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朝古代,無論是對李世民羨慕,亦或是不忿,至多,也改變不了什么。
但是……
隋朝就不一樣了。
隋文帝楊堅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迫使自己冷靜下來。
這份輝煌的功績,恐怕就連他都無法比擬,擁有如此能力,能文能武的帝王,就距離他如此之近,楊堅一時間有些失神。
同又對眼前跪在自己面前的李淵,產(chǎn)生了濃濃的嫉妒之感。
他李淵何德何能?!憑什么能擁有這么有能力的兒子!
“你的次子,出生了?”
李淵心中咯噔一聲,暗道不好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李世民的功績固然看得他眼花繚亂,現(xiàn)在又沒有成為皇帝的李淵,對于后面李世民所謂‘殺兄囚父’的感觸還沒有那么深刻,更多的,是對自己這個次子的能力,感到震驚。
然后就是欣喜。
任誰知曉自己有這么一個功蓋千古的兒子,作為老父親都會開心的合不攏嘴。
可是,一想到自己當今的處境,李淵就又絲毫高興不起來了。
李世民再強,現(xiàn)在也不過是個襁褓的嬰兒啊。
可憐我兒,未來彪炳史冊,功蓋千古的大唐皇帝,就要死于襁褓之中了……
李淵不由的悲從心中起。
“陛下、臣、臣……”
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接楊堅這話的李淵,感覺自己已經(jīng)進入了死局。
反正橫豎都是死了,無非怎么死。
意識到自己即便是在卑微求饒,也逃不過一個死字,李淵干脆也就落落大方的承認了,反正也沒什么好隱瞞,更不可能瞞得住。
“是,陛下!
“臣的次子,前些日子,就在這長安,出生了……”
因為楊堅的干涉,將李淵一家軟禁在長安城,原本出生在武功縣李世民,降生在了大隋朝如今最繁華的都城。
“去,將李家次子抱過來,朕想看看!
“切記,不可以傷到他,不然,朕拿你是問!
楊堅對左右吩咐道,他看向身側(cè)的獨孤皇后,見她也是露出了會心的笑意,兩人心照不宣。
唯有李淵還蒙在鼓里,只覺得這無非是楊堅想要滿足自己最后的好奇心罷了。
不一會兒,一個嬰孩就被交到了獨孤皇后的懷中。
楊堅瞧著這粉雕玉琢,不哭不鬧的孩子,臉上也不禁洋溢起些許笑意。
“嗯,龍鳳之姿,天日之表!
或許是因為孩子還小,所以看起來,并沒有史書上所描繪的那么夸張。
可許是因為天幕剛剛介紹了一番李世民的豐功偉績,所以帶了十分濃厚的濾鏡的楊堅,越看越是對這小娃娃喜歡。
“嗯,唐國公,你也過來看看,看看朕的小兒子,怎么樣啊,未來若是做了皇帝,你覺得,他會不會是一代明君?”
李淵:“?”
差點以為自己聽錯了的李淵愣在原地。
“皇后,你說給這孩子起什么名字比較好呢?”
獨孤皇后笑笑,接話道:
“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幾冠,必能濟世安民。”
“多好的寓意,配得上這孩子的功績!
“本宮看來,自然是叫……”
楊堅夫妻同聲說出了那個名字:
“楊世民!
“哈哈哈哈哈哈哈!
楊堅笑了,笑的很大聲。
李淵哭了,不過他不敢哭出聲。
他很想站到楊堅面前,給他辯駁一番,那是我兒子!然后把自己的兒子搶回來,但是,那是找死。
“楊世民!
“楊世民……”
像是沒有叫夠,楊堅從獨孤皇后懷中接過孩子,開始逗弄他似的舉高高,這一下,將小楊世民嚇到了,小娃娃哇哇的哭了起來。
見狀,獨孤皇后馬上白了他一眼,趕忙從他懷中將小家伙抱了回來。
“皇后辛苦了,給朕誕下如此真龍……”
楊堅握起來獨孤皇后的手。
雖然這種假話心照不宣,但是,這無疑也是表明,這孩子日后肯定是要稱獨孤皇后為母后的。
雖然楊堅現(xiàn)在還不是百分百確定,日后一定要讓這孩子繼承自己家的皇位,可是……先把人占了,日后他也好多一種選擇。
楊勇和楊廣如此不堪大任,他也只能選擇讓這位歷史上功蓋千古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入他楊家宗廟了。
“行了,唐國公,你可以走了!
