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爭論還在繼續(xù)!
已經不止鹽業(yè)官員和老柳爭!
而是許多官員都參與進去,唇槍舌劍爭的臉紅脖子粗。
楊一笑表現(xiàn)的耐性十足,宛如看戲的吃瓜群眾,足足兩三盞茶時間過去,他才微微咳嗽了一聲,打斷朝堂群臣道:“諸位愛卿,可否暫停?朕需要提醒諸位一句,今日早朝要議的是賑災……”
他聲音有些輕淡,語氣也一如既往溫潤,仿佛勸架的鄰家小哥,給人一種和顏悅色的親切。
然而滿朝官員先是一靜,隨即臉色全都浮現(xiàn)惶恐,紛紛躬身行禮道:“臣等有罪,聒噪朝堂。”
楊一笑微微擺手,依舊和顏悅色,道:“無妨,朕不生氣,雖然諸位于朝堂之上怒目而爭,但你們爭的東西是朕之書冊,所以,這不算有錯!
“況且你們之所以爭奪書冊,是因為想更好的辦好各部差事,在朕看來,此乃勸勸報國之心,故而,朕越發(fā)不會認為諸位有錯!
“只不過,朕還是剛才那句話,今日早朝的議題,主旨乃是針對賑災!
“民間有句老話,事有輕重緩急,朕深以為然,國事也該如此!
“所以,你我君臣繼續(xù)最重要的事……”
……
滿朝官員躬身傾聽,這一次再也無人敢發(fā)聲音,哪怕是混不吝的柳長生,此時臉上也全是肅穆神情。
恰恰,楊一笑下達的旨意并未說完,因此,他聲音平緩的繼續(xù)下旨。
“柳尚書……”
“朕方才已經說過,你工部的任務極重,故而,五大匠作間必須日夜開工!
“要盡可能的多生產民用器具,諸如鐵鍋炊具等物一刻不能停,但凡出爐一車,立馬運送前線!
“朕說的前線想必你能明白,它不是兵馬作戰(zhàn)的戰(zhàn)場前線,而是此次賑災大戰(zhàn)中的流民,流民聚集之地就是前線……”
“鐵鍋多產出一口,送過去便可多搭建一個施粥的棚子,而每多出一個粥棚,便可多賑濟幾十個百姓!
“這是大事,是盡量保證大批災民不被餓死的天大之事,所以呀,朕不得不拜托柳尚書你一定要盡力而為!
楊一笑說到這里時,目光看向下面的柳長生,溫聲問道:“此旨意可愿領。俊
老柳幾乎沒有任何吃力,當場行禮大聲高呼起來:“請陛下放心,臣必然竭盡所能!
楊一笑不由點點頭,話鋒一轉竟然再次下旨,有道:“此外,朕還有旨意……”
“今日早朝之上,你我君臣約定,朕允諾會去珠兒那里安寢,你們則是整個道門出山襄助!
“既然如此,朕就不客氣了!
“接下來的圣旨旨意,下達的乃是給你道門!”
“柳長生,你且代為道門領旨吧……”
楊一笑說著聲音拔高,語調也充滿了正式嚴肅,沉聲道:“朕第一個要求,道門加派人手在民間游走,凡是遭受雪災之地,必須有擅長醫(yī)術的道士前往!
“至少要做到每個縣域出現(xiàn)十個道醫(yī),能夠隨時應對該縣任何村莊的突發(fā)病患!
“第二個要求,也可稱之為一份允可,此前你們道門曾經多次發(fā)出請求,希望朕允許你們在大唐境內設立道館,然而朕一直推辭拖延,始終不曾答應這件事!
“之所以如此,想必你們心里明白,自從漢朝黃巾起義開始,歷朝歷代都在防備道門會尾大不掉……”
“如果放任你們發(fā)展,教派必然威脅皇權。”
“然則現(xiàn)在,朕松開口子,允可你們設立道館,并且不限制道館設立的地域和數(shù)量!”
