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正面色一暗:“吳王殿下,我這腿是沒治了。我爹也找過不少郎中,和李大人說的一樣!
把過去斷裂過的地方再打斷!
這是治療王守正瘸腿的唯一方法。
這恐怕是一種撕心裂肺的疼,說不定會疼死過去。
想想都恐怖!
朱允熥道:“李大人,你只負責打斷再接上。我就怕你接骨不過關(guān)!
李吏目倒是不怕吳王這個頭銜:“吳王,在下世代業(yè)醫(yī),正骨接骨也算小有名氣。怕只怕,骨未接好,人先疼死!
朱允熥說道:“這個你放心,疼不死。”
王守正十分恐懼,緊張得向后退。
“允熥,不得亂來!”一個聲音在背后響起。
原來是陛下到了。
眾人的精力都被吸引到王守正身上,所以都沒注意便裝微服的朱元璋。
大家紛紛跪下。
朱元璋擺擺說:“都起來,都起來,咱就隨便過來看看。”
“爺爺,我沒胡來。有一種藥,可以讓人麻醉。只要服下就人事不省,幾個時辰之后可自然醒來。”
朱允熥一說,從系統(tǒng)空間里兌換了一瓶麻醉乙醚。
這是一種吸入式全身麻醉藥。
李吏目道:“吳大人,這就是華佗的麻沸散?”
李吏目有些激動,看這瓶子就知道不一般。
《后漢書》中記載,麻沸散是華佗創(chuàng)制的用于外科手術(shù)的麻醉藥。
對于針藥不能到達的地方,華佗讓患者用酒服麻沸散。
醉之后就失去了知覺,華佗才剖開腹背,抽割積聚的腫塊。
歷代醫(yī)者都知道麻沸散的神奇功效,但誰也不知道其處方到底如何。
有一些醫(yī)者經(jīng)過實踐,用麻黃散、醉心花、天南星等藥物混合組合,也有麻醉效果。
但是其麻醉時間短、麻醉程度淺,遠沒有史書中記載的那種功效。
“不是華佗的麻沸散!
朱允熥直接打開瓶子讓王守正吸入。
王守正此時放松下來,因為吳王的故事,他聽過了很多。
特別是聽大明科技院的人談起了西域之事,王守正聽得如癡如醉。
吳王在他心目中簡直是無所不能。
王守正吸著瓶子,眼神逐漸渙散。
此時早有人抬過了大竹椅,將王守正放上去。
果然,王守正睡著了!
太神奇了!
眾人均是瞪大了眼睛!
李吏目擦了擦眼睛,伸出右手,搭指上腕,號起了脈。
王守正的呼吸居然還很平穩(wěn),脈象也沒有亂!
只是麻醉了!對人并沒有傷害。
李吏目掐了好幾次王守正最敏感的部位,居然沒有反應。
李吏目讓人找了一個大鐵錘。
只聽得咔嚓一聲,眾人連看都不敢看。
緊接著又是咔咔幾聲,回頭看時,王守正不喊不叫也不醒。
只是半炷香的功夫,李吏目松口氣道:“好了,該固定了!
李吏目拿出了幾塊木板和繩子。
朱允熥道:“你確定接好了?”
李吏目道:“吳王,在下世代業(yè)醫(yī),正骨接骨也算小有名氣——”
“好了,”朱允熥打斷了李吏目:“這方法實在是,太粗放了。還是我來吧!
朱允熥從系統(tǒng)空間兌換了石膏。
變戲法一樣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
見此情景,李吏目一陣眩暈,退到了一旁。
朱允熥在王守正的足部到小腿打了石膏。
露琪亞上前摸了一摸,這軟乎乎的東西,居然變硬了!
李吏目也上前摸了摸,立馬扔掉了自己帶來的夾板。
在吳王面前,自己居然再三強調(diào)世代業(yè)醫(yī)、正骨接骨小有名氣!
魯班門前掄大斧!
