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內功護體
二人方才對了一拳,楊過明顯占了上風,但讓他難受的是,對方內力雖不及自己,但這雙拳頭卻是硬實無比,這一拳下來,就連他都險些招架不住,此人不愧有著“神拳無敵”之稱。
若論拳法,只怕熟練七傷拳的崆峒派中,也無一人是他的對手。
不可大意!
楊過看著歸辛樹,心里不禁浮出這四個字來。
本來他并未將這歸辛樹放在眼中,但現下看來,單論拳法,對方絕對是自己的勁敵。
能把華山破玉拳練到跟崆峒七傷拳相當的,這歸辛樹當真了得。歸二娘見丈夫落了下方,趕忙將懷中的孩兒交給了身后的二弟子劉培生照應,跟著飛身躍起,一掌向著楊過擊來。
這歸二娘的武功雖不及丈夫那般精湛,但也是十分不俗,若不施展毒掌和暗器,哪怕李莫愁都不見得是她的對手,楊過沒有大意,一招陽關三疊,施展出“天山六陽掌”,與對方的掌力相擊,歸二娘瞳孔微縮,也被震得倒飛出去。
好在歸辛樹急忙將妻子扶住,她才勉強落地站穩(wěn)。
歸二娘一臉凝重的看向眼前的黑衣少年,對丈夫道:“此子不可小覷!”
歸辛樹冷哼一聲:“不管他是誰,膽敢阻攔我們救兒子,一律格殺勿論!”
這夫婦二人內功深湛,中氣渾厚,說起話來雖未有刻意大聲,但在旁人聽起來,也頗為震得耳鳴。楊過看了眼身邊的王語嫣,柔聲道:“在這等我,我去去就回!”
“小心些!”
王語嫣囑咐道。
她自然相信楊過的武功,不過見他與人比斗,總是難免有些擔心。
楊過微微頷首,隨即縱身躍下,來到了歸辛樹夫婦面前。
一旁是忐忑不安的黃河老祖。
“兩位如何說也是江湖上有名的前輩,怎么今日卻干起了劫人的買賣?難道你華山劍宗出了個土匪袁承志,兩位也要效仿不成?”
自袁承志的金蛇營劃地為王,并且他自稱什么金蛇王后,在江湖上就有許多人戲稱金蛇營是個土匪窩,而他袁承志不過是個土匪頭子罷了!
這番話從楊過口中聽來,歸辛樹夫婦表情雖有些怪異,但還是感到有些氣憤的,畢竟師門不可辱,他們夫婦與袁承志那小兒交情不深,可自家門人也由不得旁人來污蔑。
歸辛樹夫婦相視一眼,當即一同出手朝楊過攻去。
楊過神色一肅,雙手連探,直接施展出了天山折梅手來,與二人激斗在了一起。
眨眼間,三人已是連過了六七招,難分勝負,就在這時,樓上傳來了王語嫣的聲音。
“楊大哥,這位歸老爺子使得是破玉拳,他要掃你下路了,當心……歸夫人使得是伏虎掌法,要攻你背心……”
在外人面前,王語嫣臉薄,不好意思喊他楊郞,便直接稱呼楊大哥。
她博覽天下武學,只有少數一些格外隱秘的武功無緣窺探外,基本上其它的武學,在瑯嬛玉洞內,都有收錄。(有些拗口,無量山的叫瑯嬛福地,曼陀山莊的叫瑯嬛玉洞)聽了王語嫣的指點,楊過雖有信心擊敗二人,但佳人的一番好意,他又豈忍拒絕,當即遵照對方的話開始預先防范,很快就攻得歸辛樹夫婦有些亂了陣腳。
王語嫣如今內功已有所成,哪怕場中交戰(zhàn)三人均是江湖上一等一的高手,她也能看清歸辛樹和歸二娘的招數,及時報給楊過方位,不會再出現以前那種還未來得及點出對方破綻,敵人就已出了下一招的情況。
楊過時而施展天山折梅手,時而施展七傷拳和天山六陽掌,這數門精深奧妙的武功經他手施展,當真如有神助,再加上王語嫣的指點,不出二十招,歸辛樹夫婦便已經相繼受了他三拳兩掌,若不是仗著體內混元功支撐,怕是早已吐血倒地。
見師父師娘落入下風,梅劍和三人也是臉色驚變。
孫仲君惡狠狠地瞪了眼樓上的王語嫣,只當是這女子從旁指點,楊過才能占得上風,她大感不忿的持劍沖上二樓,趁著對方不注意,便是一劍刺去。
一樓的楊過時刻注意著王語嫣的安危,見這孫仲君竟敢對她出手,手中已是捻著三枚玉蜂針激射而出。
就在他的金針即將打在孫仲君的劍刃上時,對方卻率先被王語嫣身上忽然閃現的金光給震得后退了數步。
也正是因為她被震退,這才十分湊巧的避開了楊過分別打向她劍尖、手腕及太陽穴的三枚金針,若不然,她必死無疑。
王語嫣后知后覺,體內的易筋經內力自行激發(fā)護體,當見到拿劍的孫仲君后,她嚇得連忙朝一邊躲去。
而孫仲君則有些傻眼,渾然不知方才發(fā)生了什么,正當她要再去追時,一枚金針已是悄無聲息的刺在了她后頸的大椎穴,她渾身不由得一僵,再難動彈。
同時全身上下伴隨著一陣奇痛奇癢,她連聲慘叫不斷,沒一會,便涕淚橫流,痛苦不堪。
王語嫣不敢再待樓上,從另一邊下了樓,躲在角落處。
經由王語嫣指點的那幾句,楊過本就悟性奇高,很快便掌握了這二人招式上的弱點,眼見他們夫婦舉起拳掌自左右攻來,楊過兩掌虛拂,不經意間,已是在他們手臂上的各處穴位點了一下,歸辛樹夫婦頓感不妙,但對方的速度太快,又是找準破綻下手,根本避無可避,立時中招。
歸辛樹的拳頭控制不住的打在了歸二娘的臉上,而歸二娘的右掌也是擊在了丈夫的胸膛之上。
夫婦二人登時如遭重擊,臉色一白,口中噴血的倒飛了出去。
歸辛樹和歸二娘剛一倒地,便要掙扎著爬起來再戰(zhàn),但他們已是重傷之軀,哪還有力氣,只能憤恨不已的盯著楊過。
楊過看了眼一旁早已傻眼的黃河老祖,緩聲道:“怎么?兩位舍不得走了?”
老頭子和祖千秋這才反應過來,也不再往后門離開,就要從前門離去。
然而就在這時,楊過卻似有所感的往身后看去,而剛走到門口的黃河老祖,也跟著退了回來。
只見門外,正站著一位白髯長須,一襲素袍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