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十年,朱瞻基駕崩,不到十歲的朱祁鎮(zhèn)即位,雖皇帝年幼,但此刻大明處于太平盛世,征然有治平之象也。】
【時內(nèi)閣更是輔佐帝王,開創(chuàng)“仁宣之治”的三楊內(nèi)閣,三人構(gòu)成了一個穩(wěn)定的的參贊決策的班底】
【眼下,三楊是朱瞻基留下的顧命大臣,朱祁鎮(zhèn)又年幼不可能執(zhí)掌大權(quán),內(nèi)閣的權(quán)利,自然有所上升!
【新君即位之初,一切主由內(nèi)閣,六部,通政使司,督察員草擬之后,經(jīng)過太皇太后審核‘命悉行之’】
大明。
洪武時期。
“咱大明的皇帝怎么回事?!”
“怎么個個都那么短命?!”
原本還好奇的認真看著的朱元璋,臉色不禁變了。
“朱瞻基,這你孫子輩!
“你兒子才做了十個月的皇帝,許是你小子在皇位上呆的太久了,還能解釋!
“但這朱瞻基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有些難以置信。
天幕此前說朱高熾只當了十個月的皇帝,他本就納悶這人怎么身體如此孱弱,走的那么早,如今又講朱瞻基只做了十年的皇帝。
要說朱棣活得久,兒子登上皇位晚也就罷了。
可這孫子輩了,怎么還這樣呢?
“內(nèi)閣又是什么東西?權(quán)力大?”
“你小子弄得?”
這才剛開始聽的,朱元璋就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開始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他看向朱棣。
此刻的朱棣瑟瑟發(fā)抖,在心中暗罵。
‘這該死的天幕不要再講了!’
‘孤明明什么都還沒有做,白挨了好幾頓打!
“兒臣,兒臣不知道啊……”
此刻的朱棣更是一臉懵逼,完全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
別說朱瞻基了,就是朱高熾,如今也才剛出生不久,現(xiàn)在還是個三歲的胖小子。
“……”
朱元璋沒說什么,只是繼續(xù)默默地看著。
永樂時期。
朱高熾不禁看向了自己的好兒子。
他是萬萬沒想到,自己沒做幾年的皇帝,自己的兒子竟比他還要短命?!
而一旁的朱棣,則是看向了解縉。
“好圣孫,可旺三代,除了朕這一代,剩下兩代加起來才十一年?”
解縉委屈巴巴,拱手道:
“臣有罪……”
他能說什么呢。
總不能說您活的太久了,或者你老朱家有問題,指不定后面還有更短命的皇帝呢。
算了,還是別犟嘴了。
“太子!”
朱棣很是不滿的看向朱高熾。
“這都多久了?”
“從明日開始,你的伙食再減半!”
“那個什么減肥操你每日再加練兩遍!”
看著依舊大腹便便的大兒子,再加上看到這天幕講述自己的孫子都只做了十年皇帝。
這皇長子才十歲,皇帝能有多大?
【文武高官皆老成練達之輩,對皇帝又忠心耿耿,那頂端決策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朱瞻基的母親,朱祁鎮(zhèn)的奶奶,太皇太后張氏了!
【老太太本就是軍官之女,深得仁宗宣宗信任,新君登基后她召見了三楊和張輔等老臣,希望大家“同心共安社稷”,同時新舊更替之際不宜造作,所以“毋壞祖宗法”第悉罷一切不急務(wù)】
【他又告訴朱祁鎮(zhèn),這些老臣,都是“三朝簡任,俾輔后人”,凡事多和他們商量。 】
【……】
大秦。
嬴政看的心思有些轉(zhuǎn)動。
“這張?zhí)侍蟆?br>
“是個賢后啊……”
看著天幕上的張?zhí)侍,已?jīng)出現(xiàn)過了兩次,嬴政也不免有些感慨。
的確,老成穩(wěn)重的老太皇太后,是此時大明的掌舵人,讓皇帝還未成長起來的大明,能夠安穩(wěn)的度過權(quán)力真空期。
“皇后,太后,太皇太后……”
口中輕聲念叨著,嬴政心中泛起幾絲別樣的想法。
“可是,不是每個皇后、太后,都是這般的……”
迄今為止,嬴政也沒有立后。
兒時,母親趙姬穢亂后宮,竟和那,和嫪毐生了兩個兒子,簡直是讓他三觀炸裂,給當時的嬴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嬴政掌權(quán)之后,不僅車裂了嫪毐,連他的兩個兒子,也全部殺死。
也就趙姬是自己的生母,可即便如此嬴政也將其趕出了咸陽,表示要和其斷絕關(guān)系。
“若皆是這般,事情就沒有那么難辦了……”
嘆了口氣。
嬴政又不禁想到了那唐朝的武則天,韋皇后之類的。
“這明朝還真是好運!
扶蘇目前看來不堪大任。
如果說他能有一個值得信任的皇后,那日后也許可以讓大秦的政權(quán)也平穩(wěn)過渡一下。
或許孫子輩能出個好皇帝呢?
但是此前,嬴政是一直不相信這些的,只是看了大明朝的這位,心中有些想法而已。
大明。
洪武時期。
朱元璋滿意的點了點頭。
對于這位朱棣的兒媳婦,他是越看越覺得滿意。
“同心共安社稷,新舊更替之際不宜造作,毋壞祖宗法,悉罷一切不急務(wù)!
“做得好!”
