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
王羽話鋒一轉,語氣變得謹慎起來:“李大人的擔憂也并非全無道理!
“狗急尚會跳墻,我們也不能不防那些余孽中有些不顧后果的亡命之徒。”
他看向李弼,建議道:“為策萬全,李公可立即以穩(wěn)定城內(nèi)秩序、防備前朝余孽煽動騷亂為由,調(diào)動部分可靠的楚軍士兵,以加強護衛(wèi)的名義,暗中增派到我們幾人府邸周圍,進行重點布防和巡邏!
“同時,嚴令府中加強戒備,近期盡量減少家眷不必要的外出。如此雙管齊下,當可保無虞!
聽到王羽既有大局分析,又有具體防范措施,李弼心中最后一點猶豫終于被打消。
張韜和趙明也紛紛點頭,認為此計可行。
李弼深吸一口氣,仿佛下定了極大的決心,他重重一掌拍在書案上,震得那封威脅信都跳了一下。
“好!就依王兄之計!”
他的眼神重新變得堅定起來,甚至帶著一絲破釜沉舟的狠厲。
“明日一早,我們便聯(lián)名發(fā)布告示,宣布正式推行陛下欽定的均田令!”
“同時,張大人負責的招兵事宜,趙大人負責的錢糧調(diào)配,也一并啟動!”
他目光掃過三人,沉聲道:“諸位,如今我們已是一條船上的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唯有同心協(xié)力,共渡難關,方能在這亂世之中,為我們自己,也為我們的家族,搏出一個未來!”
“謹遵李公之命!”
王羽、張韜、趙明三人齊聲應道,眼神中閃爍著同樣的決心與對未來的算計。
危機,似乎暫時找到了應對的方向。
然而,隱藏在暗處的大漢余孽絕不會就此罷休。
常安城的暗流,隨著李弼等人的決定,將變得更加洶涌澎湃。
次日,黎明破曉,常安城從一夜的沉寂中蘇醒。
然而,與往日不同的是,一種躁動不安又帶著幾分隱秘期待的氣氛,早已在坊間悄悄彌漫。
當?shù)谝豢|陽光灑在依舊殘留著血腥與焦糊氣息的街道上時,一隊隊手持漿糊桶和大幅告示的衙役,在少量楚軍士兵的護衛(wèi)下,出現(xiàn)在了常安城各主要街口、市集以及里坊的公告欄前。
“鐺——鐺——鐺——!”
清脆的銅鑼聲響起,吸引了早起謀生或依舊心懷忐忑的百姓們的注意。
“官府告示!官府告示!都來看,都來聽。
衙役們一邊張貼著還散發(fā)著墨香的新告示,一邊扯著嗓子吆喝。
很快,各個公告欄前便圍攏起了黑壓壓的人群。
人們踮著腳尖,伸長脖子,努力想看清告示上的內(nèi)容。
一些識字的人,則被眾人簇擁在中間,磕磕絆絆地,帶著激動的心情,大聲念出告示上的文字。
告示的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正是那傳聞已久、牽動無數(shù)人心的“均田制”!
“奉大楚皇帝陛下圣諭,為安黎庶,固國本,即日起,于漢地全境推行均田地之策!”
“凡無地、少地之民,皆可至所在坊正、里長處登記造冊,由官府統(tǒng)一丈量、核查后,依律分予田畝……”
“分田地了!真的要分田地了!”
“老天爺開眼!我們家里七口人,就靠兩畝薄田過活,這下有救了!”
“是真的嗎?那些老爺們的田,真的會分給我們?”
“告示上白紙黑字寫著呢!還有官!假不了!”
人群中爆發(fā)出巨大的議論聲,驚喜、懷疑、激動、期盼……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
對于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底層百姓而言,土地是他們最根本的渴望。
盡管對新朝的統(tǒng)治仍有恐懼,但均田這兩個字,如同黑暗中的燈塔,瞬間照亮了許多人灰暗的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希望。
許多人當場就激動地抹起了眼淚,或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告訴親人這個天大的好消息。
然而,更讓群情沸騰的,是告示的第二部分——募兵令!
“為保境安民,肅清前朝余孽,特此募兵!凡年齡十六至四十,身強體健之男子,自愿從軍者,一經(jīng)錄用,其家當年賦稅,全免!”
念到這里,人群已經(jīng)騷動起來,免一年賦稅!
這對于任何一戶尋常人家來說,都是極大的誘惑,意味著一年辛苦所得可以完全留在自己手中!
念告示的人深吸一口氣,用盡力氣喊出了最后,也是最重磅的一條:“若在軍中,奮勇殺敵,立下戰(zhàn)功者,憑軍功,其家可免三年賦稅!”
“免三年!”
“我的天!三年不用交稅!”
“當兵!讓我家那小子去當兵!”
“我雖然年紀大點,但還有把子力氣,我也要去試試!”
如果說均田是長遠的希望,那么這募兵令帶來的賦稅減免,則是立竿見影的巨大實惠!
在賦稅沉重的年代,免一年稅足以讓一個家庭松一大口氣,免三年稅,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對于許多青壯年來說,這不僅是出路,更是改變家庭命運的捷徑!
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以驚人的速度傳遍了常安城的大街小巷。
原本因戰(zhàn)亂和清洗而顯得蕭條冷清的街道,瞬間被人流所淹沒。
人們奔走相告,臉上洋溢著許久未見的興奮與激動。
很快,設在原京兆尹衙門外廣場上的募兵處,成為了全城最熱鬧的地方。
只見廣場上人山人海,萬頭攢動,喧囂聲直沖云霄。
從四面八方涌來的青壯年男子,如同潮水一般,將偌大的廣場擠得水泄不通。
有衣衫襤褸的貧苦農(nóng)民,渴望通過從軍改變命運。
有眼神機靈的市井青年,看到了出人頭地的機會。
甚至還有一些原本有些武藝底子的破落子弟,也想借此重振家聲。
隊伍從募兵點一直排到了廣場邊緣,并且還在不斷延長,蜿蜒曲折,如同一條躁動不安的長龍。
維持秩序的士兵們不得不手拉著手,組成人墻,聲嘶力竭地呼喝著,才能勉強控制住場面。
“都別擠!排好隊!一個個來!”
“你!年齡超了,不行!”
“你,身子骨太單薄,下一個!”
“姓名?籍貫?可曾習武?”
負責登記的小吏們忙得滿頭大汗,筆走龍蛇,連抬頭的時間都沒有。
張韜親自坐鎮(zhèn),看著眼前這火爆的景象,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他不斷下達指令,增設登記點,加快流程。
整個常安城,仿佛在這一紙告示之下,重新注入了活力。
那因王朝覆滅和血腥清洗而籠罩的陰霾,似乎被這求生的渴望和改變命運的熱情驅(qū)散了不少。
李弼等人站在遠處的高樓上,俯瞰著這沸騰的場面,心中既感到一絲欣慰,也更加堅定了走下去的決心。
他們知道,這把火已經(jīng)點燃,接下來,就是要小心操控,不能讓這火焰燒到自己,更不能讓它被暗處的敵人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