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1章
不是有那么一句名言嘛,小事興師動眾開大會,大事悄無聲息開小會,關(guān)乎重大的事根本不開會。
在金鑾殿上商量的事肯定不會是太小的事,但對李世民來說絕對算不上是多大的事。
大事都拿到小朝議上跟少數(shù)的幾個人商量了,更大的事那就不用商量了,李世民自己就拍板了。
皇帝就能乾綱獨(dú)斷嗎?理論上講,得看這個皇帝是誰。
李世民不顧大臣反對,自己做主的事不勝枚舉,他自己都不當(dāng)回事了。
據(jù)說后代有個皇帝想換個媳婦,給長孫無忌送了十大輛的禮物,都沒換來長孫無忌一個正眼。
長孫無忌還是那個長孫無忌,龍椅換個人做,皇帝和長孫的權(quán)力可就此消彼長了。
李世民絕非剛愎自用、拒諫飾非之君,事實上,若要尋覓一位在納諫方面比他更為卓越的帝王,那可真可謂是難如登天,幾乎是不可能之事。
李世民的高明之處在于,他有著極為清醒的自我認(rèn)知與精準(zhǔn)的判斷力,深諳何時該虛心傾聽臣子的諫言,以集思廣益;
何時又需當(dāng)機(jī)立斷、自行裁決,以保決策的果斷與高效。
李世民只在兩種情況下會虛心求教于臣子:一是自己尚無定見時,愿集思廣益,博采眾長;
二是思慮過多、難以抉擇時,愿兼聽則明,擇善而從。
自己明確知道要怎么辦的時候,又何須再聽旁人的指手畫腳、妄加議論呢?
李世民讓李承乾在金殿上提出重造戶籍一事的時候,就代表著這個事必須要執(zhí)行下去了。
若不然何必讓李承乾提呢?授意太子提個事,然后給否了,這是耍兒子玩呢嗎?
李世民之所以讓李承乾來提,就是要給東宮立威。
如果這個事成與不成在兩可之間,那就讓李泰來提了。
李世民目光沉靜地掃視殿中文武,聲音沉穩(wěn)而有力:“著中書舍人即刻擬旨,自三月起始,天下州縣重造戶籍,務(wù)必嚴(yán)謹(jǐn)詳實,不得有誤!
“陛下圣明,還望陛下能明察秋毫、權(quán)衡利弊。 睖貜┎┥裆艔,忙不迭地從朝班中疾步走出,身形因緊張而微微顫抖。
他雙手高舉過頭,恭恭敬敬地朝李世民深深一揖,聲音帶著幾分急切與惶恐:“重造戶籍一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實乃關(guān)乎國計民生之重大舉措,切不可貿(mào)然行事。∵望陛下能廣納眾議、三思而后行!
溫彥博話音剛落,朝堂之上便如炸開了鍋一般。
緊接著,又有六七位大臣接連從朝班中挺身而出,他們個個義憤填膺,言辭如利箭般激烈。
有的慷慨陳詞,細(xì)數(shù)重造戶籍可能引發(fā)的種種弊端;
有的聲淚俱下,懇請皇帝收回這看似倉促的成命。
一時間,朝堂上爭論聲、勸諫聲此起彼伏,亂作一團(tuán)。
李世民端坐在龍椅之上,原本平和的面容瞬間陰沉下來,猶如暴風(fēng)雨來臨前的天空,陰云密布。
他目光如炬,冷冷地掃視著殿下的群臣,聲音低沉而威嚴(yán):“朕希望你們能盡心輔佐朕,而非妄圖左右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