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高位,手掌大余境內(nèi)香火大權(quán)的西神君,桃花冠、紫金袍兩相襯,長發(fā)輕舞,常年沐浴香火之中,眉眼角處蘊得三分金紋,掌西方,護平安,籠氣運。
福羽城之位,屬西屬南,仍歸他所轄,若再下三百五十四里,便歸南神君所轄。
西神君眉微蹙,聽此消息,心中也感不妙,又突有一主意,便出聲問那幾花江水神,手中可有那葫蘆。
幾花江水神搖頭,那葫蘆自在那慶饒城隔江水神手中,便是上交,也是給那東神君,無理由在她手中。
西神君聞言,便匆匆離去,離去前命幾花江水神明日備一小舟,他要乘河而下,去那慶饒城討要葫蘆。
既無法看出真容,那便嘗試,自那酒葫蘆手中找尋一二線索。
與那神秘投葫人相比,鮫人族所托之事,卻也要稍稍往后。
事有輕重緩急,那破帝心一路,路途且還長之。且那帝王再如何說也僅是凡人,凡人心智再堅韌,卻總有限度,那沿途的腳程與磨礪,自能將其磨滅,只是看快看慢,是早是遲而已。
可那投葫者…便不好說了,雖西神君任不認為,對方能嫌棄三四風浪,卻不能因此大意。
幾花江水神點頭,西神君也未怪幾花江水神消息傳達慢,因那山水神明,縱使上下有序,結(jié)構(gòu)嚴密。但終究并非凡間朝堂,無需各部門、各級,精密協(xié)調(diào),才能成事。
常年神龍見首不見尾,卻也是常態(tài)。次日清晨,有一小舟,乘幾花江自東而去。江水滔滔,卻卷不動那小舟,一日奔流八百里,那速度,可遠比走路快。
西神君離去,那福羽城之事,自然落在幾花江水神、谷山土地二者手中,交由二人全權(quán)負責,也算委以重任。
然二神卻心中叫苦,那破心之事,可叫她如何懂得?
……
說起投葫之事,其實李長笑有過慎重考量,慶饒城中有河母廟,廟內(nèi)香火旺盛。然并非廟廟皆有靈,便是有靈,也并非廟廟之事,都會入那河母雙眼。
尤其是此廟與那河母發(fā)源之地,相隔不知多遠。二者之距離,自青域的凌天洲為始,到這玄域某一洲之內(nèi)的大余國為終,一地處南四域最北,一地處南四域之南。多少凡人一生奔徒,卻走不及萬一之路。
若是在凌天洲,李長笑入廟呼喚,那河母興許能聽到一二。但在大余國,縱使呼喚,那遠在天邊的河母,縱使有所察覺,只怕也只是似那被人念叨,打三兩聲噴嚏而已。傳不傳得到那耳中,還未可知。但事無絕對,若那河母不惜代價,相隔天地之遠,亦要降靈于此,確也有可能將事情一覽無余。亦或者如今香火一道,發(fā)展得更加完善,可借雕塑游神,亦可能將一切看清。
正是因此,鮫人族才處處避諱河母廟,出于謹慎,自是能不入便不入。
然,李長笑投葫之事,并非是求援,便是求援,也絕不會向那河母求援。
因此事與其無關(guān),李長笑又怎會,胡亂將人拉入局勢,某種程度而言,這不是害人性命嗎?
投葫之事根本動機僅有一點。
便是告知河母,讓河母等處于變法中心,人族中心的強者,知道鮫人族之事,若對方真有某種謀劃,屆時不用被打得措手不及。
至于人族會如何處理,就不是李長笑所能過問的了,他不過一天地游散客,天下之興旺,人族之危急,他自然也肩扛一份責任,但主要風云匯聚之處,遠不在他這。而是再上,再上,再再上頭,那五大乘、那合體強者,才是攪動風云,平定風波的主角。
李長笑能做之事,絕不逃避。
理由僅此而已。
李長笑從始至終,可從未想過求援,故前后思量,他投下葫蘆,任由那葫蘆,在江河中流淌。
那葫蘆本便是趙青之物,又匯入河流,自會沿著曲折江河之道,漸回其手,是一年,兩年,三年…或許更久也或許更快,但總會到的,屆時他或許已然不在大余國,此間之事,也早便落下一定論。
只是人無完人,人算總有疏漏,那葫蘆被水神截去,確是出乎意料。因那葫蘆僅是凡物,無任何特殊之處,那江河雖歸水神管,但那山水之神,究其根本,僅是修士依此索取香火,得冥冥之意加持,故對那山河之處,比尋常修士敏銳,且俱備某種感知。
歸根結(jié)底,依舊是修士。一條大江奔涌不息,內(nèi)里事物流轉(zhuǎn)之多,變化之雜,若不時刻用神識掃去,根本看不盡然。
可那不起眼的凡物酒葫蘆,卻翩翩被截了去。
此事自算不得李長笑大意,也算不得那水神厲害。
僅是算意外。若深究緣由,也可說禍福相依,福中藏禍,禍中藏福,事事可料、可卜、可算,又事事難料、難猜、難測。
不過…莫說他們知道李長笑的存在,便知知悉李長笑的身份、樣貌、地點,并且一個個尋來了。
也嚇不到那白衣,反倒是那白衣,要向他等討回那酒葫蘆了。
那面上瀟灑,凡事不上心頭的人兒,若要狠起來,也是讓人心顫啊。
……
且說另一邊。李長笑二人,尋一客棧成功入住,簡單睡過一陣后,次日一早,便上街找尋天機閣。
福羽城是座大城,極有緣分的是,此城李長笑曾造訪過,莫要忘記,那夢澤城所在之處,就在大余境內(nèi)西側(cè)。
李長笑一路向東而行,路過此城,合情合理,并且朝西行不遠,便又回到了那慘被滅的夢澤城。意識到這點時,李長笑又驚又怪,感情這一路崩波,僅是兜了一個大圈。
福羽城確有一座天機閣,就藏在小巷深處,二人入了閣中,尋到閣主,表明來意。
天機閣閣主,大多都是修士,或年老或年輕,難以一棒子打死般的下定論。
此方閣主,是個年輕男子,體態(tài)修長,與李長笑一般高,容貌普通,鼻子眼睛嘴巴,皆無太大特點,屬于過眼便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