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亭落重重一哼,“千歲盟狼子野心,來了也是敵人。至于青山會,從沒正面出現(xiàn)過,不知道是敵是友,真來了再說吧!”
陳輕舟點點頭,也不再發(fā)問了,心里盤算著關于龍城決的大小諸事。
一行十六人連續(xù)飛行了十幾個小時,修行之人不吃不喝倒也無妨,只是稍感疲累。
終于,在第二日天蒙蒙亮時,終于飛臨東海群島。
陳輕舟沒來過普陀山所在的這一片海域,問道:“這里還在千里龍城的范圍之內(nèi)嗎?”
“在的在的!”萬儉笑著介紹道:“東海這邊的龍城啊,在海岸線再往海上五十里處,海面云霧多,所以看不到。”
陳輕舟點點頭,“萬師兄真是見多識廣!
萬儉笑道:“哪里哪里!咱們快下去吧,金禪寺的高僧肯定已經(jīng)在等候了!
眾人都聽萬儉招呼,向前方的一片島嶼飛了過去。
從高空俯瞰,東海邊的眾多群島宛如散落在藍色綢緞上的明珠,澄澈的海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粼粼波光,如同無數(shù)細碎的玉石。海風攜著大海獨有的咸濕氣息撲面而來,輕輕拂過臉龐,帶來絲絲涼意。
群島上植被繁茂,郁郁蔥蔥的樹木像是給島嶼披上了一件翠綠的披風。紅的、黃的、紫的野花星星點點地散布著,宛如大自然隨意揮灑的顏料,為這片海島增添了幾分靈動與俏皮。海浪不知疲倦地拍打著岸邊的礁石,發(fā)出 “嘩嘩” 的聲響,那是大海演奏的雄渾樂章。
普陀山在眾多島嶼中尤為矚目,它宛如一位遺世獨立的隱者,靜靜地屹立在這片海天之間,山上云霧繚繞,仿若仙境。云霧如輕紗般在山林間穿梭飄蕩,時而將整座山峰隱匿其中,時而又讓它若隱若現(xiàn),加上它的千年威名,更添神秘色彩。
眾人朝著普陀山快速飛去,距離那座金禪寺越來越近。
金禪寺坐落在普陀山的山腰處,金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宛如一座金色宮殿。寺中的建筑錯落有致,飛檐斗拱,雕梁畫棟,每一處細節(jié)都彰顯著古老而莊重的氣息。
寺廟的鐘聲悠悠傳來,那沉穩(wěn)而悠揚的聲音,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讓人心生寧靜與敬畏。
天賜派一行十六人落在金禪寺正門外的巨大廣場上,立刻有兩名中年僧人趕來迎接。
“萬師兄,好久不見啊萬師兄!”
其中一名僧人當先高聲打著招呼,雙掌合十,滿面笑容。
萬儉也立刻拱手回禮,“渡明大師,怎敢勞您親自迎接。
陳輕舟聽得一驚,本來以為這僧人只是年齡大些,輩分應該不高,畢竟上來就叫萬儉師兄,可沒想到,他居然是“渡”字輩的高僧,按理說和各大玄門的掌門、首座都是一個級別的。
看來這萬儉在江湖上確實有點兒東西。
萬儉笑道:“渡明大師,我來介紹,這位是我?guī)熓,藍亭落首座!
藍亭落宗師風范,自然禮數(shù)周全,拱手道:“原來是渡明大師,幸會幸會,有勞了!”
渡明大師笑道:“哪里話,天賜派乃是玄門正宗,方丈師兄特別交待過了,決不能有所怠慢,快請入寺!”
陳輕舟等十余人進入寺門,便看到一道道絢麗的靈光自天邊接連飛來,正是各大玄門的高手。
可當他們看清來人之后,都互望了一眼,臉上帶著些詫異神色。
因為那幾家的陣勢都有點兒大。
句芒軒由掌門人、吞龍閣老閣主夏歸心親自帶領,兩個兒子夏文宗、夏江南一左一右侍奉,其余弟子駕馭著羽扇神筆,周身環(huán)繞著綠色的靈力光芒,宛如流星劃過天際,竟有五十余人。
披甲門的弟子由掌門戰(zhàn)空真人率領,后面跟著戰(zhàn)朗長老和一位面生年輕弟子,但這弟子居然比戰(zhàn)字輩長老還要魁梧,其他還有七、八十名年輕弟子,駕馭各式重型兵刃,在灰色光芒的掩映下,飛落普陀山巔。
玄水教眾將一聲暴喝,一片藍色鎧甲降臨,緊接著,一襲藍色長袍從天而降,此人高大威猛,虎頭豹眼,滿面胡須,大步流星而來,一派草莽英雄的雄渾氣概,猶如戰(zhàn)場殺神,正是崔家龍頭崔光宗!
他的身后,跟著三當家“八龍?zhí)珰q”崔繼業(yè),還有一堆人中龍鳳的兒女,其余弟子更是多達百人,個個銀槍藍鎧、威武不凡,不愧是人數(shù)最多的玄門。
陳輕舟看向身旁的藍亭落,低聲問道:“師叔,來者不善吶。”
藍亭落自然明白他的意思,金禪寺是東道主自不必說,各方面的準備肯定萬分周全,但其他三大玄門也都是由掌門人親自前來,可見重視程度之高。
想比之下,只有天賜派是首座帶隊,雖然也沒什么不妥,但總感覺為這次龍城決蒙上了一層陰影。
隨后,北龍軍、南鳳軍的代表都到了,一派軍武風范,樊烈花和燕抗兩大統(tǒng)帥都沒有前來,畢竟千里龍城擔負著守衛(wèi)中州的重任,不可輕易擅離職守,此次各由一位副統(tǒng)帥帶隊。
陳輕舟掃了一眼,看到了心中掛念的人。
于慕!
他笑著揮了揮手,于慕也看到了他,揮手示意。
此時于慕正站在冰美人燕雨瑤的身邊,卻不見軒轅長卿、西門如楓和燕清月的身影,看來燕清月的“奪魄”之危還沒有化解,陳輕舟嘆了口氣,只能在心里為妹妹可可祈禱了。
然后就是縱橫棋社的任玉骨、景云齊等一些小門派和不太知名的散人,大小門派浩浩蕩蕩近千人,集聚在這天下聞名的千年古剎。
“阿彌陀佛!”
金禪寺自渡見方丈之下,一共四位“渡”自輩神僧、二十位“元”字輩高僧,還有一眾“慧”字輩的第三代年輕僧人,全都在大雄寶殿前等候,他們身披袈裟,面帶微笑,雙手合十,口中念著佛號,熱情迎接各方英雄。
為首的渡見方丈上前一步,只見這位當世第一神僧慈眉善目、精神矍鑠,朗聲開口。
“貧僧渡見,歡迎各位玄門友人來到普陀山,今日能與諸位相聚于此,實乃金禪寺之幸!
他的聲音宛如古寺鐘聲,沉穩(wěn)悠長,帶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讓眾人也隨之安定下來,靜靜聆聽這如梵音般的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