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圖的東亞部分逐漸放大,許多古人認出了這個地圖。
其中一部分,可不赫然就是中國嗎。
“放眼望去,人口主要集中在東亞、東南亞、南亞。”
“截至到2021年底,中國仍然以14.13億的人口總量位居世界第一。 ”
“……”
萬朝的觀眾們都被這突如其來的驚雷給嚇到了。
哪怕是不識字的,甚至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自己村子的老農(nóng),在聽到村里最有學問的老童生的解釋之后,也是驚的嘴巴能放下兩顆鴨蛋。
就更不用說那些歷朝歷代的政治家,皇帝,公卿勛貴們了。
因為天幕上有解釋,后世一億等于一萬萬人。
所以,略一換算,他們都炸開鍋了?
“多少?”
原本還以為今天不會有什么重要信息的嬴政,連忙打起了精神。
略一計算,讓他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哪怕是剛剛出現(xiàn)的地圖,都已經(jīng)無法引起他的興趣了。
“這人口怎會如此之多?!
嬴政將人口數(shù)量一對比,不禁覺得嘴角發(fā)干。
嬴政無法想象,這樣的國家該有多么強大。
“不可能!
“陛下,這么多人,該怎么養(yǎng)活呢?”
已經(jīng)是完全違反了常識的東西了,李斯第一時間搖頭否定。
即便是眼光遠遠超越本世紀,他終究也是無法理解,哪怕是窮盡大秦的每一寸土地,也不可能種出這么多糧食啊。
不過,此言一出口,李斯就又有些后悔了。
說實話,最近天幕給了他太多太多的震撼,讓他在針對這件本不可能的事情上,也有了一些搖擺。
難道……后人真的有能力做到?
大漢。
“哎!
“朕這輩子,要是能看到我大漢能有五千萬丁口,也就滿足了!
劉邦看著天幕嘆息一聲。
他并不懷疑天幕上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
或者說,即便是天幕作假,他也沒有去證偽的手段,干脆不去想這些。
只覺得后世可真是繁華。
至于剩下的,他不去多想,也想不來,大漢朝初立,他做不了太多。
無為而治即可,劉邦這方面很是佛系。
因為他知道,有些事,是急不來的。
就像是……他也從沒有因為天幕的出現(xiàn)去調整過國策,去幻想著大漢能夠萬世永存。
“那是不可能了!
“或許,你的后人能夠看到!
“當然前提是,得多出現(xiàn)幾位明君!
呂雉瞥了眼身旁的劉邦,說道。
“哈哈哈,這點自信朕還是有的!
“沒聽到天幕之前唱的百代成史,里面唱我大漢的詞可不差!
“……”
漢武帝時期。
“十四萬萬人口……”
劉徹震撼的拍了下桌子,重復讀了一遍。
“這么多人,恐怕就是手拉著手,都能把草原給填滿了。”
“后世,應該沒有匈奴之禍了吧?”
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匈奴這樣的邊境問題的漢武帝劉徹,在這個問題上思量了一下。
轉而,又馬上想到前段時間天幕畫面上出現(xiàn)的武器。
“不過,以后世的兵器來看,人口數(shù)量可能并不是戰(zhàn)爭輸贏的決定性因素。”
“就是不知道還有沒有匈奴,如果有,匈奴人是否也有那樣厲害的兵器!
大唐。
李世民看著天幕上給出的數(shù)字,以及那平淡無比的講解,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饒是經(jīng)過了這段時間天幕的沖擊,他依舊是有些難以置信,天幕居然說他們后世有十四萬萬的人口。
如果這話是出自大唐任何一個人的口中,恐怕李世民要么是當做一個笑話,要么是治他一個欺君之罪。
“哎,如果沒有隋煬帝,大唐此刻的人口,恐怕也已經(jīng)有五六千萬之數(shù)了吧。”
想到這個問題,李世民又是無奈一笑。
當然,如果隋煬帝不亂搞,也不會有大唐。
恐怕他此刻還在做隋朝的臣子。
大宋。
趙匡胤仔細想了想,如果是和平盛世,的確人口會不斷增加,可是,受限于糧食產(chǎn)量,以及天災人禍,改朝換代等等原因,似乎人口總會在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 ,就會開始下跌。
此前的各個朝代,人口規(guī)模有超過一萬萬的嗎?
