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邊的學子們情緒高漲,不斷地呼喊著,聲浪一波接著一波,直沖皇宮大門。
這聲浪如同潮水般涌動,迅速吸引了宮內(nèi)侍衛(wèi)的注意。
只聽得“哐當”一聲巨響,厚重的宮門緩緩關閉,沉重的木門發(fā)出令人牙酸的摩擦聲。
緊接著,數(shù)十名侍衛(wèi)魚貫而出,他們身著鮮亮的明黃色制服,手持閃亮的長矛,嚴陣以待,在宮門前迅速列成整齊的隊列。
緊張的氣氛如同一條無形的繩索,瞬間將廣場上的人們緊緊束縛。
領頭學子中,一個身材瘦削卻眼神堅毅的年輕人,名叫陳默,他見狀立刻高舉雙手,試圖制止眾人。
“諸位鄉(xiāng)親父老!請靜一靜!”
陳默的聲音有些嘶啞,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他努力地壓抑著內(nèi)心的激動,臉上青筋暴起。
然而,廣場上的喧囂聲并沒有因此減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有人情緒激動地想要沖撞宮門,卻被身旁的同伴死死拉住,同伴們臉上滿是焦慮和無奈,低低的勸說著,場面一度混亂不堪。
這時,宮門緩緩打開,李志身著龍袍,面容略顯疲憊地走了出來,身后跟著一眾神情嚴肅的大臣。
他們?nèi)缤坏篮谏暮榱,與廣場上嘈雜的人群形成鮮明的對比。李志環(huán)視四周,目光在人群中掃過,最后停留在陳默身上。
陳默見狀,連忙上前一步,深深地鞠了一躬。
“陛下!”
陳默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卻依然清晰有力。
“吾皇萬歲萬萬歲!”
人群中爆發(fā)出震耳欲聾的呼喊聲,學子們紛紛跪下,山呼海嘯般的呼聲響徹云霄,就連宮墻似乎都在微微顫抖。
李志抬起手,示意眾人安靜,然后緩緩開口,聲音沉穩(wěn)而有力。
“諸位學子,朕已知曉爾等來意!
他微微側頭,向身旁的大臣們示意,他們立刻會意地分向兩側,為李志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陳默深吸一口氣,情緒激動地喊道。
“陛下!此次秋闈,南方學子皆中舉,而北方學子卻無一人榜上有名!這其中必有貓膩!懇請陛下明察秋毫,為我等北方學子討回公道!”
他的聲音在廣場上回蕩,帶著一絲憤怒和不甘。他握緊拳頭,指關節(jié)泛白,眼神中燃燒著不屈的火焰。
廣場上立刻響起一片附和聲,學子們紛紛哭訴著自己寒窗苦讀的辛酸,以及此次落榜的無奈。
李志看著面前激動的人群,臉上閃過一絲復雜的神情。他抬起手,再次示意眾人安靜。
“朕已知悉此事,亦感震驚。此番結果,實非朕意,定會徹查此事,給諸位一個交代!
李志的語氣堅定而有力,他的話語如同一道清流,緩緩平息了學子們的怒火。
他輕輕地撫摸著龍袍上的金線,眼神中透露出無奈和疲憊。
廣場上的喧囂聲逐漸平息,但空氣中仍然彌漫著緊張的氣氛。
經(jīng)過李志的勸說終于讓這些氣憤不已的北方學子們冷靜下來,隨后緩緩散去。
等到回到奉天殿后,大臣們再次議論該如何解決此事,甚至有人提議將考卷公布出去,讓學子們自行評判。
可這個提議很快就被反駁,因為科舉乃是朝廷專權,豈可交給學子們。
更何況,君子自重,文人相輕,誰會承認自己不如別人,而且落榜的學子們現(xiàn)在已是滿腹冤屈,又怎么可能客觀評判。
于是奉天殿中,吵聲一片,李志聽得臉色發(fā)黑,沉聲喝止了起來。
“夠了!”
聽到李志憤怒的聲音,瞬間原本爭吵不休的百官紛紛閉口。
“吵得好啊你們!怎么著?想把奉天殿掀翻了是不是?”
“朕算是想明白了,此次的取士風波,不光要明斷,而且還要速決!
“因為那些學子們,正在外面蜚短流長,百姓們也都翹首觀望著想看看朕是怎么解決的呢!”
