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無事,南風起身出門,沖店家要了些黃紙,自屋里坐著擰卷火捻,出門在外,火種一定得帶著。
卷完火捻,南風離開客棧,自街道拐角的鐵匠鋪買了把刀,玉清宗太平不表示外面也太平,西魏比不得梁國,西魏窮,越窮的地方強盜越多,他原來的那把劍沒有帶來,此番前去東魏路途遙遠,得帶件兵器防身。
由于天氣寒冷,南風便沒有急于上路,留在客棧自熱炕上又睡了一宿,他雖是乞丐出身,卻并不苛刻自己,該遭罪的時候忍得住扛的起,但不必遭罪的時候從不虐待自己。
次日,風小了,南風啟程上路。
此時東魏和西魏正在打仗,也不方便問人去東魏怎么走,一路向東,傍晚時分到得長安城外。
由于來的太晚,城門已經(jīng)關了,南風不得進入,只能拐道向南,沿著當日與天元子南下時所走的那條路向南走。
南行不遠,南風回望長安,他想到呂平川還在城里,是不是留到天明,進城尋呂平川敘敘舊。
閃念過后,南風轉身再走,呂平川現(xiàn)在是大司馬的護衛(wèi),怕是不得自由,無有閑暇與他敘舊,還是不要給人家添亂了。
走了幾步,南風又停了下來,他離開長安已經(jīng)兩年多了,便是不看呂平川,也可以看看自己當年居住的破廟。
但這一想法亦是一閃而逝,那破廟早就無人居住了,回去作甚,看那蕭瑟破敗,看那物是人非?
南行二十里,大路向東出現(xiàn)了岔道兒,南風拐上了岔道兒,天亮時分,途經(jīng)一處小城,由于時辰尚早,他便不曾投店,繼續(xù)東行。
他本以為用不了多久就能到得下一處縣城,未曾想一直走到傍晚時分亦不曾看見縣城,休說縣城,連鎮(zhèn)子都不曾見到一個。
天黑之后,南風感覺乏累,尋了柴草自路旁避風處點起了篝火,湊著篝火將就了一宿。
次日繼續(xù)趕路,還是不曾見到村落,東行的道路也越來越窄,路上多有雜草。
就在南風懷疑前方是不是沒路了之際,忽然發(fā)現(xiàn)路上有被遺棄的果核和包裹食物的草紙,那果核上殘留的果肉還不曾干透,說明不久之前有人自這里走過。
既然有人走,自然就不是死路,于是繼續(xù)往前走,但越往前走道路越窄,路上的雜草也越多,走到最后幾乎不得辨認。
南風停下來斟酌去處,前方是一望無際的大山,往前走很可能沒路了。但要退回去他又心有不甘,調(diào)頭回去得走兩天。
就在他左右張望,猶豫不決之際,忽然發(fā)現(xiàn)南方有一道淡紫靈氣向他所在的位置快速移動。
由于不確定對方來意,南風便藏身樹下。
剛剛藏好,那人便到得上空,但此人并未停留,而是自樹頂踩踏借力,向東面深山掠去。
先前飛掠而過的是個男子,當有五十來歲,武人打扮,身后背著個很大的籮筐。
此人先前曾在樹頂借力,籮筐里的東西彈出幾片,飄灑落地。
南風走過去撿起其中一片,發(fā)現(xiàn)是片很大的綠葉,再細看,是桑葉……
桑葉算不得稀奇,但此時已是秋冬時節(jié),除了常青松柏,山中樹木早已經(jīng)霜落葉,桑樹亦不例外。此時想尋那綠色桑葉,只能往溫暖的南方去。
先前那人乃淡紫居山修為,可日行千里,亦有能力自南方背回桑葉,但蠶繭算不得稀罕物,各地皆有售賣,千里迢迢尋找并背回桑葉,恐怕不是為了養(yǎng)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