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之后,再去動靜。
見到敵人不再射出暗器,譚扶梅用刀尖挑起短劍,辨認一番,驚奇道:“師父,不像是軍伍之人所用,倒像是問劍閣弟子兵刃,可是他們的劍都刻有名姓,又是玄脊赤尾,或許只是手法和尺寸神似而已。深夜冒雨前來……難道是想救走咱們?”
譚苦鴛輕聲道:“那一劍直奔我心窩,明明是滅口,怎會是救人。扶梅,咱們師徒或許沒幾天可活,再教你一次,記好嘍,顏色可以改,名字可以不刻,既然是行刺,怎會把來歷告知,你少在江湖走動,倒也情有可原。出劍無聲,如魚得水,兵刃能換,幾十年的手法改不了,若不是問劍閣的人,你師父算是瞎了眼!
譚扶梅又驚又怒,狐疑道:“咱們與他們可是幾十年交情,為何要殺您?”
譚苦鴛咬著饅頭,慢悠悠說道:“再大的交情,也敵不過權勢誘惑,肯定是有人在背后唆使,不許我進京,怕這把老骨頭吐出些驚天秘密,會影響他們的鴻圖大業(yè)!
至于他們是誰,譚苦鴛不會明說,自己的這些徒弟,有匠心而無慧心,將實情告知,反而會害了他們性命,自己陷入泥潭無法自拔,只能找機會給徒弟尋條活路。
師徒一場,有父子之情,李家的名聲很不錯,雖然得罪了皇族世家,但在黎民心中,這對父子是可以立生祠的圣賢,既然已經(jīng)決定和小侯爺共患難,再也不會另投明主。
喊殺聲從四面八方傳來,但幾乎都是護衛(wèi)營發(fā)出的動靜,反觀一襲黑衣的刺客,即便中箭中弩,半拉身子被寧刀劈開,硬是咬著牙一聲不吭。
譚苦鴛平靜望著來襲刺客,見識過一一出手之后,呢喃道:“問劍閣,泉山劍宗,白拳門……來的都是兩江豪杰,昔日里與老夫推杯換盞,沒少套近乎,今夜替主子辦事,倒是挺出力氣!
譚扶梅咬牙道:“師父,我?guī)煹苋ピ琢怂麄儯 ?br>
“萬萬不可!”
譚苦鴛厲聲呵斥弟子的魯莽行為,舉起銬鏈,正色道:“如今咱們是階下囚,沒把貼身兵刃收走,已經(jīng)是侯爺格外開恩,如今打得火熱,你拎著刀上前,信不信軍爺誤認為對方是在劫囚,里外沆瀣一氣,先把你給砍了!
“弟子知道了。”
譚扶梅喊道:“雀羚山的弟子,保護山主!”
幾十名譚家門人拔刀出鞘,將潭苦鴛圍成一團。
這些刺客身手極為了得,人數(shù)又多,半柱香不到,把護衛(wèi)營殺的東倒西歪,這些在安西滾了幾滾的悍卒并未后撤半步,反而在都統(tǒng)指揮下穩(wěn)住陣形,用寧刀長弓筑城肉墻。
戰(zhàn)場沖殺,護衛(wèi)營能一回合擊潰對方,可這里是城中坊市,又正值人困馬乏時,沒了坐騎加持,很難發(fā)揮出優(yōu)勢。
幸虧有珠璣閣門客摻雜其中,擊退了數(shù)名高手,要不然這百余人,很快會被剿殺。
一名護衛(wèi)營士卒像是破麻袋,沖到譚苦鴛面前,臉被削去一大塊肉,左臂空空如也,胸口還有一道見骨刀傷,出氣多,進氣少,眼瞅著快要殞命。
譚扶梅將他抱起,從懷里掏出藥瓶,瘋狂往冒血的口中倒去,喊道:“小角軍爺,撐住!”