楊世民到手,也算是今天的意外之喜,心情十分不錯的楊堅打算放李淵一手。
畢竟一來他給自己送來了楊世民,二來他也翻不起什么風浪了。
“……”
宛若心頭在滴血一般,李淵拱手告退,又回頭看了一眼被楊堅和獨孤皇后圍在中間的李世民,深深的在心底哀嘆一聲。
……
不說此刻那已經(jīng)入了楊家宗廟的楊世民。
天幕之下的萬朝眾人,在對李世民功績和能力贊嘆佩服的同時,也對這個每日都會出現(xiàn)的天幕,更加上心了。
特別是許多希望自己能夠留名青史的人物。
【《從皇帝到公民,末代皇帝溥儀的人生起伏告訴了我們什么?》】
大秦。
“末代皇帝?”
這僅僅只是一個標題,嬴政就被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
他是始皇帝,甚至連自己之后的第二代皇帝是誰都不清楚呢,這末代皇帝,就已經(jīng)登上了天幕,他馬上就能夠去仔細的了解了。
“是那個清朝的皇帝嗎?”
嬴政思量著,很快點了點頭,天幕說過,最后的一個‘封建朝代’是清朝。
而之后,就沒有皇帝了。
想到這里,盡管這個叫溥儀的,和自己并沒有什么關(guān)系,但嬴政的心底還是升起了一陣微妙感。
“公民?應該是平民百姓的意思吧?”
“末代皇帝,連皇帝本人都沒有被殺嗎?”
“那這后世的朝代也太寬容了些?”
“難道就不怕這溥儀造反?”
許多戮盡了前朝皇室的朝代皇帝、宗室們都感到好奇。
作為前朝皇帝,肯定還是具有相當?shù)挠绊懥Φ,這為何不殺?
大明。
朱元璋也是認真的看著天幕,這個溥儀多半是清朝皇帝,而他大明之后就是這清朝,他也想多了解一二這清朝的情況。
崇禎也是被這條天幕的標題吸引,開始思考起來。
大清。
相較于其他朝代,因為意識到這個叫溥儀的,很可能就是他們大清的皇帝,所以清朝皇帝的重視程度,遠超其他朝代。
康熙眉頭緊鎖的看著天幕,雖然知曉他們大清后面亡國了,可是當天幕真的要講述他們大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時,極度渴望知曉具體發(fā)生了什么的康熙,反倒是惴惴不安起來。
比起讓天下人都知曉這件事……他寧愿,自己永遠蒙在鼓里。
雍正時期。
雍正皇帝推了推自己的眼睛,看著天幕上的標題,微微嘆了一口氣。
“溥儀……”
他輕聲念叨著這個名字,也不知曉,這位皇帝究竟是他的第幾代子孫。
【1906年2月7日,溥儀出生于北京】
“溥?!”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驚了。
剛剛吃過晚餐,為了節(jié)約,他只吃了兩個燒餅,就這樣,大清也沒有在他的手中實現(xiàn)中興。
而天幕竟然講,溥字輩竟然會是大清朝的末代皇帝。
這個輩分,豈不是說才只有他之后的三代人,大清就要亡了?
雖然大致知曉的清朝的國祚,但是道光還是感到一陣頭暈目眩,險些一頭栽倒在地。
“祖宗江山落到了朕的手中,淪落到這個地步,朕有何面目去見祖宗……”
【當時,慈禧太后把持朝政,而光緒皇帝又沒有后代!
【1908年,光緒去世后,慈溪宣布年僅三歲的溥儀繼位!
【次日,慈溪也病故,12月2日,溥儀繼位,次年改年號為宣統(tǒng)】
“哪年?”
已經(jīng)被圈禁起來的光緒驚了。
算了算自己好像還沒有活到四十歲,光緒一下子感覺渾身冷汗直冒。
“朕身體那么好!怎么可能四十多歲就死了?”
“肯定是這老妖婆在作妖!”
“她對朕做了什么?!”
畢竟,這老妖婆也知道自己恨他,如果自己能夠拿回權(quán)利,肯定要狠狠的青蒜。
所以,臨死前將自己帶走也是有可能的,一想到這種可能,一下子,光緒皇帝的所有雄心壯志瞬間湮滅,他癱坐在地上不知所措起來。
清初。
“慈禧?三歲?”
不知道這個慈溪是誰,有權(quán)利決定皇帝的繼位,為什么要選擇這么一個三歲的孩子。
不過,康熙已經(jīng)意識到了問題的不妙。
“大清朝社稷將傾,選擇一個三歲的孩子做皇帝,三歲他能知道什么?”
從此前的天幕中已經(jīng)獲得的信息有,如日本侵略、八國聯(lián)軍等等,甚至可能還有國內(nèi)的起義軍。
而皇帝又只有三歲,康熙的心已經(jīng)涼了半截,不想再看下去了。
【此時的清王朝已是風雨飄搖,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
“革命?!”
