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不怪這兩位站在漢武王朝頂點的大人物如此膽戰(zhàn)心驚,因為他們知道這次的事情是真的鬧大發(fā)了。
明目張膽調(diào)動大軍前去圍殺,卻沒能留下林霄,讓他走脫的話,那就意味著一場足以影響整個王朝的大戰(zhàn)可能就要爆發(fā)了。
這次沒能得手,而朝廷也失去了很可能是唯一殺死林霄的機會,因為林霄乃是王朝的異姓王,他是立下了滔天軍功的王朝軍神,在天下的百姓心中是王朝柱石般的存在。
這么一個對外打出漢朝國威的,讓漢朝得以揚眉吐氣的大功臣,任何人對其下手那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朝廷任何一點明面上針對他的動作都做不了,更別說驚世駭俗的大張旗鼓調(diào)動大軍圍剿追殺了。
就連這次三萬大軍圍殺之戰(zhàn),那都是以林云廷為誘餌,禁軍以瞞天過海分批集結(jié)于城外。
甚至連過多的軍隊人數(shù)都不敢派出,只能將軍隊人數(shù)限制在三萬左右,就是唯恐此事鬧的太大,激起了天下人的憤懣不平之心。
所以林霄這一逃脫,朝廷再也不敢有任何動作了,皇帝李弘心性優(yōu)柔寡斷,根本沒有那個魄力,背上這殘害國之重臣的罵名,面對天下人的口誅筆伐。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皇帝李弘這溫室之中的花朵終究比不上那從底層一路拼殺,在尸山血海中鑄就的梟雄人物。
要是換做林霄面對這種抉擇之時,他只會獰笑一聲,毫不猶豫的選擇動用全力圍殺這一條路。
只要能達成自己的目的,就要拼盡全力,手段盡出,而隨之而來的那什么狗屁口誅筆伐完全不值一提。
成王敗寇,勝者為王,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能書寫歷史,些許罵名而已,不痛不癢,無傷大雅。
而這也是他們?nèi)绱诵捏@膽顫的原因,對于林霄此人,無論是皇帝李弘還是現(xiàn)如今的首輔王倉,他們都知道這人是當(dāng)之無愧的世之梟雄。
為人心狠手辣,行事霸道至極,而且極其的睚眥必報,這次朝廷竟然膽敢下死手要除掉他,他心中怎能善罷甘休呢,恐怕不久之后一場雷霆手段就要報復(fù)而來了啊。
可就算如此,皇帝李弘明知道還能趁林霄未離開王朝境內(nèi)之機,再度調(diào)集各州兵馬圍剿追殺。
但是他退縮了,不敢再次冒險,他心底還抱著僥幸,林霄麾下只有區(qū)區(qū)二三十萬人馬而已,起兵造反絕不可能那只能是死路一條,自己只要再次低頭,想辦法讓其平息怒火就好。
皇帝李弘到了此時此刻,竟然還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這個九五之尊,只要能低頭道歉,那林霄就必定會感恩戴德的欣然接受,簡直是可笑至極。
……
天門關(guān)。
這是王朝邊境三州和內(nèi)地所連接的主要通道,除了那關(guān)外三州以外,這里就是抵御蠻族南下的最后一道屏障。
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對蠻族十分克制,由此一點就可見其重要性,邊境三州可能會被蠻族所突破,但是天門關(guān)卻堪稱天塹。
在以往的歲月里,蠻族也曾兵臨城下,但是卻不得不再次敗退,他們根本就拿這一座不動堅城沒有一點辦法。
自建成后此城不知道抵擋了多少次外族侵襲,蠻族之人做夢都想要拿下此地,可卻只能絕望的接受現(xiàn)實,他們做不到啊。
此時,夕陽西下,天色逐漸就要暗了下來,距離天門關(guān)不遠的官道之上,一支黑甲騎軍浩浩蕩蕩的疾馳而來。
為首一騎乃是一名氣勢非凡的少年,眉宇之間那一股睥睨天下的威風(fēng)氣勢讓人見之當(dāng)真是望風(fēng)而靡啊,一眼就能看出此人必定是叱咤風(fēng)云的大人物。
這支騎隊就是在順天城郊外斬殺三萬禁軍的北涼鐵騎,而為首的自然是北涼王林霄。
在打掃完戰(zhàn)場并將仇人林云廷扒皮抽筋之后,林霄就帶著麾下親軍鐵騎踏上了一路趕往涼州的道路。
這一路上沒有躲躲藏藏,而是正大光明的穿過各州境地,雖然是將皇帝的三萬禁軍殺了個干干凈凈,又弄死了皇帝新封賞的鎮(zhèn)北王。
但是林霄還真沒覺得做了什么驚世駭俗的事,因為他心中篤定,這些都是朝廷不能拿到明面上說的事情,自己再怎么說也是漢武王朝的大功臣身份,他李弘難道還敢調(diào)集大軍來個全境圍剿嗎。
如果他這個皇帝有如此魄力,那在京城郊外的那場圍殺之戰(zhàn),肯定不會只有區(qū)區(qū)三萬大軍了,必定是動用手中最大的兵力,調(diào)集十萬人馬那都是綽綽有余。
當(dāng)然要是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話,那自己肯定有多快跑多快,簡直恨不得自己會隱身之術(shù),哪還能這么大搖大擺的穿越各州啊。
想起將仇人當(dāng)面扒皮抽筋,那林云廷掙扎求饒的快感,林霄嘴臉不禁微微上揚。
自來到這個世界就結(jié)下的仇家,終于被自己弄死了,對于睚眥必報的林霄來說,那內(nèi)心簡直是爽翻了啊。
“不知道那幅杰作會被誰親眼目睹呢,想必相當(dāng)震撼吧!
