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的大臣們對此情景,感到似曾相識。
多么熟悉的一幕,又回來了!
與之前不同的是,朱允炆換成了朱棣,吳王朱允熥不在現(xiàn)場。
就算吳王不在現(xiàn)場,朱棣依然成了背景墻。
朱元璋肯定朱棣的正確,就是為了襯托朱允熥的優(yōu)秀。
看看,你做的事情,你的三侄、吳王朱允熥早就想到了!
朱棣真的尷尬了!
他在監(jiān)國的第一天就開始籌劃此事,并且該簽名的也簽了。
最為高興的是被朱允炆流放歸來的周王朱橚、肅王朱楧,他們不僅免了罪,還把待遇提升了兩倍。
當天,從京城飛出了陣陣鴿群,飛向四面八方。
恐怕不久之后,親王們就會得到這個消息。
各個親王一定會對他燕王感激涕零。
特別是自己帶兵南下,騙了一把寧王朱權(quán),朱權(quán)后來也出兵了,結(jié)果被父皇訓斥了一頓。
把親王、郡王的祿米大幅提升,一定也會得到寧王朱權(quán)的諒解。
只要把親王們籠絡(luò)住,對于自己今后奪得皇位至關(guān)重要。
就算是父皇在密旨中選定的儲君是朱允熥又能如何?
到時候,沒有親王們的支持,朱允熥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
兵馬在手,天下我有!
歷朝歷代,概莫能外!
但,萬萬沒想到,父皇把這個功勞直接安在朱允熥頭上。
讓所有的親王都來感謝朱允熥!
這下子,朱棣更是理解了父皇的做法,難怪讓朱允熥一個人去北平,去消滅韃靼!
說是朱允熥可以轄制各大塞王的兵馬!
連原本屬于自己的十萬兵馬,也劃歸到吳王帳下聽命。
不要說各大塞王,自己手下的十萬兵馬未必就聽他的。
不是未必,而是一定!
像張玉,丘福,王忠,李遠等悍將,他朱允熥怎么可能駕馭得?
因此,父皇才臨時起意,將提升親王待遇的事安在朱允熥身上。
讓各大塞王都感激朱允熥。
這樣,朱允熥就可以與塞王們搞好關(guān)系,讓塞王們出兵出力打韃靼!
最后,打垮了韃靼,功勞還是朱允熥的。
因為朱允熥是總兵官!
此時,朱元璋道:“咱們趕走元人,不就是為了讓大家過上好日子?只要我們國庫豐盈,就要適當提高待遇,包括文武百官!
聽到此,所有的大臣們都興奮了。
提高待遇,包括文武百官!
看來,提高親王和郡王們的待遇,只是一個前提!
提高待遇,除了皇子皇孫,還有我們的份!
好多官員,特別是家底本來就不厚實的通過科舉考進來的官員,這些年真是窮怕了。
他們的待遇實在是低得可憐。
有的官員養(yǎng)不活一家人,妻子帶著幼小的兒女到鋪子里打零工,貼補家用。
甚至,妻子帶著孩子打零工的錢,還比官員的薪奉高。
有的官員在家中甚至有些抬不起頭來。
個別官員有個河東獅吼的老婆,那更是整天長吁短嘆、愁容滿面。
這下好了,陛下要提高文武百官的待遇了!
親王、郡王們提高了至少兩倍,那么文武百官也應(yīng)該至少兩倍吧。
文武百官提升兩倍所費祿米并不多,因為他們的祿米基數(shù)本來就很低。
朝廷提升文武百官的待遇,壓力并不大。
陛下終于考慮到我們了!
多少年了,官員們的待遇一直沒有變過!
但是,物價卻比之前上漲了不少,日子是越來越苦了!
“吳王曾經(jīng)對咱講,要讓馬兒跑,得讓馬吃草!
朱元璋道:“戶部給咱算個帳,根據(jù)國庫情況,考慮到今后的財政,看給官員們漲多少。你們先拿個條陳出來!