說到此處,李志頓了頓,雙手背負身后,隨后繼續(xù)道:
“如今我大漢的重臣們都在這兒,你們之前都是科舉上來,可都是讀書人的尖子。
“這些考卷是不可以給那些學子們看,但是你們可以看。”
“聽旨!”
“這些考卷依然要遮住姓名、年齡,還有籍貫!
“全都給朕拿到奉天殿來!”
“你們?nèi)驾喠鏖喛!?br>
“看不完,誰都不許下朝,咱給你們備飯!”
“遵旨!”
“看完之后,你們給咱一個判斷!
“咱倒要看看。”
“你們所選的上乘卷子,到底是哪些個!
“這樣,大致可以判斷出,取士是否公道!”
“陛下圣明!”
隨后,李志又命于白從落第試卷中每人選出十卷,增錄北方學子入仕。
至于趙炎武等人只能委屈他們,先關押在刑部大牢。
安排好這些,李志直接便轉(zhuǎn)身離開,前往了偏殿等待。
“陛下英明!”
殿外傳來一陣山呼海嘯般的回應,李志卻絲毫沒有感受到喜悅,反而心頭越發(fā)沉重。
他獨自一人坐在偏殿的軟榻上,反復摩挲著手中的玉扳指,指尖的壓力仿佛能緩解他此刻焦躁的心情。
窗外天色漸暗,宮墻上燃燒的火把映照出殿內(nèi)昏黃的光線,更顯得氣氛凝重。
他不斷派人去查看閱卷的進度,腳步聲在寂靜的偏殿里顯得格外清晰,每一聲都敲擊著他的心房。
這次考試,他肩負著太多的期望,也冒著巨大的風險。
北方學子一直以來都對朝廷有所不滿,此次科舉,他本意是想借此機會平衡南北力量,提拔一些有真才實學的北方人才,但現(xiàn)在看來,事情似乎并沒有朝著他預想的方向發(fā)展。
“皇上,閱卷完畢!”
一名小太監(jiān)尖細的聲音打破了偏殿的寂靜,李志猛地抬頭,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宣他們進殿!”
他沉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很快,奉天殿的門徐徐打開,一眾官員陸續(xù)進入,他們的臉上寫滿了疲憊,有人揉著酸澀的眼睛,有人則眉頭緊鎖,若有所思。
殿內(nèi)的氣氛沉悶而壓抑,空氣中彌漫著紙張和墨水的味道,以及淡淡的疲憊感。
李志接過太監(jiān)呈上的匯總結果,一目十行地掃過,臉色驟變。
北方學子竟然再次無一人入選!
他強壓下心中的震驚,拿起幾份卷子仔細研讀起來。
南方學子的有些卷子文采平平,卻觀點犀利,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時局的敏銳洞察;而北方學子的卷子則普遍華麗辭藻堆砌,卻空洞無物,如同紙上談兵,毫無實際意義。
李志將這些卷子分別用紅筆標注,一絲不茍地記錄下來,眉頭緊鎖,他放下筆,沉聲道。
“將趙炎武等人帶到偏殿來!
偏殿內(nèi),趙炎武等一眾秋試的主考官正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跪在地上,他們早已預料到結果不會太好。
“諸位愛卿不必緊張。”
李志語氣緩和了一些,卻掩飾不住心中的無奈。
“北方學子……”
他頓了頓,深深嘆了一口氣。
“朕仔細閱覽了他們的卷子,發(fā)現(xiàn)其中確實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難以與南方學子相提并論!
他看著趙炎武等人,眼神復雜。
“為了平息北方學子的不滿,朕決定……專開北方恩科。”
李志的話音剛落,偏殿內(nèi)便陷入了一片沉默,只有燭火輕輕跳動,發(fā)出輕微的噼啪聲,映照出在場諸位大臣各異的神情。
不等大臣們想反駁,李志便接著說道。
“朕知道這并非長久之計,但眼下也只能如此。希望你們能妥善處理此事,避免激化矛盾。”
他抬手揉了揉疲憊的眉宇。
“此事就交由于白全權負責了,一切以穩(wěn)定為先!
說完,李志站起身,向著殿外走去,腳步沉重而緩慢,仿佛背負著千鈞重擔。
他并沒有忘記那些在考場上揮灑汗水,懷揣夢想的學子們,只是,他更清楚,手中的權力,肩上的責任,不允許他犯下任何錯誤。
他輕輕拂過衣袖,轉(zhuǎn)身離去,背影在昏黃的燈光下顯得孤寂而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