似乎即便是盛世大唐也沒有。
后世的地圖,他看到了,不過似乎只是人口分布圖,并沒有仔細的去劃定中國的國土。
那么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呢?
難道是因為后人打下的疆域很大?
他看了,中原地區(qū)只是那張地圖西的一小部分。
可是……不是說全球有八十萬萬人口嗎?如果中國占了絕大部分,剩下的幾十萬萬是怎么養(yǎng)活的呢?
“算了,如何養(yǎng)活十幾億人,是后人該考慮的,與我沒有什么關系。”
想不通,趙匡胤也就搖搖頭不想了,畢竟他這個時代還有相當多的問題沒有解決呢。
宋仁宗時期。
趙禎再一次對自己的信仰產(chǎn)生了懷疑。
“皇帝也消耗不了那么多糧食,為何沒有了皇帝,后人能夠養(yǎng)活這么多人口?”
他的關注點,永遠在自己這個皇帝的身份上,限于自身能力,他總想要成為唐太宗,宋太祖那樣的人物,卻又做不到,只能拼盡全力,去做好一個皇帝的本分。
明朝,崇禎晚期。
看著這么多的人口,以及幾天沒有好好休息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吞咽了一下口水。
難以想象這得產(chǎn)多少糧食,才能夠養(yǎng)活這么多人。
“如果天幕能將我大明的災民們接到后世去就好了。”
“這樣,我大明就可以用剩下的土地養(yǎng)活剩下的人口!
“而災民們也能夠吃飽飯,不至于造反!
對于這個問題,他是相當?shù)臒o奈,那些災民們吃不上飯就要造反,逼得他只能一心平亂。
又兼天災不斷,實在是讓他身心俱疲。
特別是在看到自己的下場之后,這個時期的朱由檢,已經(jīng)有了許多不一樣的想法。
或是覺得無力回天,不如一死了之。
或是覺得北京不可守,不如遷都。
總之,他的腦子里冒出了許多,原本歷史上崇禎沒有想到的問題。
“哎……”
“雖朕德薄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
又是在口中默念了一句天幕上的自己臨死前的遺書。
崇禎深表同感。
對啊,他就是這么覺得的,他就是覺得大臣們都是騙他的。
所以才會換首輔像是換衣服。
清。
康熙時期。
康熙已經(jīng)眼巴巴的看著天幕想要得到后世能養(yǎng)活這么多人的答案了。
雖然防漢甚于防川,乃至在前些日子都確定了,絕不可以發(fā)展火器,擅自研究火器者死的國策。
但是對于這種可能能夠養(yǎng)活更多人的方法,康熙還是極為好奇的。
如果可以,他會毫不猶豫的推行。
當然,損害皇權不行。
畢竟能夠養(yǎng)活更多的百姓,也就意味著在災荒年,百姓不至于餓死,或者說不會大規(guī)模餓死,這樣就不會有百姓造反,大清就能夠萬世永存了。
乾隆晚期。
已經(jīng)垂垂老矣的乾隆,再沒有年輕時候的雄心壯志何進取之心,只沉溺于自己的十全武功里,不斷接收著百官的贖罪銀,做全天下最大的貪官,享最美的福。
“十四萬萬!
同樣是被震驚到了的乾隆,相對來說,因為比較靠近后世,還是相對容易接受一點。
畢竟他這個時期,人口數(shù)量也已經(jīng)突破了三億。
雖然有紅薯和土豆的大范圍推廣的功勞,以及實際上有相當數(shù)量的百姓面黃肌瘦,處于嚴重饑餓之中。
可是有這么多數(shù)就是有這么多數(shù)。
“華夏有這個多人口也就罷了,可是其他地方呢?總人口八十億?這怎么可能呢?”
“我中華地大物博,能養(yǎng)活這么多人也就罷了,那些蠻夷怎么會有這么多人?”
比起中國人口,乾隆更加疑惑的是,那些蠻夷竟然有六十多億?
還有此前天幕說過的的什么‘西學行洋務’。
難道洋人真的有什么值的學的?