戶部尚書黃子澄立馬站出來,眼含熱淚:“謝陛下恩典,謝吳王恩澤,臣一定辦好此事!”
此時,文武百官再也忍不住激動的心情,撲撲通通地跪滿了整個大殿。
除了個別官員,大家都跟著黃子澄喊了起來:“謝陛下恩典,謝吳王恩澤!”
“謝陛下恩典,謝吳王恩澤!”
……
好多官員對于朱允熥是看不起的,但此時他們卻顧不了那么多了。
其實,好多文官曾經(jīng)被吳王朱允熥設(shè)的好幾次賭局給坑慘了。
他們一直還欠著吳王的金子。
作為欠債的,他們不僅沒有覺得愧疚,反而對吳王心生恨意。
盡管吳王并沒有請他們來賭。
而此時,他們完全忘了吳王朱允熥曾經(jīng)給他們帶來的傷疤。
此時,他們只知道,吳王勸說陛下,要提高他們的待遇了!
要讓馬兒跑,得讓馬吃草!
吳王這句話,說得敞亮!說到咱的心窩子里去了!
文武百官高興了,但是朱棣卻難受了。
朱棣的心不僅塞了,還碎了,粉碎!
想大口呼吸,卻上不來氣!
父皇,你不要這么偏心好不好?
所有的好處,都劃拉給了吳王朱允熥!
難道,真的是隔輩親嗎?
朱元璋滿意地看著下面的文武大臣,特別是那些個文臣們,此時的喊聲是多么的真誠啊。
特別是他們謝過咱之后,還謝咱三孫!
看來,想提升一下三孫在文臣當中的地位,也并不難辦。
這么看來,先給親王們一顆棗,而后讓他們五年一調(diào)防,從而徹底削藩,也不難!
再說了,最刺頭的燕王都離開了北平的封地,手下的將士也都劃給了吳王!
其他的親王被收了封地,而后到別的區(qū)域去駐防,能鬧出多大動靜?
再說了,咱說的話,哪個親王敢呲牙?
“朕一直想做一個明君,但是朕卻一直未能做到。有人就曾說過朕,說朕與秦皇漢武、唐宗祖宗差遠了!
等到文武群臣謝恩完畢、起身歸位之后,朱元璋又漫不經(jīng)心地開了口。
特別是三孫在透露因為親王家族越來越龐大,最后直接吃垮了大明,咱就意識到與這些皇帝有差距了。
差距就在于太相信血親,不相信其他大臣。
比如說宋仁宗,人家可以與大臣共治天下,咱就做不到。
比如說唐太宗,人家可以聽取大臣們的意見,甚至魏征罵他,他都不生氣,咱就做不到。
甚至當年那個葉伯巨,說咱對親王分封太侈,咱不僅聽不進去,還罵了他。
現(xiàn)在,是時候下定決心徹底削藩了!
一定要快刀斬亂麻,不可有半分猶豫,也不能留下任何尾巴!
但是,既然要削藩,那就首先要給葉伯巨平反昭雪。
朱元璋還沒有說話呢,剛剛起身的大臣們又都跪下了。
“陛下,您是明君,秦皇漢武、唐宗祖宗都比不上你!”
“陛下,您要不是明君,從盤古開天地至今,就沒有明君了!
“陛下,有人這么說您,簡直是不知天高地厚,簡直是大逆不道!”
“陛下,此人必須抓起來嚴加拷問,問一問他到底有何居心!”
“陛下,此人到底是誰,我們刑部決饒不了他!”
“是啊,陛下,此人是誰,竟敢在陛下面前胡言亂語!”
“陛下,此人該千刀萬剮!”
“陛下,此人雖千刀萬剮都難以平眾怒!”
沒有說話的大臣們心下駭然,誰這么大的膽子,居然當面說陛下是昏君?
等到群臣的義憤泄完,朱元璋道:“此人是,吳王!”
?。
百官秒變啞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