“正好能給蠢貨李弘一個警告,讓他這個皇帝看看得罪自己的下場!”
“不過,這件事還沒完呢,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警告而已,接下來你們這些蠢貨就等著吧!
“呵呵!”
林霄眼中殺氣閃過,整個人如同一頭擇人而噬的兇悍猛獸,滔天煞氣透體而出,無比的駭人。
視線轉(zhuǎn)移看向不遠處的那座天門關(guān),林霄臉上露出說不清道不明的笑容。
是時候前去見見自己早就布下的后手了,這個人可是關(guān)系到了北涼軍入關(guān)的重要一環(huán)啊。
這座天塹巨城要想從外部突破攻打而入,那簡直是癡心妄想,沒有在此留下堆成山的尸體,根本想都不要想。
所以只能另辟蹊徑,再堅固的堡壘只要內(nèi)部出了問題,那也只能是被攻破的結(jié)局。
沒必要與其死磕,只要那人同意這件事成了,說不定自己的北涼軍輕而易舉就能入關(guān)南下。
到時候……
林霄目光幽幽的望向天門關(guān)。
……
夜幕緩緩降臨,身為天門關(guān)幾大實權(quán)校尉之一的劉世昌結(jié)束了一天的守城事務(wù),與另一名校尉完成了交接換防事項后,他回到了城中的居住之所。
劉世昌的住所十分簡單,沒有那么多雜七雜八之人存在,不像其他幾名實權(quán)校尉一般,簡直恨不得弄上十個八個女子收入房中,那才叫做享受。
其實以他在玉門關(guān)的地位,無數(shù)人想方設(shè)法的前來攀關(guān)系,只要他想,勾勾手指頭就會有人巴結(jié)的送上許多千嬌百媚的美人,想要什么那都是輕而易舉之事。
那都是因為天門關(guān)的特殊性,在邊境關(guān)口任職自古以來就是油水豐厚,只要打通了關(guān)系,關(guān)外的邊境三州與王朝境內(nèi)的貨物倒賣,那就暢通無阻了。
這還不算什么呢,甚至有些手眼通天的人,傳聞還能將生意做到那蠻族境地去,那才是真正的奇貨可居,潑天的富貴啊。
所以這些在天門關(guān)身居要職的校尉們,都是香餑餑,只要錢財給到位,一些無傷大雅的事,他們都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當(dāng)然了,一些禁忌之事,這些人還是不敢去做的,他們只是求財而已,通敵叛國那可是萬萬不敢。
劉世昌眉頭緊鎖的坐在會客廳中,這段時間以來,他卻是心中有著說不出的擔(dān)憂郁悶之事。
自從京城大朝會來臨的時候,坐鎮(zhèn)邊境三州的那兩位大人物帶著親兵離開駐地,前往京城參加大朝會后。
這一段時日以來,每天都有著絡(luò)繹不絕的流民從王朝境內(nèi)各州之地,一路不辭辛苦的來到天門關(guān),而后經(jīng)過此城前往涼州拒蠻城。
雖然劉世昌沒有具體的統(tǒng)計過到底有多少流民出關(guān),但是他仔細的暗中觀察了一段時間,粗略的得出了一個讓人心驚膽戰(zhàn)的數(shù)量,這些流民的數(shù)量竟然達到了恐怖的數(shù)十萬之多。
我的天吶!
那位北涼王需要這么多人到底要干嘛。
恐怕那座拒蠻城都容納不下這么多人吧?