思索了一陣,老年乾隆還是覺得不可能。
蠻夷沒有什么好學的,他還是安安穩(wěn)穩(wěn)的做他的十全圣君就好。
“中國人口集中在……印度人口集中在……非洲人口集中在……”
隨著天幕上的畫面轉動,一個大大的圓球出現(xiàn)在了萬朝觀眾的面前。
圓球不斷轉動,上面則是世界各個位置的地圖。
戰(zhàn)國時期。
十分喜歡研究恒星的甘德和石申看著天幕上的人口分布的地圖,以及那個不斷轉動的球體,都露出了狂喜的神色。
他們研究恒星還能靠眼睛去看,可是對于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卻沒有辦法用肉眼去看它的形狀和大小,因此,社會上還流傳一些天圓地方的說法。
這個地圖太精確了,他們趕忙投入到學習中,仔細觀察著,生怕漏掉一點。
元代,郭守敬認真看著天幕,即便是他確定了經(jīng)緯度的存在,但是這么精細的地圖,還是讓他驚喜不已,對于天幕講述的人口問題,他早已經(jīng)一句都聽不下去,而是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對畫面上的地球的地圖研究之中。
趙光義十三世子孫趙友欽哈哈大笑起來。
“果然,我就說那有什么天圓地方,分明是地體渾圓!”
“測北極出地高下,及東西各方月食之時刻早晚,皆地體渾圓,地度上應天度之證!”
自己的理論得到了天幕的認可,趙友欽覺得此生足矣,有一種研究了一輩子的知識被證實了的滿足感。
相較于這些天文學家,古代的皇帝官員們雖然有很多也從人口問題上關注到了天幕上的地圖,但是關注點,明顯是不太一樣。
“這大地怎么是圓的?這怎么可能!
受到天圓地方的說法的影響,絕大多數(shù)人還是有些無法接受地圓說。
也就是天幕,如果是別人說大地是圓的,恐怕他們會狠狠地嘲笑對方而不是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這地圖給朕畫清楚了,朕日后每日都要看一遍!”
大秦,秦始皇的眼中充滿了火熱,這地圖太大了,他已經(jīng)找到了他們大秦,就在東邊的一角,占據(jù)的面積很小。
涵蓋范圍這么大,而且這么精細的地圖,但凡是一個打過一次仗的,都肯定會知曉它的重要性。
“那個什么印度,估計也就和我大秦差不多大,竟然也能養(yǎng)活十幾億人口?”
嬴政有點眼熱,畢竟,即便是不理解后人是怎么養(yǎng)活這么多人的,可是糧食畢竟不可能憑空制造出來吧?
終歸是要土地耕種的。
能養(yǎng)活那么多人,說明這地方肯定土地肥沃啊。
好像也是天幕上距離他們大秦最近且人口數(shù)量多的地方了。
可是,即便如此,對于他大秦來說,也已經(jīng)是無比遙遠的距離。
畢竟他們可不像后世一樣能夠飛。
“得想想辦法把那地方打下來耕種!
嬴政暗暗決定了此事。
大漢。
漢武帝劉徹看著天幕上的地圖,以及廣袤的草原,還有廣袤的草原往北那更加廣袤的地盤。
不禁產(chǎn)生了幾分向往。
“或許,這些匈奴人的地盤,不適合我大漢耕種。”
“可是,后人畢竟有十幾億人,而且還這么厲害,或許他們有用呢?”
“現(xiàn)在我大漢的領土估計連后人這張地圖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先打下來,后人萬一用得到呢?萬一用到了,后人提起我們這些個老祖宗,也會說,感謝他們留下來的基業(yè)!
劉徹對著群臣們說道。
“嗯,打匈奴的理由又多了一個!
大唐。
李世民一時間有些沉默。
“地圖畫下來。”
或許是害怕天幕馬上消失一般,他又趕忙提到:
“先大概畫一下,然后有時間再加上細節(jié)!
這張地圖太詳細了,恐怕不只是,更是蘊含了地圓說,人口數(shù)量,海洋,大陸,國家等等各種各樣的信息,對于這一切幾乎一無所知的古人,即便是李世民,也沒有辦法一次性完全接收,只能先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