被這個詞嚇了一跳,乾隆不禁打了個冷戰(zhàn)。
“是那個法國的那種革命嗎?”
“應該不是吧?不然朕這個叫溥儀的后代,還能活?”
不過轉(zhuǎn)念一想,乾隆又覺得憤怒。
“這群賤民!真是不懂得尊卑!竟然學那法國的革命!朕就說那些西洋的東西不能傳進來!!”
【而縱觀歷史和世界,末代皇族的結(jié)局往往都十分凄慘!
【可由于袁世凱和與革命黨之間的周旋,溥儀即便是正式退位之后,仍然能夠享受優(yōu)待,居住宮中,繼續(xù)過著皇帝的生活!
“……”
大清朝的皇帝們都沉默了。
他們?nèi)绾螌Υ宄适、宗室的自不必說,所以,當天幕講述到他們自己家末代之時候,預料之中的清算沒有到來,反倒更讓他們惴惴不安起來。
【1917年,溥儀十二歲時,張勛率兵入京,將黎元洪趕下臺,溥儀開始了他的第二次登基。】
“1917,1931……”
“好像距離那個倭奴國打過來沒有多久了……”
大秦,掐指一算,嬴政感到有些不妙。
原來后世的華夏,到這個時候依舊亂的不行,皇帝退位、登基,一個新的制度沒有確定下來,舊的制度還沒有完全舍棄。
雖然嬴政不贊同沒有皇帝的政權(quán),認為皇帝本就應該存在,也必須存在。
但是……天幕寥寥幾句,就足以看出當時究竟有多么亂。
大清。
康熙:“……”
雍正:“肯定是一場鬧劇,指不定還會遭到報復。”
乾隆:“我大清果然還是有忠臣的!”
各個清朝皇帝的反應各不相同,不過基本上沒有幾人認為還有機會,畢竟……天幕都已經(jīng)說明了,后世沒有皇帝了。
【復辟的鬧劇,很快遭到了段祺瑞的討伐!
【張勛逃到了荷蘭大使館】
【溥儀次日便宣布再次退位!
康熙一捂臉,又急又氣:“丟眼顯眼的玩意!”
“這小皇帝一點兒腦子都沒有嗎?那張勛是什么人?你了解嗎?有實力嗎?是真心想擁護你嗎?周圍還沒有稱帝環(huán)境?!”
“廢物!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已經(jīng)知曉了自己大清將滅亡,并且已經(jīng)逐漸接受了這個結(jié)果的康熙,看到溥儀這丟人現(xiàn)眼的操作,再一次忍不住了。
實在不行,你就老老實實的做個安樂公,好歹你即位的時候年紀小,大清朝鬧到那個地步不怪你。
但是非要整這丟人現(xiàn)眼的幺蛾子!
二次登基,然后馬上就滾下臺,媽的還不如吊死在老槐樹上!
雍正嘆了口氣,已經(jīng)不忍直視,他猜到了,肯定會是這種結(jié)果。
“這下總該結(jié)束了吧,不過,那段祺瑞……”
不知曉后面會發(fā)生什么的雍正覺得,這所謂的優(yōu)待政策,經(jīng)過這么一鬧,也不知道后面還有沒有。
乾隆:“……”
【1924年,溥儀18歲時,因軍閥馮玉祥,溥儀被迫遷入父親的醇親王府,后被倭奴收留!
“倭奴?。
聽到這個詞,康熙不禁滿頭問號。
不過,早就見過各種大場面和政治博弈的康熙,再加上此前看過的天幕,他可不會單純的認為倭奴是好心。
“原來這群倭奴不是在后世的朝代,而是在我大清的時候就開始打華夏的主意了!”
此前和他們大清打過甲午戰(zhàn)爭,還逼得他們大清賠款2億兩白銀,此后又發(fā)動了侵略,打了足足十四年。
康熙只能認為是,這群該死的倭奴目的由來已久!
“所以呢?這個叫溥儀的,是傻的嗎?要與虎謀皮?”
同時,即便是身為愛新覺羅家族的一員,他也有些不理解了。
“后世的這些個什么段祺瑞、馮玉祥的,看起來也不像是什么尊重君臣之道的人啊,怎么沒殺了他?”
對于后世的那個軍閥混戰(zhàn)的亂世,康熙有很多疑問,其中一個就是。
亂世啊,一個退位的皇帝,算個屁啊,竟然沒有死在亂軍之中?或者來個溶于水?
后人真就這么溫順賢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