看著這么多流民涌向拒蠻城,劉世昌心中竟然開始不知不覺的泛起了擔(dān)憂,同時又有些好笑,自己只是一個小人物而已,頭頂廟堂之上有些那么多神機妙算的大人物,他們都沒擔(dān)心,自己真是杞人憂天。
可是不知為何,看著這些流民時劉世昌的腦海中總是浮現(xiàn)出那支殺了自己許多部下的兇悍黑甲騎軍。
一個瘦骨嶙峋一個精悍神勇,簡直天差地別,可這一荒謬想法卻讓他心中不禁一顫,但又怎么都揮之不去。
每天看著如此多流民眼神堅定的朝著拒蠻城而去,劉世昌再也按耐不住了,在一次幾大校尉齊聚的時候。
他半開玩笑的說到,每天這么多流民出關(guān)去拒蠻城,難道朝廷不怕那北涼王趁機擴充軍隊,將北涼軍人數(shù)再提升幾十萬嗎。
此話一出,全場寂靜,隨后就是哄堂大笑,這些人一個個捧腹大笑,真是停都停不下來,哄笑過后,他們紛紛像看傻子一樣看著劉世昌。
哭笑不得的說到,這些流民有什么用啊,要將一個普通人變成一名合格的兵卒,朝廷那都是要耗費大把的時間財力,起碼要以年為單位計算。
而將這廢物般一拳就倒的流民乞丐變成兵卒,那更是要付出天大的代價,其中耗費能讓任何勢力絕望,那位北涼王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辦到這么逆天之事呢。
而且最關(guān)鍵的是,糧草從何而來呢,朝廷每月可只是精打細算的撥糧給拒蠻城的。
在這方面管控的極其嚴格,那位北涼王多要一個人的糧草,朝廷都不會給的,有這么多的層層把關(guān),所以朝廷才會放這么多人去拒蠻城。
至于那位北涼王為什么要這么多人,人家也通告了朝廷,得到了皇帝的首肯,原因就是拒蠻城年久失修,各處城墻都出現(xiàn)了破碎,需要這些賤民前去修城墻,而且不需要朝廷為此提供糧草人手。
以此推測,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位北涼王當(dāng)真是心狠手辣,這分明是讓這幾十萬賤民去送死的啊,沒有糧草這些人可都是要活活餓死,簡直是活閻王,以這幾十萬人的尸骨為他筑城鋪路,不愧是赫赫兇名傳遍天下啊。
天門關(guān)的幾名校尉七嘴八舌的陳列了一大堆理由反駁劉世昌,最后所有人還明嘲暗諷的表示。
你劉世昌怎么這么聰明呢,簡直是比朝堂諸位大臣和當(dāng)今圣上都要聰明啊,這么多人都沒關(guān)注到的事,你竟然能觀察到,讓你做一個小小校尉實在是大材小用,你劉世昌就應(yīng)該去做那六部尚書啊,怎么會在這里蹉跎歲月呢。
聽著諸多嘲諷自己的話語,劉世昌心中惱怒,卻又無比的慶幸,自己看來真是杞人憂天了,這么多驚才絕艷的大人物都認定了沒問題,那這事肯定萬無一失了。
不過想到那位名震天下的少年王爺時,劉世昌心中一顫,對其當(dāng)真是忌憚不已。
因為自己的兒子落在他的手里,這么久以來不管自己怎么苦苦哀求,卻一直對自己視而不見,簡直摸不清這位的心性和路數(shù)啊。
就在劉世昌想起林霄時,突然府上忠仆前來稟報:
“老爺,門外有幾人說是少爺?shù)呐笥,這次正好路過此地,特意前來拜訪您,您看需要見他們嗎?”
一聽此話,劉世昌心中一驚,急忙開口問道:
“什么?你確定說的少爺?shù)呐笥,你沒有聽錯吧?”
“門外前來拜訪的幾人都是何模樣?”
自從自己的兒子落入那位之手后,自己都是對外宣傳這嫡子返回家鄉(xiāng)操持家業(yè)了,怎么還會有所謂的朋友,難道是…
忠仆應(yīng)道:
“老爺,為首之人乃是一位氣勢非凡的少年,就是他宣稱的是少爺?shù)呐笥。?br> “什么?少年?”
“難道是那位?”
“快,趕快將他們請進來!”
“不對,我要親自前去迎接,快,來帶我去!”
劉世昌騰地站了起來,不敢有絲毫怠慢,如果真是那位的話…
念及于此,他心中大驚,忙不迭的就朝著府門而去,他要親自跪迎這位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