“也就是說,你們想設立多少就設立多少,想在何處設立就在何處設立……”
“只要你們道門舍得在這件事上猛猛砸錢,朕甚至允許你們在大唐的每一個村莊都建造一座道館。從此以后,道門的意圖在我大唐境內算是得償所望了。”
“但是,柳長生,你心里應該明白,朕這份允可是要收獲回報的!”
由于是公事公辦,涉及大唐和道門的談判,因此楊一笑全程都是肅然口吻,并且直呼老柳的名字而不是稱呼柳愛卿。
此時柳長生同樣一臉肅然,雖然恭敬行禮但卻目視楊一笑,直接問道:“敢問陛下想要的回報是什么?”
楊一笑沒有回答,反而語帶深意反問一句:“你為什么不問問朕為何突然改變態(tài)度,畢竟朕此前對此事表現(xiàn)的態(tài)度是不允許!
只見柳長生微微一笑,當即道:“回稟大唐陛下,道門心知肚明,此前陛下不允可我們在大唐發(fā)展,是因為歷朝歷代防備道門的慣例……”
楊一笑不等他說完,立馬故意追問一句:“那么現(xiàn)在朕為何不防備了呢?”
老柳再次一笑,神情全是欣喜,道:“這自然是因為陛下已經看清了道門并無危害,認定我們和大唐的利益捆綁已經到了不可分割的境地,今后無論道門壯大到何種程度,大唐陛下您都是位列第一的受益人。”
楊一笑輕輕一拍龍椅,大笑道:“然而,正是此理。”
他目光看向柳長生,語氣由肅重改為隨和,微笑道:“朕允可你們道門,隨意在大唐建造道館,這既是不再防備的緣故,同時也是借助道門的力量!
“每設立一座道館,就會有道士入主其中,而你們道家講究功德濟世,必然會對附近的百姓扶危濟貧!
“除此之外,還有原因……”
“”道門財大氣粗,自漢代以來積攢了巨大財富,所以你們建好道館之后,一定會購買周邊土地,即可作為維持道館的開支來源,同時也是置辦一份固定的田產!
“朕專門讓人調查過,發(fā)現(xiàn)道門有個值得稱贊的習慣,你們道館購買田產之后,并不像佛門那般租給百姓!”
“佛門動輒向百姓收取高額租子,你們道士則是自己親自耕種糧食!
“并且,你們吃不完的糧食絕不會拿出來放高利,而是用于周濟窮苦,讓附近百姓有所受益!
“這讓朕不由心生感慨,你們道門不愧是中原漢家的教派,如果不是歷朝歷代喜歡造反,你們絕對是任何一個朝代最喜歡的存在!
“朕說句實話,此前朕對你們確實有所警惕,但是朕和歷朝歷代的皇帝不一樣,朕不知為何打從心里很喜歡道門。”
“恰是因為如此,朕才會賭上一賭,允許你們大肆發(fā)展,以此借助你們的力量。”
“我大唐,原有縣域五百十七個,倘若加上南云剛剛割讓的二十州,以后縣域將會增加至七百多!
“而如果統(tǒng)計村莊,數(shù)量則是高達三萬之巨!
“朕一直在想,如果道門的道館布滿每一個縣,那么,最起碼就有七百個道館可以周濟百姓……”
“而如果你們魄力夠足,能把道館建造到每一個村莊,那么,三萬多個村級小道館的存在意義會如何呢?
“”是不是變成了守護大唐三萬村莊的一份保障。”
嘶!
整座朝堂大殿一片倒抽冷氣的聲音。
幾乎所有官員全都面色震撼,眼前浮現(xiàn)出楊一笑描述的情景,大唐每一個村莊,都有一個小道館,哪怕道館之中只有一個道士,對于村里的百姓也是能有所照顧的。
道士大多都會一點粗淺武藝,因此便可幫助百姓驅趕野獸,如果有宵小之輩進村,也能幫村民一起驅逐甚至抓捕。
道士還學習醫(yī)術,哪怕粗通之輩但是醫(yī)治日常小病已經足夠……
道士還喜歡上山采藥,所以村民求醫(yī)的時候幾乎不用花錢……
還有 ……
還有……
如果細細琢磨一下,發(fā)現(xiàn)道門真是個好教派,作為中原本土滋生的宗教,道士們似乎一直在扶危濟貧。
他們講究功德,做好事一般不收錢,唯一需要百姓付出的,無非就是給道館供奉的祖師爺燒燒香。
然而燒香才花幾個錢?