“你這個兒媳是不是咱給高熾選的,怎么選的這么好呢!”
“嗯,肯定是,你小子能有這樣的眼光?”
“你小子都不是個知道守祖宗法的!”
朱棣:“……”
朱元璋看著他一陣的自言自語,朱棣聽得心中一陣嘀咕。
‘您說是就是唄!
‘反正壞事都是我干的,好事都是你做的!
不過對于這個一位能夠在這種時候幫大明年幼的皇帝掌舵的太皇太后,對于大明朝來說,的確是一件幸事。
東漢末年。
“為何這明朝皇后如此賢良淑德,我大漢朝皆是外戚干政啊……”
“那唐朝也逃不過……”
劉協(xié)無語的看著天幕上的明朝事。
都是皇后,怎么就差距那么大呢。
【但是對于朱祁鎮(zhèn)來說,這種“過于謹慎”的朝堂,毫無新意,更難實現(xiàn)他幼年時,親總六師,天下太平的夢想。】
【對于“三楊”等輔臣開設(shè)的經(jīng)筵講學(xué),朱祁鎮(zhèn)是能跑就跑,能溜就溜,對他來說,更喜歡的,還是和太監(jiān)王振一起校閱騎射】
【對于朱祁鎮(zhèn)來說,這些個老臣一個個都是聽奶奶只會的老頭子,而且時不時就要過來以學(xué)習(xí)來煩他,若要找出個完全聽命于他的,那也只剩下宦官了。】
【其中典范當屬王振,王振受到前兩任皇帝的任用,命他侍太子講讀。】
【王振發(fā)現(xiàn)皇帝不喜歡學(xué)習(xí)喜歡騎射,他明白自己的機會來了!
【在皇帝的默許下,“招權(quán)納賄,諸大臣自士奇以下,皆依違莫能制”】
【正統(tǒng)元年十二月,他趁著兵部尚書王驥和兵部侍郎鄺埜“議邊事,五日未奏”攛掇皇帝發(fā)難】
【“卿登欺朕年幼?”即日執(zhí)驥并埜下之獄,王驥立刻變得乖巧,從此唯朱祁鎮(zhèn)和王驥之命是從。】
【這場小事讓王驥更加變本加厲,他于是翌年不斷地對內(nèi)閣發(fā)起試探,找茬奚落楊士奇!
【此次挑釁激怒了太皇太后,老太太下令鞭撻王振,并警告他“再爾,必殺無赦”!
大明。
朱元璋也不禁感到了一絲不滿。
“皇帝再是年幼,這種邊關(guān)大事怎能不報?”
“不過這王振又是從哪冒出來的?!”
“他一個太監(jiān)還敢干政?!嗯?”
“身為皇帝年幼不知好好學(xué)習(xí),竟跟一個太監(jiān)成日混在一起玩什么校閱騎射!
“這也就是這小混蛋不在咱這這個時候,不然咱非得一日打他三回不可!”
朱元璋看的不滿。
不僅僅是對朱祁鎮(zhèn)不滿,對太監(jiān)王振不滿。
甚至對于這群子朝臣也不滿。
唯一滿意的,也就是這位張姓孫媳婦。
“朱棣!”
“跟兒臣沒關(guān)系。
“他出生的時候兒臣恐怕早就沒了!”
生怕自己再白挨一頓揍的朱棣連忙第一時間撇清關(guān)系。
一旁的朱標也看到老爹有些生氣的樣子,連忙勸解道:“爹,孩子貪玩也正常。”
“長大點就好了!
“都祁字輩了,四弟也管不了。”
“有張?zhí)侍罂粗,?yīng)該不會出什么大事…吧?”
有些不太確定的說著,畢竟是日后的事,誰說的清呢。
“日后這小混賬生出來你給咱揍他一頓!”
“給咱好好教育!”
朱元璋點了點頭,補充道。
好大兒都說話了,他就聽一回,反正這孩子他肯定是看不到的,離他有點遠了。
朱棣:“……”
大清。
乾隆看著打了個哈欠。
“可惜,沒有殺了這王振,老太太也陪不了這朱祁鎮(zhèn)幾年!
對于明朝這位,他則是不屑的很。
“即便是放在明朝那群皇帝里面,這朱祁鎮(zhèn)也是昏聵至極的了!
“難得一見,難得一見啊……”
大唐。
貞觀時期。
“漢時,太監(jiān)干政便屢禁不絕。”
“怎么到了這明朝,此事依舊如此啊……”
李世民有種不祥的預(yù)感。
主要是……歷代王朝,都是會吸取上一任王朝滅亡的教訓(xùn)。
可這太監(jiān)干政,從漢朝到這明朝多少年了。
依舊沒有禁絕。
可見,他大唐未必能夠逃的脫。
“內(nèi)侍省不立三品官,要限制宦官權(quán)利啊!
“雖不知這內(nèi)閣首輔是何種官職,可是既然單單提及,恐怕可能說是這明朝的宰相也有可能……”
看著天幕如此講述楊士奇,李世民若有所思。
“一個太監(jiān),能夠奚落對付宰相嗎?”
他眉頭緊鎖,這實在是太夸張了。
到了這種地步就有些離譜了。
“這太皇太后年紀不小了吧……”
都已經(jīng)是奶奶輩了,能活多久都不好說,總不可能陪著朱祁鎮(zhèn)一輩子。
“朱祁鎮(zhèn)默許王振干政,若是太皇太后再一死,豈不是這朝堂成了這王振說的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