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暫且圈地為國的倭人全然忘了,大漢帝國有一雙無處不在的眼睛——繡衣使者。
這種在縣城內(nèi)近乎公開的割據(jù)行為,如何能瞞過監(jiān)察天下的繡衣使者密探?詳細的情報早已擺在了繡衣使者指揮使鄭茂的案頭。
鄭茂,作為劉盈最鋒利的刀,深知陛下對倭人的整體策略就是“馴化”與“防范”,絕不允許有任何脫離控制的苗頭。
他根本無需請示劉盈,對于這種公然挑戰(zhàn)大漢律法、勾結(jié)官吏、企圖割據(jù)的行為,他有臨機專斷之權(quán)。
在一個漆黑的夜晚,熟悉的黑衣黑甲再次出現(xiàn)。
這一次,目標不僅是那幾個勾結(jié)在一起的倭人豪族聚居地,還包括了那座被腐蝕的縣衙。
行動迅雷不及掩耳,繡衣使者以絕對的優(yōu)勢兵力,同時發(fā)動襲擊。
負隅頑抗的倭人私兵被迅速殲滅,參與其事的豪族成員,無論主從,盡數(shù)被誅殺。
那個貪贓枉法的縣令,也被從被窩里拖出來,當場格殺。
翌日,縣城中心的市集旗桿上,高高懸掛著縣令和幾名倭人豪族首領(lǐng)的首級。
旁邊矗立著一塊木牌,上面用朱砂寫著八個凌厲的大字——“辱我大漢子民者,死!”
落款是繡衣使者的獨特徽記,血腥的畫面和霸道的宣言,瞬間震懾了整個縣城以及周邊所有得到消息的遷徙倭人。
這不是村野治保的“復仇”,這是來自大漢帝國最高統(tǒng)治力量的冰冷警告。
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迅速傳遍所有內(nèi)遷倭人豪族聚居點。
一股透骨的寒意席卷了他們,直到此刻他們才徹底看清了劉盈的真實面目:這位年輕的大漢天子,從未將他們視為平等的臣屬,所謂的遷徙中原、賜予田宅,根本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流放和分化解構(gòu)。
目的就是將他們連根拔起,脫離其本土勢力范圍,置于中央權(quán)力的直接監(jiān)控和碾壓之下。
“趕盡殺絕”或許談不上,但“馴化至再無威脅”,卻是毫不掩飾的目標。
回想當初在倭國,他們還能憑借地利和殘余勢力有些許討價還價的資本,如今在中原,他們就像離水的魚,生死完全操于他人之手。
繡衣使者那無孔不入的監(jiān)控,更是讓他們?nèi)缑⒃诒,不敢有任何輕舉妄動。
曾經(jīng)的不甘、憤懣、乃至瘋狂的幻想,都在那血淋淋的旗桿和八個大字面前,化為了無盡的恐懼和徹底的沉寂。
他們終于認清了現(xiàn)實,一個個噤若寒蟬,再也無人敢提做官之事,甚至不敢再大規(guī)模聚集。
家族被分散安置在不同州郡,彼此難以聯(lián)系,周圍是陌生的漢人環(huán)境和無處不在的監(jiān)視眼線。
他們就像被撒入大海的沙粒,再也掀不起任何浪花。
余生,或許只能在謹小慎微、戰(zhàn)戰(zhàn)兢兢中,守著那點可憐的田宅,慢慢被中原文化同化,或者在不甘中悄無聲息地消亡。
劉盈的謀劃,至此才算真正完成,倭國上層潛在的反抗力量,被從根本上瓦解于無形。
——
半年之后。
長安未央宮,椒房殿內(nèi)暖意融融,卻難掩一絲淡淡的焦慮。
大漢皇后蕭瀟,前丞相蕭何之女,儀態(tài)端方,眉宇間卻縈繞著一抹揮之不去的輕愁。
她懷中抱著襁褓中的女嬰,那是她與皇帝劉盈的愛情結(jié)晶,大漢的長公主,粉雕玉琢,甚是可愛。
然而,圍繞在這位嫡長女誕生之后的,并非全是祝福。
“皇后娘娘,長公主雖好,然國本為重,還需早日為陛下誕下麟兒,以固國本啊……”
類似的話語,或直接或委婉,不斷從宗室長輩、甚至一些重臣夫人口中傳來。
盡管劉盈多次表示對長公主疼愛有加,生男生女皆是天恩,但延續(xù)皇室嫡系血脈、確保儲位安穩(wěn)的壓力,依舊如同無形的巨石,壓在蕭瀟肩頭。
她深知,自己不僅是劉盈的妻子,更是大漢的皇后,子嗣之事,關(guān)乎國運,非一家之私。
與此同時,貴妃墨鳶與墨狐那對姐妹花,先后為劉盈誕下了皇子。
兩位小皇子的降生,固然令劉盈欣喜,也為皇室增添了男丁,但這無形中卻進一步加劇了蕭瀟的焦慮。
她并非妒忌,而是深感責任重大。
劉盈察覺到了妻子的郁郁寡歡,一日處理完政務,他特意來到椒房殿,揮退宮人,輕輕握住蕭瀟的手,溫言道:“瀟兒,何必自尋煩惱?朕與你的女兒,便是朕的明珠,朕心愛之至。至于皇子,強求不得,一切順其自然便是。朕與你都還年輕,來日方長。莫要讓那些閑言碎語,擾了我們的安寧!
他的話語沉穩(wěn)而充滿力量,稍稍寬慰了蕭瀟的心,但那份源于身份的責任感,卻非三言兩語所能完全化解。
劉盈此言一出,讓蕭瀟暫且寬慰,何況墨鳶、墨狐姐妹起于微末之間,更沒有爭權(quán)奪利的心思。
劉盈在女人方面,秉承著一碗水端平,即便墨鳶、墨狐率領(lǐng)墨家子弟,在大漢軍中多有簡述,他也從未冷落了自己的皇后。
——
不僅是宮內(nèi),宮外皇親之中亦有波瀾。
魯元公主,這位劉盈的同母姐,性情溫婉,與丈夫宣平侯張敖感情素來和睦。
然而近來,她敏銳地察覺到丈夫有些不對勁。
張敖常常獨自一人對弈至深夜,眉宇間鎖著濃重的憂思,與她說話時也時常心不在焉,仿佛背負著極大的心事。
魯元公主心中不安,便尋了個機會入宮,向弟弟劉盈傾訴。
“盈弟,你姐夫近來甚是奇怪,茶飯不思,魂不守舍,我問他又不肯明言。我擔心他是否遇到了什么難處,或是身體有恙?你如今是皇帝,也是他至親,能否尋個機會,召他入宮開解一番?”
劉盈對這位姐姐一向敬重,聞言便應承下來。
他深知張敖性格謹慎,若非大事,斷不會如此失態(tài)。
于是,他下旨設下家宴,不僅召張敖入宮,還特意叫上了關(guān)系較為親近的幾位兄弟。
齊王劉肥、趙王劉如意、代王劉恒,希望能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讓張敖敞開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