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上,一聲壓抑著巨大悲憤的怒吼,如同受傷雄獅的咆哮,猛地從武將隊列中傳出,瞬間壓過了所有的爭論:
“都別吵了!”
眾人愕然望去,只見霍廣——霍去疾的族弟,雙眼赤紅,虎目中含滿了淚水,卻強忍著不讓其落下。
他大步走到殿中,先是對著龍椅上的劉秀深深一揖,隨即猛地轉(zhuǎn)身,怒視著那些主張議和的文臣,聲音因激動和悲痛而嘶啞,卻帶著一種斬釘截鐵的決絕:
“求和?你們還在做夢嗎?!那楚寧是什么人?他一路北上,覆滅了六個王朝!”
“如今兵鋒直指我大漢,氣勢正盛,即將問鼎中原!”
“你們覺得,在他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我軍新遭慘敗的情況下,他會真心實意地與我們和談嗎?!”
他的目光掃過全場,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敲打在人們心上:
“他只會認為我們軟弱可欺!所謂的和談,只會是他兵不血刃吞并我大漢的伎倆!”
“屆時,我等皆為亡國之奴,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有何顏面去見戰(zhàn)死沙場的護國公和數(shù)萬將士?!”
霍廣的話,如同冰冷的匕首,撕開了求和派虛幻的幻想,露出了血淋淋的現(xiàn)實。
許多主和的文臣被他質(zhì)問得啞口無言,面色灰敗。
霍廣不再看他們,猛地轉(zhuǎn)身,再次面向劉秀,單膝跪地,抱拳行禮,用盡全身力氣吼道:“陛下!末將霍廣,雖才疏學淺,遠不及兄長之萬一,但值此國難之際,愿效仿兄長,以身許國!”
“末將不才,懇請陛下允準,由末將即刻率領(lǐng)京畿可用之兵,馳援洪都城!”
“末將必據(jù)城死戰(zhàn),阻擋楚軍兵鋒,人在城在,城亡人亡!以為朝廷重整旗鼓,爭取時間!”
“縱是戰(zhàn)至一兵一卒,流盡最后一滴血,也絕不讓楚寧踏入洪都,踐踏我大漢山河!”
霍廣這充滿血性和悲壯的主動請纓,如同在沉悶壓抑的朝堂中投入了一塊巨石,瞬間激起了千層浪!
霍廣那悲壯而決絕的請纓,如同在死寂的潭水中投入巨石,在朝堂上激起了巨大的回響。
不少武將感同身受,面露激憤之色,似乎被他的勇氣所感染。
而文臣們則大多面露憂色,顯然對再次倉促出兵充滿疑慮。
然而,龍椅之上的劉秀,在經(jīng)歷了最初的震驚與悲痛后,眼神卻變得異常冷靜和深邃。
他并沒有被霍廣的豪情所輕易打動,也沒有陷入文臣們的恐慌之中。
他緩緩抬起手,止住了因為霍廣請纓而再次有些騷動的大殿。
目光落在跪地請命的霍廣身上,劉秀的聲音低沉而清晰,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霍將軍忠勇可嘉,為國請命之心,朕心甚慰,然……朕,不能準你所請。”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
霍廣猛地抬頭,眼中充滿了錯愕和不甘:“陛下!為何?”
劉秀沒有回避他的目光,語氣沉重地說道:“霍將軍,你且起身,非是朕不信你之勇武,也非是朕畏懼楚軍兵鋒!
“而是因為……經(jīng)此潯陽一役,我大漢能戰(zhàn)之精銳,已十去七八!”
他的目光掃過全場文武,每一個字都說得極其緩慢而清晰,如同重錘敲打在每個人的心上:
“如今國庫空虛,兵源短缺,各地郡兵戰(zhàn)力參差不齊,難以倚仗。”
“我大漢……再也經(jīng)不起任何一場輕率的敗仗了!再也承受不起任何一支主力大軍的損失了!”
他深吸一口氣,仿佛做出了一個極其艱難卻又無比堅定的決定,聲音陡然提高,帶著一種破釜沉舟的決絕:“下一次與楚軍的對決,將不再是一場普通的戰(zhàn)役,那將是我大漢王朝的國運之戰(zhàn)!”
“勝,則社稷危而復安,敗,則山河破碎,宗廟傾覆!”
“如此關(guān)乎國運的一戰(zhàn),豈能再假手他人,豈能再有任何閃失?”
他猛地從龍椅上再次站起,目光如電,掃視著下方所有目瞪口呆的臣子,一字一句,石破天驚地宣布:“因此,朕意已決!”
“朕,要御——駕——親——征!”
“御駕親征”
這四個字,如同四道九天驚雷,接連炸響在寂靜的金鑾殿內(nèi)!
其帶來的震撼,甚至超過了之前霍去疾戰(zhàn)死的消息!
剎那間,整個朝堂徹底炸開了鍋!
剛才還在為戰(zhàn)和之爭吵得面紅耳赤的文臣武將,此刻竟然無比統(tǒng)一地全部跪倒在地,發(fā)出了驚恐萬分的勸諫聲!
“陛下!不可!萬萬不可啊!”
丞相唐宜民第一個搶步出列,聲音都變了調(diào),老淚縱橫:
“陛下乃萬金之軀,系天下安危于一身!豈可親履險地,置身于刀兵之下?”
“戰(zhàn)場兇險萬分,若有絲毫閃失,臣等萬死難贖其咎!國不可一日無君啊陛下!”
“陛下三思!”
方才還主戰(zhàn)的那名火爆將領(lǐng)此刻也嚇得臉色發(fā)白:“楚軍兇悍,陛下乃一國之君,當坐鎮(zhèn)中樞,運籌帷幄,豈可親臨前線?”
“末將等必誓死奮戰(zhàn),何須陛下親身犯險!”
文臣集團更是如同炸了窩的馬蜂,紛紛叩首,言辭懇切乃至激烈:
“陛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此古之明訓!”
“陛下新登大寶,國本未固,此刻御駕親征,若有不測,則天下頃刻大亂矣!”
“請陛下收回成命!此事斷然不可!”
就連剛剛請命被拒的霍廣,此刻也完全顧不上失落,急忙再次跪倒在地,急切地勸阻:
“陛下!末將知錯了!末將愿率軍死戰(zhàn),縱是粉身碎骨,也必保住洪都!但請陛下萬萬不可親征!”
“護國公已然殉國,若陛下再有差池,我大漢就真的……真的完了啊!”
他的聲音帶著哭腔,充滿了真摯的擔憂。
整個金鑾殿內(nèi),勸諫之聲此起彼伏,幾乎所有大臣都異口同聲地反對劉秀這個看似瘋狂的決定。
御駕親征,風險實在太大了!
一旦失敗,或者劉秀本人出現(xiàn)任何意外,對于剛剛經(jīng)歷重創(chuàng)的大漢王朝來說,都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劉秀看著下方跪倒一片、群情激動的臣子,他們的擔憂和恐懼是真切的。
但他站在龍椅前,身形挺拔,眼神中的決絕卻沒有絲毫動搖。
他深知,正是因為國勢已危如累卵,正是因為再也輸不起,他才必須親自前往。
用皇帝的身份,去凝聚那最后殘存的士氣和國運,去進行這最后一搏!
朝堂之上的激烈爭執(zhí),才剛剛開始。
年輕的皇帝與他忠心卻驚恐的臣子們,在這國難當頭之際,面臨著最艱難的戰(zhàn)略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