藥丸很快被鮮血沖開,根本喂不進去,乳名小角的士卒艱難一笑,“告訴侯爺,俺先走了,這輩子沒活夠,下輩子還給他牽馬!
曾經(jīng)在鄂城立下過赫赫戰(zhàn)功的英武少年,死于宣州城坊市。
譚扶梅目睹他生機流逝,手指的尸體逐漸變涼,顫聲道:“師父,出刀吧。”
譚苦鴛抿著干裂嘴唇,一言不發(fā)。
譚扶梅帶有哭腔說道:“自從走下雀羚山,小角軍爺對咱們好的像是一家人,從未因咱們是囚徒而欺凌,你的被褥是他拿來的,車輪是他給找的,送來的饅頭從來都是熱氣騰騰,這么好的兄弟,能不給他報仇嗎?!”
潭苦鴛攥緊雙拳,面呈苦澀道:“師父不怕死,臨終之際,是想給你們尋條活路!
“你知道小角的經(jīng)歷嗎?!”
譚扶梅面容猙獰吼道:“他是復州農(nóng)家孩子,十一歲入伍,今年不過十七,曾在鄂城砍掉大周鐵騎三枚頭顱!隨同侯爺沖進碎葉城,被幾萬叛軍圍殺一夜,竟然殺出一條血路,拎著長槍闖入大都護府!他常常吹噓自己命大,又跟了好主子,是先窮后富的金貴命數(shù),誰知道沒死在安西,卻死在了宣州城!師父,當年先祖也是隨劍神谷陽守過兩劍山,以死換來宗門美譽,這些護衛(wèi)營的將士,全是大寧功臣,咱不能見死不救。。!”
砰的一聲,銬鏈突然掙斷。
潭苦鴛渾濁雙眼綻放出寒芒,驟然起身,聲若虎嘯,“出刀,殺賊,敬小角軍爺在天之靈!”
這一刻,潭苦鴛突然明白雀羚山為何衰敗至此。
江南太安逸了。
安逸到磨滅了風骨。
祖先練刀,是用千秋義氣為刀石,以慷慨豪邁為技,故而能屢屢突破瓶頸。
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
他們這些后輩,在江南溫柔鄉(xiāng)中癡迷了太久,早已沒了那口心氣。
銬鏈掙脫聲夾雜著拔刀聲,響徹在東街坊市。
潭苦鴛氣機雜亂無章,白發(fā)無風自動,隨著夜風飄來飄去,似乎陷入某種魔怔。
譚扶梅察覺到了異常,低聲道:“師父?!”
譚苦鴛閉口不言,但氣機逐漸平和,隨后噴出濁氣,頭頂浮現(xiàn)祥色。
他和自家妹妹瘋婆子一樣,雖已步入上四境多年,但遲遲未能悟道,這就好比駿馬無尾,雄鷹無爪,少了看似不緊要實則不可或缺的物件。
最重要的是,之前譚家弟子步入上四境后,會統(tǒng)一悟道,即用真元在丹田埋一把刀,美其名曰葬刀,也稱之為孕育刀魂。
可幾十年來,進入上四境的至少有十位,卻沒有一人葬刀成功,這對于譚家而言,只能視作假四境,而非真刀者。
譚苦鴛睜開雙眸,眼神變得清澈,只有口中發(fā)苦,說道:“幾十年的夢,終于在今夜圓了!
譚扶梅天資再差,也知道師父多年來的心結,激動道:“恭賀師父悟道!”
譚苦鴛緩緩蹲下身,接過小角手中寧刀,平靜說道:“軍爺,雀羚山譚家沉寂一甲子的刀魂終于醒了,多謝。殺身之仇,交給譚家,只要譚家弟子沒有死絕,就會把問劍閣鏟平!
潭苦鴛左手拎刀,一瘸一拐走向殺氣最重的地方。
看似滑稽,其實是他平生豪氣最盛之時。
雀羚山山頂,祖先刻有名句,令弟子代代相傳。
我有一刀,可平天下不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