羞愧啊。
看看吧,給這個年輕人醫(yī)治瘸腿,最難的一環(huán),是吳王解決的。
自己的治療倒沒什么難度。
用夾板固定,這是接骨正骨的最好方法。
哪知道在吳王的方法面前,夾板固定法,不值一提。
吳王的麻醉劑,還有這個固定用的東西,絕對是價值連城!
特別是麻醉劑,無法用價值來衡量!
朱元璋十分激動:“允熥,有了這個麻醉劑,太好了,軍士受傷之后,處理傷口還有接斷骨,豈不更為簡單?”
三孫將瓶子讓王守正一吸,就麻醉了!
戰(zhàn)場上,軍士們斷腿傷胳膊是家常便飯。
有了這個麻醉劑,軍士們能少受多少罪啊。
好多軍士在戰(zhàn)場上是活生生疼死的。
有了麻醉劑,軍士們在與敵拼殺之時就會更不惜力!
因為,即使受傷,他們也有救。
“爺爺,這個麻醉劑,目前并不能大批量生產(chǎn)。我們的技術(shù)還達不到!
李吏目聽到此,感到吳王并不想交出這個麻醉劑的方子。
也難怪,從古至今,醫(yī)者對家傳的方子都諱莫如深,不肯將配方透露給他人。
這是他們安身立命、養(yǎng)家糊口的根本所在。
這么好的方子,誰肯獻出來?
李吏目想到此,立馬朝朱允熥跪下:“吳王,您醫(yī)術(shù)通神,麻醉劑可活人無數(shù),下官愿拜您為師,終生侍奉!
朱允熥根本不想收什么徒弟。
「收徒弟,這是農(nóng)業(yè)社會的典型特征!
「人的精力再充足,能培養(yǎng)幾個人才?」
「傳統(tǒng)的師徒制,其實還是秘不傳人的封閉制。」
「只有學校,才具有開放性。」
「想培育更多人才,就必須辦學校,批量培養(yǎng),才能更快地進入工業(yè)社會!
“李吏目,我時間有限,我的精力也不會一直在醫(yī)學上邊。所以,抱歉了!敝煸薀字苯泳芙^了。
李吏目仍不死心:“吳王,您說麻醉劑目前制不出來,技術(shù)上達不到。有您的教導,下官一定能做得出來!
朱允熥笑了:“你誰啊,誰給你的自信?”
“吳王,徒兒是李言聞,您也可以叫我子郁,月池!
“我說收你了?你就自稱上徒兒了?”
朱允熥簡直了,這家伙簡直是在耍賴呀。
朱元璋感到,這個李言聞倒是膽子挺大。
膽大,這是做醫(yī)生的必要素質(zhì)。
面對鮮血淋漓,可以不卑不亢。
面對王公貴族,能夠不慌不忙。
老四的兒子朱高熾,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咱很喜歡。
可惜的是,朱高熾也有足疾,再加上體態(tài)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nèi)侍攙扶才能行動。
只要三孫肯出手,再加上這個膽大的李言聞,就能把朱高熾治好!
干脆就讓三孫收了李言聞當徒弟,到時一起到北平治好朱高熾。
畢竟,皇家子弟要注意容儀,治好朱高熾的瘸腿,也是維護了皇家的面子。
朱元璋道:“允熥,咱看李言聞很有誠意啊,你就教他幾手,教會他,他再教別人嘛!
「沒想到老朱發(fā)話了,怎么說也得給個面子!
「難道老朱對這個李言聞有了解?李言聞有什么特別之處?」
沒等朱允熥答應,李言聞就順桿爬:“師父在上,請受徒兒一拜!
木已成舟,朱允熥只好答應。
“今天得拜師父,實在是意外。沒有準備,只有將此書奉上,暫且作為拜師之禮!
李言聞掏出了一本書。
朱允熥接過一看,居然是《痘疹證治》!
“李言聞?你兒子是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