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3章
言出如箭、入耳難拔,高竹離輕飄飄的一句話,引起太多人的反思。
大唐皇帝能賜給高竹離吃食,還賜他草鞋,放他回來,而泉蓋蘇文連一句暖心的話都沒有,張嘴就是要殺。
論胸懷,這一局李世民真是實力碾壓泉蓋蘇文,碾壓得高句麗朝臣都對大唐官員心生羨慕。
區(qū)區(qū)一個高竹離,還不至于讓很多人有這樣的想法,問題是李世民放回的可不止一個高竹離。
李世民放回了成千上萬的戰(zhàn)俘,甚至其中很多人明確表示愿意效忠于大唐,李世民說不忍心讓他們的家人受到傷害,因此拒絕了他們。
這種事幾乎伴隨著戰(zhàn)爭一直沒斷,大唐就是一路打,一路釋放著俘虜,而被釋放回的俘虜,多半都被安排去做一些苦力了。
泉蓋蘇文一方面不能把這些被放回來的人都殺了或是關(guān)起來,一方面不敢相信他們了,而且他也需要人,不能把這些人都放走。
于是把這些人都打散了重新混編,由于人數(shù)過多,混來混去就混亂了,為了防止出現(xiàn)倒戈的現(xiàn)象,沒事就查查花名冊,看看誰和誰是有聯(lián)系的。
仗打得輸贏勝負都不重要,關(guān)鍵是這仗打得憋屈。明明手底下有人,偏偏不敢用,時刻擔心會有人叛變。
泉蓋蘇文恨得牙根癢癢,你抓住俘虜是你的本事,你或殺或賣或收留,都隨你的便,誰讓你把他們好好放回來的?
最令泉蓋蘇文抓狂的還不是被放回的俘虜本身,而是這么一來,唐軍所到之處,高句麗的將士和臣民們明顯地沒有抵抗之心了,反正最大了不起就做個俘虜唄,也不打也不罵,還能平安回家。
失了兵馬不要緊,還能再招募出來;失了城池不要緊,還能再奪回來;失了糧草也不要緊,還能再征調(diào)出來。
若是失了人心,那就什么都沒了,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所向便是大勢所趨。
泉蓋蘇文最怕所有人都沒了斗志,那豈不就真的要亡國了嗎?
他琢磨一下,便下令讓安市城的百姓輪番地登上城樓,只要遠遠地望見大唐皇帝的旗幟傘蓋,就一起敲鼓吶喊。
安市城久攻不下,李世民都換了好幾個方向安營扎寨了,也沒找到個風水的地方。
眼見著、摸不著,李世民心中本就惱火,一看安市城的百姓如此地激情飽滿,不由得一層愁上又疊了一層愁。
想要攻城,他們城墻太高;想跟他們開戰(zhàn),他們城門緊閉。
又聽到城頭傳來令人躁動的鼓聲,李世民一時沒有壓住情緒,氣得把桌子都掀了,破口大罵:“安市愚民膽敢如此挑釁,豈非欺朕乎?”
一看皇帝都被氣冒煙了,帳下臣子要么低下頭,一聲不吭地降低存在感;要么嗷嗷大叫,氣憤填膺地請戰(zhàn)。
請戰(zhàn)有什么用?現(xiàn)在不是咱們不想打,而是沒仗打,人家縮在城里不出來,你又沒辦法進城。
“陛下”李世勣站出來,朝上一拱手,說道:“臣請克城之日,將城中之人,無論男女老幼皆坑殺,雞犬不留!
李世民斬釘截鐵地應(yīng)道:“準奏!”
“萬萬不可!”薛禮一步站了出來,他急忙朝上一揖:“陛下,臣請陛下收回成命,東征這一路盡施仁政于斯,突然改弦更張,甚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