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摸著等到東境戰(zhàn)事結(jié)束之后,他治下的百姓將會超過千萬,甚至還能更多一點。
秦正收下這些百姓,可不僅僅是收下而已,這些百姓在他的政策刺激下,很快就能變成生產(chǎn)力,否則,他江南那么多的糧食是哪里來的?
沒幾天時間,轟轟烈烈的秋收就開始了。
一些沒有趕上春耕的百姓,夏種種的比較早,所以秋收也提前開啟。
秦正大概了解了一下,因為有了鐮刀和耕牛,一些百姓手里的耕地早就不止人均三畝了。
有些村子在人均三畝地之外,還額外開墾出了不少土地,作為集體土地耕種,這些土地上種植出來的糧食,按照各家所處勞力多少均攤,然后在按人頭收取一些賣掉,湊錢去還耕牛的貨款。
這樣,用不了兩年時間,那些只交了訂金的耕牛就徹底成了他們的村子里的集體財物了。
或許用不了多少年,就能有私人能夠買得起耕牛。
這要放在以前,那簡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甚至想都不敢想。
而江南,西境,東境加起來,農(nóng)夫超過七百萬,就算按照人均三畝,交半稅,今年,他手里的稅糧也將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shù)字。
不過七百萬這個數(shù)字有些虛,在東境和西境,人均三畝并沒有車達達成,尤其是西境,很多人從事和礦產(chǎn)有關(guān)的活計,因此,土地種植并不廣泛,即使有,產(chǎn)量也沒有江南這么多。
不過,他手底下,一千萬畝的土地還是有的,即使是半稅,這次秋收的稅糧也將達到不可思議的一千萬石以上。
江南,總算是不缺糧了。
或者說,大炎,總算是暫時不缺糧了。
這主要得益于沒有人去貪,而且,秦正刺激了百姓耕種的欲望,沒有過分的去壓榨百姓。
雖然現(xiàn)在的糧食產(chǎn)量是真心很低,但是只要百姓勤勞,養(yǎng)活自己還是沒有問題的。
前提是沒有壓迫,沒有剝削。
若是百姓一年到頭辛苦種地,到最后還是餓死,還有多少人愿意去耕種?
“殿下,豬場那邊的豬崽可以出欄了!”
這天,順風耳找到秦正,沉聲說道。
“哦?”
“有多少豬崽?自己養(yǎng)著不好嗎?”
秦正問道。
“太多了!”
順風耳苦笑。
“太多是多少?連豬場都養(yǎng)不了了?”
秦正驚訝道。
他的印象中,江南豬場是個很大的地方,養(yǎng)個幾萬頭豬完全沒有問題。
“殿下,有二十多萬頭豬崽!”
順風耳苦笑。
“怎么會有這么多?”
秦正吃了一驚。
二十多萬頭,這也太夸張了。
“豬場的那些家伙養(yǎng)殖了四萬萬頭專門用于繁殖的母豬,一個多月前,這些母豬中的兩萬頭幾乎是集體產(chǎn)下了小豬,平均每只母豬都能產(chǎn)十只以上的小豬,這豬崽的數(shù)量,可不就多起來了!而且,后一批的兩萬多頭母豬馬上也要產(chǎn)崽了,需要騰地方!”
順風耳苦笑。
“這也太多了,趕緊組織向外賣,但是跟買的人講清楚,這豬崽養(yǎng)大之后是不能繁殖的,讓他們有個心理準備!”
秦正沉聲說道。
“明白了,殿下,這些豬崽全都賣出去嗎?”
順風耳問道。
“全賣出去吧,就這也不夠整個江南的百姓買的!”
秦正點點頭。
“那么殿下,這價格呢?”
順風耳問道。
“你們有沒有核算過每只豬崽的成本?”
秦正問道。
不是他要斤斤計較,而是將來,這養(yǎng)豬賣豬崽注定也是一門生意,他要為將來想走這條路的百姓留條活路,不能賣得太便宜了,要不然沒人愿意養(yǎng)母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