻上書的嘴臉,反倒惹毛了老朱,老朱直接下旨,以常二郎最擅署理上海諸務(wù),現(xiàn)如今松江府治已遷徙至上?h。
正好把那上?h的擔(dān)子也給捏起來就是了,不再另擇縣令,避免政令多出,壞了現(xiàn)如今欣欣向榮的松江府百業(yè)繁榮景象。
也就是說,上海縣的縣令,就由常二郎這位知府大人代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