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笑聲如銀鈴一般在老譚家院中響起。
院里的人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紛紛上前朝譚二錢來了一個大大的擁抱。
一家人也算是在歡聲笑語中送別了譚二錢。
譚二錢在白掌柜家當(dāng)學(xué)徒后,一般半個月回來一次,這數(shù)月來,大家也逐漸習(xí)慣了他的來回跑。
尤其是譚大媽,她待譚二錢走后,便開始全身心捯飭著自己的醬菜。
這次做的醬菜和醬菜雞給了譚二錢帶走了三十多罐,家里還剩下一些,她打算又拿去村口賣,能賣一些算一些,正巧留著銅錢過幾天起房子。
小七月和譚六斤大了許多,再加上天冷跟著譚大媽不方便,所以留下了譚一兩和譚三元來照顧。
譚大媽則獨自一人去賣醬菜。
老四和老五今個不上學(xué),也不閑著,跟著譚大媽一道去了,也算是有兩個小幫手。
今日天氣晴朗,連冷風(fēng)都不見再吹。
譚大媽一路推著板車來到村口,竟還熱得流了一身汗。
這冬天最忌諱流汗了,冷風(fēng)一吹,怕是要病一場,她連忙拿了毛巾擦了擦,盡量把后背的汗擦干。
老四和老五十分乖巧地朝身旁幾個路口看著,若是有人來了,立馬朝譚大媽喊。
沒過多久,西邊村口子那邊走來了一群農(nóng)婦。
農(nóng)婦們穿著襖子雙手插在袖口里,一邊說說笑笑,一邊朝這邊走來。
譚大媽站直身子連忙朝她們喊道:“姐姐們,來買醬菜嗎?”
“妹子!”人群中一聲喊。
譚大媽仔細(xì)一看這不是于嬸子嗎?連忙朝她招手笑道:“于嬸子!”
于嬸子連忙拉著身后一群姐妹跑過來,笑道:“妹子啊,我這村里的婆娘都喜歡吃你做的醬菜,所以我便把她們都帶來了,就不知道你這醬夠不夠?”
譚大媽低頭看去,算了算這里人,忙笑道:“夠,夠,夠!
說罷,想了想道:“既然是于嬸子帶來的人,那就十五文錢兩斤吧!
平時她這醬菜是十文錢一斤的。
于嬸子一聽眉頭一皺說道:“妹子啊,你這是出來做生意,又不是出來做善事,之前你賣我多少銅板,就賣她們多少銅板,我們啊,都是老實的莊稼人,不會計較這些,誰家還不是這樣一點辛苦過來的?”
說罷,回頭朝身后的人一聲喊,“你們說是嗎?”
一旁的農(nóng)婦們一同笑道:“沒錯,妹子啊,大家都是養(yǎng)雞種菜的,也知道其中的不容易誰家東西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這該賣多少,就賣多少!
譚大媽一聽頓時感激不已,她本還想著給于嬸子做做人情的,沒想到她們竟然如此通情達(dá)理,便直言說道:“那好,那妹子我就不客氣了,這蘿卜白菜醬菜十文錢一斤,醬菜雞十二文錢一斤。”
說罷,還拿出一些醬菜分發(fā)給大家,“姐姐們可以嘗嘗味道,喜歡吃哪個就買哪個!
農(nóng)婦們紛紛拿了一塊醬菜試著喂,便吃,便連連點頭,“好吃,真好吃!
“妹子,給我來一點蘿卜白菜的和一點醬菜雞!
另外幾個農(nóng)婦也一同跟著說道:“我也是!
“我也是!
“我也是!
她們一共是五個人,一人買了一斤,算起來一共就是五十文。
這才一小會兒就賺了五十文錢,譚大媽欣喜不已,笑得合不攏嘴。
“妹子啊,你這醬菜真不錯,得空了再做一些,我們帶你去山頭那邊的村再去賣賣,這村子里的人啊,雖家家戶戶種了菜,但是啊就缺這一口下飯的,說不定村民們也會喜歡,畢竟你這賣得又不貴,買了一斤可以吃好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