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時間,許多距離歷史上的時間點比較近的揚州城內(nèi),已經(jīng)跑了許多人。
也有一些不愿意背井離鄉(xiāng)的,不到最后是不愿意離開的。
揚州城的繁華,一下子下降了幾個量級。
1645年,此刻已經(jīng)破城了的揚州,許多人面對清軍的勒索,不再一味的去洗求饒,而是嘗試反抗,一命換一命。
這給如今準(zhǔn)備一茬茬的屠殺揚州城內(nèi)居民的清軍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只能讓每隊人馬更多的一起行動,對城內(nèi)軍民展開無差別的屠殺,以減少自身傷亡。
大明。
崇禎時期。
崇禎已經(jīng)恢復(fù)了精神。
到底是不足二十歲的年輕人,即便是心里依舊壓抑無比,可他還是很快緩了過來。
他此刻正一言不發(fā)的呆坐在院內(nèi)看著天幕發(fā)呆。
也不多說什么話,更沒有繼續(xù)批閱他那永遠(yuǎn)批不完的奏折。
特別是最近這段時間,大臣的奏折,宗親們的上書,武官們的請戰(zhàn),都被他全部無視。
“召袁崇煥來,去把史可法也叫來……”
崇禎并不想聽這些大臣們的吵吵嚷嚷。
當(dāng)然也并不相信這兩位。
只是,他此刻也是不知所措,不知如何。
只能是……想著和這兩位歷史上留名了的人,聊聊看法。
當(dāng)然……也僅僅只是聊聊了。
袁崇煥他早就知曉,而史可法,他因為天幕的原因最近兩天才認(rèn)識,原來是最近剛剛考上進士的人。
剛好,天幕開始播放下面的內(nèi)容,同樣與明朝有關(guān)。
《魏忠賢和東林黨,真小人與偽君子》
“魏忠賢?”
“真小人?偽君子?”
崇禎此刻的心情平靜的可怕。
似乎因為知曉了后面大明將要面對的命運,宗室將要面對的命運,以及自己那必然破碎的一地的‘明君圣主’的名號。
所以在看到這類多半有著巨量信息的崇禎,反倒很是平靜。
打算先看看再說。
【崇禎生前,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才讓他留下了,文臣人人可殺的詛咒?】
【公元1627年11月,紫禁城內(nèi)的崇禎確認(rèn)了魏忠賢的死訊,他如釋重負(fù)。】
【此時,這位17歲的少年天子,萬萬沒有想到,在干掉閹黨這群真小人之后,大明江山,卻被一群偽君子拉入了萬丈深淵】
【而這群人的名字就叫——東林黨】
許多東林群賢們聽到這種話,都感到如遭雷擊。
“這天幕在胡說什么?閹黨是真小人沒錯,可是我們東林黨怎么能是偽君子?”
“東林黨人憂國憂民,縱然大明覆滅,那必然也是朝中有奸佞,不可能是我東林黨造成的啊!
其實很多明末的文人還有其他想法,那就是皇帝肯定也有問題。
不過這種事畢竟不好說出來,所以將責(zé)任肯定要推給閹黨,哪怕閹黨沒了,那不是還有隱藏起來的閹黨,以及其他的小人和奸佞嗎?
此刻在北京任職禮部侍郎的錢謙益,更是吹胡子瞪眼的大怒。
“陛下若用我東林人士,大明必然蒸蒸日上,這后人胡說什么?”
崇禎皇帝此刻也僅僅只是露出了幾分難以置信的神色,可依舊保持著冷靜。
他此前就考慮過自己為何死前會說那種文官人人可殺這樣絕望的話,實際上,如果他的大臣們背叛了他,那他也不會很意外。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會是東林黨……
“難道朕殺掉魏忠賢,錯了嗎?”
“真小人?偽君子?”
“可朕又該去哪里找真君子,偽君子隱藏的如此之深,朕哪里知曉誰忠誰奸啊……”
年僅17歲的崇禎,依舊無法理解,也不知該如何去做,所以只是等到說完,就又沉默了下去。
【東林黨起源于萬歷年間的東林書院!
【他們有一句著名的口號,風(fēng)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
【然而,就這么一個類似讀書沙龍會的地方,到底是如何發(fā)展成一個,能掌握帝國命運的黨派?】
【這一切還要從創(chuàng)始人顧憲成說起】
大宋。
楊時此刻一臉懵逼,不知曉這個東林黨,和他的東林書院有沒有關(guān)系。
如果有怎么這講著明朝的事,還能聯(lián)系到他這里來。
“真是晦氣!
他皺了皺眉,一點不想和天幕批評的東西沾上邊。
畢竟這可是會大大的影響名聲。
愛惜羽毛的古人,都躲的遠(yuǎn)遠(yuǎn)的。
“得給書院改個名才行……”
大唐。
“風(fēng)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
“聽起來不像是什么奸佞能講出的話,為何天幕要如此說。”
李世民有些疑惑。
如果不是天幕率先定了調(diào)子,他甚至?xí)X得這是一個清流黨派,清流文人講的話,這樣的人,也應(yīng)該得到重用。
可是,天幕提前定調(diào)了東黨是偽君子,他就不敢多說什么了,畢竟他對后世的事情又不了解,萬一說錯了可不好。
與此同時,明朝的一些東林黨人,諸如楊漣、左光斗、黃尊素、孫承宗等人都不禁皺眉。
縱然是通過天幕知曉了這么多東西,可他們依舊不能認(rèn)同,天幕將東林黨評價為偽君子。
難道那么多前赴后繼,為國敢赴死的東林黨人,都是奸佞?都是偽君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