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選,咱看你臉色不對呀,究竟是怎么了?”朱元璋問道。
王清選開始瑟瑟發(fā)抖,一定是陛下發(fā)現(xiàn)了真相。
“陛下,臣,臣三天沒見陛下,今日一見,十分激動。”王清選的嘴皮子都開始發(fā)顫。
其他官員們奇怪了,王清選似乎有些害怕,他怕什么呢?
王清選的家族富甲一方,根本不缺錢,他也不會貪腐。
陛下最痛恨的是官員貪腐,對貪腐行為就是零容忍。
而且王清選是禮部侍郎,與錢糧征收、工程建造等容易滋生腐敗的領(lǐng)域幾乎沒有交集。
“好了,難得你有這份心,站回去吧!
朱元璋本想把王清選提溜出來,旁敲側(cè)擊一下,讓他們王家小心一點。
但想到三孫曾在心聲中說,王家也許與窩寇的突然消失有關(guān)系。
因此,想讓木扎兒到杭州去,專門調(diào)查一下王家,同時掌握窩寇的動向。
如果今天敲得重了、擊得狠了,說不定就會打草驚蛇。
還是不動聲色為好。
剛才的一幕,讓大臣們莫名其妙。
朱元璋一回來,朱棣的監(jiān)國身份自然解除。
朱棣感到父皇在杭州可能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
想調(diào)查鄭和被綁事件,必須動用力量。
父皇根本就沒有向杭州府打招呼,更沒有帶錦衣衛(wèi),怎么能調(diào)查出來?
據(jù)消息說,鄭和手下的那群狼兵雖然兇悍,但應(yīng)該什么都沒有發(fā)現(xiàn)。
如果有發(fā)現(xiàn),狼兵早就出動了。
那個什么“黃藥師”救走了鄭和,有可能只是一種巧合。
這三天時間,朱棣總算是體會了一把監(jiān)國的滋味。
在奉天殿上,朱棣也沒有敢坐到最上面,頂多走上幾級階梯。
這幾天,朱棣干了一件大事。
朱棣聯(lián)合一些大臣提出了一項建議:提高藩王待遇。
其中,流放途中返回來的周王朱橚,肅王朱楧也都提出了建議。
朱棣把這項提議作為他監(jiān)國期間的一大亮點來對待。
因為他很了解父皇。
父皇曾多次說:“蓋王與天子,本是至親;蛞蜃圆皇胤郑蛞蚣槿水愔\,自家不和,外人窺覷,英雄乘此得志,所以傾朝廷而累身己也。”
大臣們眼中,父皇是一個嗜殺的暴君,盡管他們不敢講出來,但事實就是如此。
而在皇子皇孫眼中,父皇則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和爺爺,就算他們犯下了什么錯,他也會護犢子。
說白了,父皇認(rèn)為這天下就是老朱家的,當(dāng)然得老朱家來分享。
在分封諸王的時候,父皇定下來:親王的祿米是每年一萬石,郡王,即親王的世子二千石。
但是后來,朱允炆登基后,一心想削藩,并且從周王開始,拿燕王開刀。
對于暫時沒有動的親王,朱允炆把他們的祿米減少了一半。
就算是減少一半,也足夠他們過上富足的生活。
但這引起了各個親王的不滿。
父皇回來之后,各個親王、郡王的祿米還保持著朱允炆定下的標(biāo)準(zhǔn),還沒有變化。
朱棣認(rèn)為這是他討好各個兄弟、向陛下展示監(jiān)國水平的極好機會。
從一定程度上講,這個機會是由二侄子朱允炆創(chuàng)造的。
不管什么時候,減少待遇都是要遭罵的,提高待遇都會受到歡迎。
朱棣知道,要想坐穩(wěn)天下,親王們特別是手中握有重兵的幾個塞王一定要維持好。
現(xiàn)在將親王的待遇提高,一定會得到他們的衷心擁護和支持!
父皇沒有對朱允炆的政策進(jìn)行糾偏,可能就是讓自己來干這事。
因此,朱棣還讓禮部侍郎王清選寫了一個提高親王待遇的奏疏,而后讓大臣和在京的親王簽名。
“老四,這幾天朝中有什么大事?”朱元璋問道。
朱棣立馬恭敬地呈上部分大臣和親王共同簽名的奏疏。
朱元璋一看,居然是提高親王、郡王的待遇。
親王的祿米由過去的每年五千石提升到兩萬石。
郡王的??米由過去的一千石提升到一萬石。
朱元璋一看,老四的想法居然和三孫的想法一致!
三孫說過,解決削藩的千古大難題,主要采取三招:高薪養(yǎng)廉!定期換防!兩代即停!
老四要大幅度提高親王、郡王的待遇!
這不就是高薪養(yǎng)廉嗎?
高薪養(yǎng)廉,這是削藩的第一步!
本來想著削藩會有很大阻力,沒想到老四居然第一個主動提出來了!
看來,讓他一監(jiān)國,思想境界馬上就不一樣了。
三孫曾說過,屁股決定腦袋,說得一點都不差。
朱元璋拿起奏疏又看了看,笑道:“燕王,此事辦得極好!”
朱棣激動不已,看來父皇真的是很滿意,不再喊自己老四,而是直接喊起了封號。
這是非常正式地表揚他!
這么多年了,父皇都沒有正兒八經(jīng)地表揚自己!
過去,所有的表揚都是太子朱標(biāo)和二侄朱允炆的。
近兩年來,所有的表揚都給了吳王朱允熥。
現(xiàn)在,終于辦對了一件事。
這件事,不僅辦到了親王的心坎上,還辦到了父皇的心坎上。
盡管一些大臣們不樂意,但他們的不樂意影響不了大局。
朱棣也采取了非常正式的稱呼:“陛下,兒臣只是照您的心思辦事。”
朱元璋道:“不錯,不錯,其實,這也是你三侄,吳王的主意。”
朱棣本來還笑意滿滿,聽到最后就像張口大笑卻飛進(jìn)嘴里一只蒼蠅。
我說順著您的意思辦事,您卻說這是吳王的主意?
這豈不是說明,我提高親王的待遇,是在落實吳王的意見?
我好不容易想出這么一招,最后卻是為吳王作了嫁衣?
心塞了!
朱棣終于理解了當(dāng)年二侄朱允炆的尷尬和不易!
干的不好,全是朱允炆的。
干的好了,全是朱允熥的。
現(xiàn)在,終于輪到自己來體會這種苦澀了。
朱允熥能做什么?
父皇你至于如此捧他?
拿下西域,那是父皇的功勞,那是徐懷錦的功勞,那是平安等六萬將士的功勞!
父皇說朱允熥的那些武器,更是荒誕到離譜。
不得不承認(rèn),大明科技院是有不少威力巨大的武器,但是你們遠(yuǎn)在兩萬里之外的西域,怎么可能用得上?
太過分了!
還有那個李景隆,本來是我燕王的人,沒料到這個小子早就變節(jié)了!
早就投奔了朱允熥!
李景隆在朱允熥面前賤兮兮地自稱“隆子”,還在大殿之中猛夸朱允熥是天神下凡!
這一切,肯定是父皇的刻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