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和唐王去地府不同,他們乃是身軀下地府,還陽只需回到人間就可,然而唐王卻需要魂魄歸位。
“陛下, 感覺如何?”
秦瓊和尉遲恭急忙開口詢問。
唐王看著三人盡在眼前,這才似乎找到了保護(hù)神一般,松了一口氣說道:“沒想到三位愛卿還下來地府尋朕,麻煩愛卿了!”
三人惶恐,連忙說道:“這乃是臣等本分而已,不敢言苦!”
隨著唐王復(fù)活,涇河龍王的冤魂再也沒有出現(xiàn),而唐王似乎入了一次地府之后,有了諸多感悟,想要舉辦一次水陸大會!
……
在乾坤閣樓之中的密室內(nèi)。
秦寒已然從陳光蕊的傳信之中知道了一切,陳光蕊在知道自己兒子成為了佛門棋子之后,就決定和秦寒一起謀劃。
入地府,也是為了看是否和秦寒說的一樣。
而一切也都和秦寒說的一樣。
佛門的手段全部展現(xiàn), 目的就是為了讓玄奘入局。
涇河龍王求情,讓唐王入地府,游覽地府, 讓唐王感悟殺戮。
不想自己未來生死之后,也落的十八層地獄,唐王自然希望超度冤魂,以償還罪孽。
因此有了水陸大會,而水陸大會由和尚召開。
水陸大會召開了,也無法徹底超度冤魂,小乘佛法終究不如大乘佛法。
要想以大乘佛法償還罪孽, 未來不受地府罪過,就必須讓人前往西天拜佛求經(jīng),求取大乘佛法之后,方可傳回東土。
好一場謀劃,西方可算是機(jī)關(guān)算盡。
好在陳光蕊這一次冒險(xiǎn)入地府,為唐王保駕護(hù)航,也得到了唐王的信任。
既然唐王怕自身罪孽太重,冤魂纏身,讓人去西天求精。
自然也可以讀書明智,凝聚浩然正氣,萬邪辟易。
陳光蕊只要在西行取經(jīng)之后, 向唐王建議,估計(jì)唐王也不會拒絕。
要不是道法需要機(jī)緣太重,秦寒都想要在大唐建立道教。
當(dāng)然除了道法需要機(jī)緣之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道教現(xiàn)在沒落,哪怕是重建,也無法抗衡,倒不如重新建立一個儒學(xué),學(xué)習(xí)浩然正氣。
大唐興盛,讀書之人眾多,浩然正氣反倒是正好合適。
在秦寒謀劃的時候,水陸大會也如期舉行, 正如師兄秦寒所言,水陸大會的主持之人,真的是他陳光蕊的兒子,玄奘。
觀音菩薩親自現(xiàn)身,以販賣錦斕袈裟和九環(huán)錫杖做引,好讓唐王賜予玄奘西去。
“誰愿前往西天拜佛求經(jīng)?好超度亡者,渡人苦難?”
玄奘走出,施禮說道:“貧道愿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jīng),保大唐江山永固!”
聽到了玄奘的話,唐王激動無比,點(diǎn)頭贊道:“沒想到圣僧不僅敢于面對諸多怨靈,更不怕路途遙遠(yuǎn), 跋山涉水, 朕愿與你結(jié)為兄弟!
玄奘一愣, 有些誠惶誠恐, 身后的陳光蕊也有些意外,急忙說道:“陛下, 這如何使得!”
“有何使不得,圣僧為了朕,為了大唐,付出艱辛,此去不知如何,當(dāng)?shù)碾拮鹁!?br>
唐王做出了決定,看向了玄奘說道:“御弟圣僧!”
玄奘急忙開口說道:“陛下, 貧僧何德何能, 不過這一次前去,定不辱使命, 此行不到西天, 不得真經(jīng),愿永墮地獄!”
唐王聽到了玄奘的話,極為高興,命人寫好了通關(guān)文牒,蓋上了通行寶印。
次日之后, 就一路送玄奘出發(fā)。
在出發(fā)之際, 還為玄奘賜了雅號,以國為姓,賜名三藏。
唐三藏喝了帶著故鄉(xiāng)土的御酒,拜別了唐王和陳光蕊, 騎著白馬,帶著兩個行者,一路向著西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