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廷元長長的出了一口氣,看了眼一旁站立在那里的徐胤爵,壓低聲音對徐弘基問道:“公爺,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聯(lián)絡了多少人?”
徐弘基也沒有隱瞞,事到如今也沒有隱瞞的必要,從袖中抽出一張紙,遞給了劉廷元。
后者接過后,低頭一掃,頓時雙眼瞳孔一縮。
“公爺當真是好手段,竟是聯(lián)絡了這么多的衛(wèi)所!
徐弘基沉聲道:“朝廷所謂的新政,不得民心,就是朝廷在與民爭利,此乃惡政,朝中有奸佞,各地衛(wèi)所世受國恩,自是要為大明、為太祖以及歷代先帝匡扶社稷!
劉廷元對他這說法,嗤之以鼻,大家都是千年的狐貍,你在這給誰講鬼故事呢?
沒有理會徐弘基的廢話,劉廷元繼續(xù)道:“公爺領后府,后府這個幾個衛(wèi)所的兵力如何?”
徐弘基也有些尷尬,輕咳一聲道:“咳咳,留守后衛(wèi)、鷹揚衛(wèi)、江陰衛(wèi)、橫海衛(wèi)、興武衛(wèi)這幾個后府的衛(wèi)所,雖是不滿編,但加起來也有萬余人。”
“除此之外,駐守南京的親軍,南京旗手衛(wèi)、南京虎賁左衛(wèi)、南京金吾左衛(wèi),這些衛(wèi)所的兵力加起來,又是萬余人!
劉廷元將手里那張紙放在桌案上,眼睛微瞇,緩緩開口道:“公爺,這些衛(wèi)所,除了幾個親軍衛(wèi)所外,其余全在南京城外,如果只有這些的話,恐怕很難成事!
“大司馬,這邊請。”
徐弘基率先起身, 帶著劉廷元來到了后堂。
后堂,一副巨大的輿圖,就明晃晃的掛在墻上。
徐弘基上前,指著上面南京東城的仙鶴門、麒麟門、滄波門對劉廷元道:“大司馬,留守后衛(wèi)下轄的這三個千戶所,距離孝陵最近,一聲令下就可以立即進城,拖住孝陵都指揮使司的兵馬!
“西北的觀音門、上元門千戶所同樣是留守后位所領,這兩個千戶所釘在那里,神策門、金川門、鐘阜門的孝陵衛(wèi)兵馬就不敢輕舉妄動!
“屆時,城內(nèi)的南京旗手衛(wèi)、南京虎賁左衛(wèi)、南京金吾左衛(wèi),就有充足的時間,去抓住張維賢和韓贊周他們。”
張維賢說完后,轉(zhuǎn)身看向劉廷元。
劉廷元心里輕嘆一聲,上前一步,指著輿圖上城北的軍營,對徐弘基道:“公爺,下官這幾日也聯(lián)系了一些軍中故舊,留守中衛(wèi)可以協(xié)助留守后位,拖出城北的孝陵都指揮使司兵馬。”
“但現(xiàn)在的問題是,城南的英國公該怎么處置?他手里可是有三萬余京城上直衛(wèi)!
徐弘基聞言,眉頭一挑道:“大司馬不用擔心,城南的聚寶門、東水門、通濟門、正陽門皆是留守左衛(wèi)麾下,而留守左衛(wèi)現(xiàn)在是靈璧侯在統(tǒng)領。”
劉廷元聽他這么說,當即就明白過來, 原本凝重的神情也放松了不少。
“公爺?shù)囊馑际庆`璧侯也愿意共襄盛舉?”
徐弘基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走到他的對面, 鄭重道:“大司馬,事情已經(jīng)到了這一步,你我已經(jīng)沒有了退路,明日,最遲明日晚間,我們就要起事,大軍以最快的速度進城,本公會親自帶人,進攻內(nèi)城,待……”
“公爺!
徐弘基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劉廷元打斷了。
“公爺,我們的目的是什么?”
“當真要起兵造反?亦或是另立新君?”
徐弘基搖頭道:“朱家氣數(shù)未盡,想要自立幾無可能,至于說另立新君?據(jù)老夫所知,韓贊周那閹貨,已經(jīng)將幾位藩王,請到了孝陵衛(wèi)的駐地,另立新君也無可能!
劉廷元接話道:“那就是臨之以兵,懼而從之?”
徐弘基點頭道:“不錯!
“那若是不從呢?”
劉廷元繼續(xù)追問道。
徐弘基眼神深邃,轉(zhuǎn)身看著面前的輿圖,沉聲道:“那就出海!”
劉廷元神情一震。
“公爺已經(jīng)準備好了?”
“金吾左衛(wèi)、虎賁左衛(wèi)、旗手衛(wèi)各有一個水軍千戶所,老夫已經(jīng)命他們準備好船只,除此之外,龍江船廠那邊,現(xiàn)在也有數(shù)十艘艦船,如果事不可為,那我等就乘船去南洋!
“公爺深謀遠慮,下官佩服!
劉廷元也終于可以放心了。
兩人又商量了一些細節(jié)后,劉廷元就被徐胤爵送出了國公府。
等其走后,徐弘基又對徐胤爵道:“子承,明日你就帶人去定淮門,船只會停泊在那里,那是我們最后的退路,一定不能出任何的岔子!
“是,父親!
徐胤爵躬身應道。
……
守備廳。
張維賢、韓贊周和鞏永固、周青他們,也感到了南京城內(nèi)不同尋常的氛圍。
“韓公公,廠衛(wèi)那邊可有消息?”
“陛下那里的旨意還沒到嗎?”
鞏永固語氣有些焦急的對韓贊周問道。
韓贊周面色凝重道:“徐弘基最近和靈璧侯、東寧伯時有接觸,和留守后衛(wèi),后府諸將也是頻繁見面,想來最近就會有所動作。”
張維賢眉頭一緊。
“靈璧侯?那留守左衛(wèi)那邊……?”
韓贊周看向張維賢,沉聲道:“公爺,留守左衛(wèi)那邊還需小心!
“老夫省得了!
張維賢鄭重應道。
一旁的周青有些不耐道:“要下官說,不如直接派兵,將徐弘基等人直接抓了,省的怕這怕那!
韓贊周苦笑道:“實證!沒有實證,莫說是我等,就是皇爺也不能將一名世襲公爵下獄,不然會引得天下震蕩,軍中將士們也不對答應的。”
韓贊周這話一點頭沒有夸張,莫說是朱由檢,朱元璋又如何?當初的洪武四大案,可都是證據(jù)確鑿。
就連藍玉案,除了牽連太甚之外,也挑不出任何的問題。
所謂的爵位,說到底就是大明皇帝和武將們的協(xié)議,你幫朕開疆拓土,朕給你世代榮華。
正是因為這個,才會有無數(shù)的人不顧生死,只為給自己的后代子孫博一個前程。
一旦皇帝撕毀這個協(xié)議, 那用不了多久,軍隊就會和皇帝離心離德。
沒有軍隊的支持,皇帝還是皇帝嗎?
只要是有點腦子的皇帝,都不會自掘墳墓。
這就是為什么,朱由檢一直沒有下旨,將徐弘基下獄的原因,他要堵住天下人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