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是誰帶過來的?
是無意間的,還是另有用處?
朱懷古突然想到:“這翰林后山可曾聽說過有什么獸類?”
池千望搖頭:“沒有,聽聞原先是有,后來因臨近翰林院,曾發(fā)生過猛獸夜半下山闖進翰林院傷人,皇上得知后,特令官府圍剿干凈,那時府官足派了不少官兵進行清剿,過后已是再無會傷人的大型猛獸。”
諸如小兔子之類的溫和小獸,他則無法斷言說一定也滅絕了,畢竟那回官府清剿也是針對諸如虎豹之類的猛獸,于小兔子這類小獸,并未在清剿范圍。
再繞了兩圈,想找找看還有沒有枯木,卻是未再發(fā)現(xiàn)。
朱懷古先前在后湖岸上查看,并未走遠,這枯木既是在稍遠的外圍發(fā)現(xiàn),枯木本身也看不出來是何時被帶到這邊后湖來,枯木這一發(fā)現(xiàn),幾近同鼠尾草一般,也是一件沒頭沒尾的發(fā)現(xiàn),于案情進展實在無限得很。
她有幾分沮喪。
池千望瞧出來了,想了想道:
“要不你先去查看翰林院近月來出來的訪客單子?”
除了翰林院本身的人最近后湖,最有可能犯案之外,那些近月來因各種緣由出入翰林院的訪客自然也得排除一下,相較起后湖接連出兩樣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東西,他覺得查訪客單子,或許能更快查到更多的線索。
朱懷古卻更想留在后湖搜查,她搖頭:
“不,少爺,我想留在這兒繼續(xù)看看。”
池千望卻是覺得目前這后湖周邊沒什么可查的,除了再過后湖的那片后山,不過后山不能冒進,雖無猛獸了,但既出了命案,指不定還藏了人:
“那你在這兒多看會兒,我先去看訪客單子,日落前你來尋我,我們再一起回府。”
朱懷古自乖乖應(yīng)了。
臨走時,似是有所感應(yīng),池千望回頭特意多囑咐了句:
“后湖周邊怎么查看都可以,但一不能下水,二不能上山!
下水指的是后湖,上山指的是后山,朱懷古便是真有這兩個念頭閃過,這會兒也得老老實實點頭:
“是,少爺!
看著池千望的背影終于走入后門消失,她不禁嘀咕道:
“他怎么知道我想到湖心下水摸摸看?還有后山,我看起來有那個膽量?”
誠然膽量還真是有的。
湖心下水摸一摸么,朱懷古只是想了想看了看,爾后便作罷,畢竟周汪二人都異口同聲說有怪聲,便是這會兒是白天,她不知便罷,知道了總歸有些心理作用,但上山么,她覺得可以上一上。
與池千望相處時日越長,她越發(fā)覺得已然被池千望看透。
翰林后山與后湖不同,并非沒有名兒,原來也不叫翰林后山,而是叫請神山,這是她昨夜里聽殷朗似講故事般說起聽到的,后來池千望也說了一些,都是自野史里看來的傳說。
殷朗會知道,那是因著他曾追一個逃犯追到翰林后山,見到了山上的小廟,后來便聽池千望說了,池千望會知道,純屬自書上所得。
請神山之所以會改為翰林后山,也是自大魏朝起,大周朝滅方開始改的名兒,初聽到這一點時,朱懷古終于恍悟,前世里于請神山,她也是聽過的,只是未曾踏足過,沒想百年前沒能踏足,百年后倒是有此機會。
想起來了,便是未說,她心里關(guān)于請神山的各種傳說一捋起來,已然比真正生于長于百年后的池千望、殷朗要知道得多。
殷朗于百年前的先祖,本來她并不知道是誰,后她將心中想查得前朝白懷古死因一事兒也告知了殷朗,殷朗提起其先祖,她方知原來其先祖竟是百年前的殷大將軍。
而當年京城中默默無名的請神山會突然名聲雀起,連她這樣處于深閨的女子也知個一二,事還得自殷大將軍說起。
殷大將軍鎮(zhèn)守北關(guān),多年戰(zhàn)無不勝,一朝班師回朝,不過數(shù)月便突然得了重病。
就在皇帝無動于衷,北關(guān)卻傳來戰(zhàn)事,皇帝這才急了,連連譴派太醫(yī)到將軍府為殷大將軍看病,誠然先時也有太醫(yī)受皇帝之命為殷大將軍診脈,但那時皇帝到底頗忌兵權(quán)在握的殷大將軍,便是殷大將軍沒病,皇帝都想弄場大病出來禍害禍害殷大將軍,得知殷大將軍乃病,且還挺嚴重,皇帝表面憂心得很,暗里卻是喜上眉梢。
有了戰(zhàn)事,北關(guān)告急,皇帝這才意識到殷大將軍雖是兵權(quán)在握,同時卻也一直忠心耿耿為皇帝保家衛(wèi)國,連派太醫(yī)院頂尖的太醫(yī)都沒能治好殷大將軍的病后,皇帝險些要將幾位太醫(yī)都給斬了。
要說幾位太醫(yī)的命還是挺得上天垂憐的,就在皇帝遷怒太醫(yī)之際,殷大將軍于病中上了奏折,一為太醫(yī)們求情,二是請命要到請神山小住。
皇帝正急北關(guān)戰(zhàn)事,哪里會應(yīng),直言待病好了,戰(zhàn)事了了,殷大將軍想去哪兒住就哪兒住,莫說小住了,就是長居都可。
殷大將軍又道,并非他想到請神山去住,而是病中夢魘,得仙人指點,說他的病得到請神山上的小廟住上一些時日,病方有可能好。
不同于大魏皇帝的不疑鬼神也不信鬼神,大周皇帝卻是信得很,曉得是殷大將軍夢中仙人指點,立馬準了。
這當時皇帝有沒有疑心是殷大將軍先假病后搞鬼,朱懷古不知道,她只知道就在殷大將軍搬至請神山小廟住了小半個月后,殷大將軍果然病痛全消,精神奕奕地下山,再是速回北關(guān),不久便傳來捷報。
經(jīng)殷大將軍回朝重病,于請神山廟中病愈后大捷,素來清冷的請神山突然熱鬧了起來,小廟更是被皇帝下令重新修葺擴建,沒多久便從小廟變成了占地頗廣的大廟,并御筆提名為——北捷廟。
自此,請神山名聲大燥,北捷廟香火鼎盛,猶記得前世她父親還念叨著,待她大婚之后,找個相宜的時間,讓她同太子到北捷廟拜一拜。
那時她還反問,為什么大婚前不能去?
父親笑著同她說,北捷廟香火雖盛,但去廟中有所求的,無不是男兒之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