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領導干部走基層,不是什么新鮮事。從中央到地方,不同層面都搞過這類專項行動。其中不能完全否定存在一些淪為“領導走馬觀花、報表折騰基層”的形式主義,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取得了良好效果,實實在在給老百姓解決了一些問題。
“你講得很好啊!”林方政高興道,“那我們就把它搞大點,把上中下都聯(lián)動起來!中間指的是,縣委、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xié)30個副縣級領導干部都參與進來,下指的是所有鄉(xiāng)鎮(zhèn)街道的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我們有110多個行政村,分配下去,每個領導干部也就只需要走訪一到兩個村,完全可以實現(xiàn)全覆蓋!對他們也要有基本的要求,一個月時間,每個領導干部都要匯總五個問題。一個馬上就能解決的問題,10月底前就要自己去想辦法幫忙協(xié)調解決。兩個需要組織上研究解決的問題,年底前必須解決。這個組織上也不能單單指縣委縣政府,在哪個單位,就哪個單位去研究解決。兩個需要長期解決的制度性問題,統(tǒng)一報到縣委縣政府,我們再研究規(guī)劃!
林方政短時間內(nèi)就為這項工作劃出了原則,這是非常考驗實戰(zhàn)能力的。要知道,一百多個村,每個村如果只弄一個問題,那太少了,最后各個領導干部都會挑最容易解決的小問題解決?擅總村五個問題,雖然保證了問題有易有難,但幾百個問題都撂給縣委縣政府,那林方政和李紀成今年不用干別的事了,每天追在屁股后面跟蹤問題解決進度就完事了。這樣一細分,就實現(xiàn)了效率最大化。一個最簡單的問題,走訪的領導自己去解決。兩個稍微難的問題,則由各自單位去協(xié)調縣直部門等資源去解決。剩下兩個需要縣委縣政府研究決策的長遠問題,再由林方政和李紀成兩人去分配任務和跟蹤進度,壓力就小多了。有此五個問題分層,哪怕最后兩個難題暫時無法解決,也有前面三個問題打底,每個村都能感受到組織上解決問題的誠意,不至于讓走訪行動淪為形式主義。
這樣的原則定調,既保證了所有人的主觀能動性,又強化了縣委的考核統(tǒng)籌。如果換做體制外或體制小白來做方案,恐怕是寫不出這一點的,哪怕去網(wǎng)上找方案,也難窺其中精妙。他們要么粗暴的讓領導干部自行解決,要么把書記縣長當成鐵人超人,全部自己上手解決,最后雙雙累倒,追授“全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李紀成當然不會去感嘆什么林方政真厲害之類的屁話,換成他來部署,也是能達到這個水平的。
“嗯,我覺得可以。只是你說的上中下聯(lián)動,上指的是?”
“上就是邀請市領導們也來走訪一下嘛,這么好的工作,不能只是我們朗新唱獨角戲!
李紀成問:“市里沒這個安排,如果僅僅因為朗新要搞這個行動,就邀請他們,怕是不太能行!
知道林方政背后有王定平,但一個縣的走訪行動,就要王定平去發(fā)動市領導參與,李紀成覺得似乎不太現(xiàn)實。
“放在平時,肯定不帶搭理我們的。但我們打的什么旗號?小縣制改革呀。這可是市委定下來的一改革、一樞紐兩大中心任務的其中一個,什么事只要跟這沾上邊,市里面自然就會重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