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厲永源親自帶隊參加助陣,可謂是對節(jié)目非常上心了。
這里有部分原因是因為這些年德運社名頭太響,少班主請來老爹親自邀請,厲永源盛情難卻。
第二則是厲家菜這幾年口味崩塌的厲害,厲永源也想借各種機會重振厲家菜的名聲。
厲家菜其實就是宮廷菜,之前介紹過,厲家菜的創(chuàng)始人厲善麟的爺爺當年抄了宮廷的“菜檔”回家,后來由厲善鱗試做復刻出了部分菜品,結果開了個館子,取名叫厲家菜。
但這只是口述,據說這抄回來的菜檔也遺失了,網上很對人對這段歷史表示存疑。
而且網上傳的克林頓到訪厲家菜,并且大贊厲家菜好吃,這也被厲善鱗自己否認了。
在一次上節(jié)目時,他親口承認說克林頓沒來,只是克林頓的隨從人員來過。
前些日子網上有個網友,花了幾千塊請朋友去厲家菜吃飯,結果端上來的菜品怎么說呢……
網友是這么評價的:“按厲家菜賣相的標準(米其林一星),我親手做的這幾盤小菜,估計價格也有好幾千元了吧。天了嚕,做菜這么多年,第一次感到,自己和米其林一星的差距如此之小,哈哈哈!
總之,這些評論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厲永源這陣子可謂是把心操|得稀碎,為的就是挽回厲家菜逐漸跌下神壇的形象。
今天他選擇的菜品是翡翠豆腐。
據說這道菜是慈禧最喜歡的一道菜,外形翠綠,讓人看到就覺得清爽。
陳陽看了一會就知道了這道菜的做法。
其實是用剛剛生發(fā)嫩綠的毛豆和扇貝打碎,加入蔥和蒜一起煸炒而成。最后點上一抹紅油。鮮甜有肉味,又帶著毛豆清香。
厲永源選用這道菜可謂是用了心思了。
制作完成之后,他用一個梅花形的模具,將炒好的翡翠豆腐裝入模具內,然后倒扣在白瓷盤上。
潔白無瑕的磁盤上,倒扣著碧綠猶如翡翠般的豆腐,口味先不說,形象分就加分不少。
在這種場合,攝像機的鏡頭又捕捉不到食物的香氣和吃下去的口感。
可以說形象分是很重要的。
剛上來,少班主帶著厲家菜就贏得了個滿堂彩。
在現場的三位美食評委一個是《華夏美食》雜志的總編。
一位是著名的美食作家柳蔭,她的美食文在華國非常暢銷。
最后一位是著名的美食評論家,可謂是吃遍全天下的男人……江楓。他早年曾經跟隨魯菜大師劉玉忠學徒過一段時間,后來改行在微博上專門做美食測評,現在也是微博美食類千萬級的大V了。
厲永源和少班主合作完成的翡翠豆腐,三位評委在觀其形、察其色、嘗其味之后,滿分十分,他們分別給出了9.1分,8.7分,和8.9分的成績。
這個成績可以說很不錯。
黃立群看到這,小聲在陳陽耳邊說:“厲家菜其實沒有網上說的那么不堪,就拿這道菜來說,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其實……”
陳陽開了個玩笑:“其實的確很簡單……?”
黃立群笑著點了點陳陽:“別的不說,這道菜里加了扇貝這種海貨,用毛豆跟扇貝炒制,你覺得他想要好吃,調味是不是很重要?”
陳陽想了想,于是點了點頭。
“人家整道菜里不加任何味精之類的調味品,堅持用最傳統(tǒng)的調味方式做菜,你看他們用的所有廚具,沒有一樣是現代化的東西,我可是去他們后廚看過的。什么微波爐、蒸箱之類的東西一概沒有。”
陳陽撇了撇嘴:“遵循傳統(tǒng)是好事,但一味泥古不化就未必是好事了,厲家菜這些年被許多年輕人吐槽,師兄,你說會不會是這方面的原因呢?”
黃立群聞言一怔,站在那摸著下巴想了半天,這才悵然若失道:“師傅找你做關門弟子傳衣缽,我當時還有些想不通,現在看來,你確實有這個資格啊!”
在翡翠豆腐的烹制過程中,其它三家也在緊張地制作著自己的菜品。
那位三分茅廬的川菜師傅包志勇制作的是一道名叫《糖醋東坡墨魚》的菜肴。
隨著陳陽接觸華國餐飲文化日久,他也知道川菜是種復合型口味的菜系。
現在人提起川菜,第一印象就是麻辣,但其實傳統(tǒng)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口味復雜多變,糖醋這種調味方法想來在川菜中也是有的。
不過,陳陽只聽說過東坡肉,卻從未聽說過東坡墨魚。
“墨魚?師兄,東坡烏賊怎么做?”陳陽好奇問道。
黃立群哈哈一笑:“這里的墨魚并非是烏賊,而是川省樂山市大佛寺凌云巖下岷江深處出產的一種黑皮魚,這種魚,嘴小,肉多,相傳蘇東坡曾在凌云巖讀書,常常至凌云巖下清洗硯臺,久而久之,這種魚食其墨汁,皮色濃黑如墨,所以就得了個墨魚的稱呼!”
什么蘇東坡洗硯臺之類的傳說陳陽是不信的,這種故事就像蘇浙兩地,但凡一種小吃都要冠上“乾隆下江南時都說好”的名頭,聽起來挺唬人,但其實乾隆沒事就鉆王大嫂,劉二哥的小店,就為了吃口小吃?
可能嗎?
總之很“嘿嘿”!
這道糖醋東坡墨魚別的方面都還平平無奇,只是在處理魚時能看出這位包志勇師傅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他先是將魚對剖,頭相連,兩邊各留一半魚尾,然后再剔去魚的脊骨,這時候就是顯現刀工的時候了,剔脊骨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將魚的背面劃斷,不然整道菜就毀了。
那位包師傅下刀極快,沒幾下墨魚的脊骨就從肉身上分離了出來,讓現場觀眾看得眼花繚亂紛紛叫好。
接著他又在魚肉上用直刀下,平刀進的方法在魚身上劑出七刀,陳陽看了眼大屏幕頓時倒吸一口冷氣。
那七刀,刀刀入肉魚身三分之二,多一分魚肉散,少一分下油鍋不好看。
陳陽本來覺得來這參加節(jié)目純屬浪費時間,現在他可一點都不敢這么想了。
就沖漲了這份見識,這趟來得太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