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華道:“妹,你做的粉蒸排骨、粉蒸肉都極好吃,可惜江老爺吃不得葷!
李如意緩緩道:“我這次用的主要食材除了大米,還有糯米!
一直埋頭苦吃的李石停下來,抬頭道:“糯米是端午節(jié)包粽子用的!
李如意答道:“對。就是包粽子用的糯米!
李石一字一句的道:“今年沒有吃粽子!眲e看他智力低,可是家里吃過的好吃的,特別是年節(jié)的吃食,都記憶猶新。
今年端午節(jié),李家的銀錢都給李如意治病花掉了,哪有錢買粽子。
其實不止是李家,禮村許多人家都吃不起粽子,哪怕是條件最好的王海家,也因當(dāng)時沒有分家,人口太多,豐氏干脆沒有買粽子。
“好像是沒有吃粽子!崩钌奖砬橛行⿲擂蔚牡拖骂^。正好妻兒所說,曾經(jīng)的他年年種地,可窮的連一年一次端午節(jié)的粽子都買不起,就這樣這幾天他還執(zhí)著的想要種地,唉,幸虧前幾天被妻子說通了。
李如意柔聲道:“原來二叔想吃粽子啊,糯米家里有,就是沒有粽葉,明年端午節(jié)我給你做粽子,葷的素的餡料都有,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李石牛眼圓瞪,問道:“真的?”
李如意沒想到李石一個北方人這么愛吃南方的粽子,笑道:“真的不能再真了!
李?蹈呗暤溃骸拔乙蚕朐诙宋绻(jié)吃粽子!
李敏寒眼睛一亮,“妹,我們家可以在端午節(jié)賣粽子嗎?”
李英華跟孿生弟弟想的不一樣,“縣城、鎮(zhèn)里好些賣粽子的,我們家就別湊熱鬧了。”
李如意想了想,“粽子成本高,且在夏季易腐壞,我們家不賣粽子!
趙氏見跑題了,問道:“如意,你要用糯米做什么吃食送給江老爺?”
李如意剛才已經(jīng)有主意了,答道:“糯米切糕!
李山知道糯米,但不知道切糕,問道:“這是個啥?”
李如意見全家人均是目光期待,都是吃貨,不是一家人不進(jìn)一家門,笑道:“到時我做出來,給你們嘗嘗,不就知道了!
李石憨笑道:“那我可等著吃了!
伍二離開大廳興沖沖回到廚房,跟伍余年、伍大小聲道:“小姐又想出新鮮吃食!
伍余年正在燒熱水,驚詫道:“小姐又想出來了!
內(nèi)向性子的伍大都忍不住激動的問道:“小姐真是太聰慧。你快說說小姐想出什么吃食?”
伍二剛才進(jìn)大廳送玉米面糊糊時也就是聽了一耳朵,答道:“糯米什么糕!
伍余年便道:“糯米比白面、大米都貴,是好東西!
“糯米是什么味道,我還沒吃過糯米!蔽榇罄^續(xù)干活,喃喃道:“糯米什么糕肯定好吃!
趙氏吃完晚飯,張嫂才能去吃。伍家人吃飯比李家人晚。
今晚,李家人吃的豆腐干炒肉片,伍家人也有,雖說只有一小盤子,也讓伍家人心里感恩。
“四位少爺有小姐謀劃,可以向舉人老爺請教學(xué)問,真是好命!
任余年道:“我們都聽老爺、夫人、小姐、少爺?shù)脑,好好的活下去,指不定哪天少爺科舉做了官,我們就跟著沾光過上好日子!
張嫂夾了一片肉放進(jìn)任余年的碗里,“現(xiàn)在的日子就挺好!
伍余年表情十分滿足,笑道:“那是。我們都識字了。”
別看伍家人都是奴仆,可穿的吃的蓋的用的,比禮村的一些人家都強,特別是識字,放眼禮村,識字的人可不多。
李如意說做就做,家里糯米有一點,但不多,就去縣城一趟,除了買糯米,還買了做糯米切糕的配料。
她想買的桂花蜜沒有,只有荷花、棗花、槐花蜜,就買了荷花蜜。
糯米切糕里面要放紅棗,她用的燕城盛產(chǎn)的金絲小棗。
她把金絲小棗取出棗核,用荷花蜜浸泡,然后放入糯米糕里蒸。
帶著淡淡荷花香氣的金絲小棗糯米切糕,色香味俱全,十分誘人,李家人品嘗后個個夸贊。
李家四少年第二次進(jìn)江府就帶上糯米切糕,把它送給江青云。
李健安有些局促,“家里沒有桂花蜜,只有用荷花蜜替代,不知您可喜歡吃?”
江青云拿筷子夾起一塊糯米切糕放入嘴里,半晌,點點頭笑道:“荷花蜜香氣淡雅,甜而不膩,甚好。”
李家四少年均是暗喜。
江青云跟平日一樣由四少年陪伴在府里走走,“那是我們府的池塘,明年開春可種上荷花,夏季就能賞荷。到時你們可帶小神醫(yī)來!
眼瞅著進(jìn)入臘月了,白天越來越短,黑夜越來越長,西北風(fēng)越刮越大,天越來越冷。
李家新推出的豆腐干與之前的豆腐皮一樣受主顧喜愛,已經(jīng)由第一天的二十斤增加到現(xiàn)在的一百五十斤。
長平、尚縣的酒樓掌柜又來了,向李家訂了豆腐干,還訂了混糖月餅等吃食。
馬松本人在北邊,派管家跟李家買了五千斤豆腐、一千斤豆腐干、一千斤豆腐皮、兩千個混糖月餅。這是馬松今年最后一次跟李家交易,下次就得明年開春。
金雞鎮(zhèn)的劉大人早早的就跟李家訂了混糖月餅、豆腐、豆腐皮,這回又加訂豆腐干。
光是這些訂量就讓李山兄弟及伍余年父子忙的腳不著地,臘月初,又有燕城南邊的兩座城府的商人趕來買混糖月餅、豆腐干,李如意幫忙都忙不過來,就雇了幾個短工看著烤爐烤混糖月餅。
李山見這一切都被愛女料到了,心里再次服氣,這就打消了賣掉下人的念頭。
臘月中旬,禮村就開始有要過年的氣氛。
在外面砌火炕的王族漢子輪流回家看望家人,他們原以為自己賺的銀子很多,誰知家里的婦人孩子靠著賣豆腐也賺到銀子了。
賣豆腐沒有砌火炕累,可是賺的也不少,最重要的是婦人孩子就能干。
有這么多的銀子可以過個肥年,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事。
豬肉、魚、點心、糖、酒、花生、瓜子、鞭炮、布等等,過年吃的用的都可以放開手腳去采購。
再也不會被一個銅錢難住,再也不怕回娘家沒有面子,再也不怕孩子在集市上看到好吃的走不動路。
這一切的好處都是王海夫妻爭取李家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