官員們由此往深里一想,赫然發(fā)現(xiàn)大唐真是白占便宜……
龐大道門勢力的幾萬個道士,從此以后成為大唐基層的守護者!
國庫不用掏一分錢,也不用給道士們發(fā)俸祿,反而道士們建造道館乃至購買田產之時,需要真金白銀的向道館屬地官府的交錢。
官府收到錢,那不就是國庫收了錢!
……
“厲害!”
“陛下這一招真是厲害!”
“允許道館遍布大唐,手筆堪稱驚天動地,最主要是陛下的氣魄,竟然不擔心道門會尾大不掉!
“開國之君,果然雄主,這等膽魄和手筆不但我們心神動搖,恐怕道門之人聽到之后也會目瞪口呆!
“允你任意發(fā)展,借你教派之力……”
“這是何等煌煌大氣的陽謀,又是何等難以拒絕的誘餌,不愧是我們陛下,道門這一次算是墜入彀中了!
整座朝堂大殿的官員盡皆心悅誠服,所有人看向楊一笑的目光都充斥著崇敬。
至于官員之中的柳長生,這一刻整個人仿佛被震驚的癡傻……
老柳震驚的不是楊一笑手筆夠大,也不是震驚楊一笑的氣魄夠足,這位道門領袖之所以震驚,完全是因為楊一笑竟然毫不掩飾的說出了意圖。
朕就是要讓你們道門墜入彀中!
就看你們道門敢不敢如約而來!
……
足足良久過去,只聽咕嘟一聲,赫然是柳長生下意識咽了口唾沫,總算是從不可思議的震驚之中清醒。
他目光看向龍椅上的楊一笑,恰好楊一笑的目光也投射過來。
兩人既是君臣,同時也是大唐和道門盟約的締造者,這一刻,忽然有種難以名狀的默契浮現(xiàn)于心。
噗通!
老柳竟然雙膝跪下拜服于地,首次使用了官員的朝拜之禮……
隨即整座朝堂大殿之上響起聲音,那是道門領袖因為激動和興奮的鏗鏘之音:
“微臣柳長生,謝陛下恩典,貧道柳長生,領大唐皇帝圣旨!”
先自稱微臣。
再自稱貧道……
顯然這是先以臣子身份自居,然后才以道門領袖的身份表態(tài)。
老柳分明是用這種方式告訴楊一笑和滿朝官員,從此以后道門將會是附屬于大唐的忠誠教派,如果站在朝政角度看待,可以視作大唐又設立新部。
三省六部,再加道門!
共同齊心協(xié)力,輔佐帝王治國。
……
“收編,絕對是收編!”
“先是給出甜棗,實則借助其力,隨著時間慢慢推延,道門不再超然世外,那時候,會變成真真實實的大唐一員。”
“陛下這一手真是深邃啊……”
“這比詔安的手段更加厲害!”
“詔安需要花錢,陛下卻讓道門反過來送錢!”
“嘖嘖嘖嘖,這絕對就是收編!”
朝堂上不缺乏精明官員,很快有人洞察了楊一笑的招數(shù),只不過眼下任何人都還不知道,這同樣是楊一笑的未雨綢繆……
他要在小冰河氣候的危害之下,拉攏一切可以穩(wěn)固國力的勢力!
收編也罷,詔安也可,凡是可借之力,皆與大唐捆綁。
小冰河氣候乃是農耕社會最大的天災,楊一笑不得不竭盡所有辦法才能應對,他此前已經做出決定,要和老天掰掰腕子。
如此,才是開國帝王應有的霸氣。
朕連老天都不服!
……
【第二更送上,3500字大章,今天還有更新,山水繼續(xù)爆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