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雅和紅顏曾隨皇后回宮,特地去了壽康宮見密太妃,只是回圓明園后沒人再提起,她們幾乎忘記了這件事。紅顏還想起富察大人與她說過,有些事皇上還不愿張揚,所以她不要隨便對人提起密太妃,不過想想后來自己都忘了,也不知算不算辜負了富察大人的囑咐。
壽康宮的人進去見了皇后,說些什么話她們也沒聽見,出來時彼此客客氣氣的,但皇后很快就派人去請皇帝來長春宮一趟。但今天所有人都剛剛回到紫禁城,路途疲倦不說,一時都不適應宮里的日子,特別是皇帝一回來,大臣們蜂擁而至,養(yǎng)心殿里就沒見清靜。
王桂回來把養(yǎng)心殿的光景說了,皇后皺眉:“這些大臣也是奇怪,園子里一樣辦政務,他們怎么不見這么殷勤,必然是嫌去園子里麻煩,反成了皇上躲懶!
話雖如此,可有些事不能耽誤,皇后若親自去一趟養(yǎng)心殿也成,但她一則身上很不自在,二則親自去太過招搖,連密太妃都知道要低調謹慎,左思右想后,把紅顏叫到跟前,屏退了旁人后吩咐道:“你去一趟養(yǎng)心殿,告訴皇上密太妃來找過我,說莊親王前日問太妃求一筆銀子,去向不明但數額極大,太妃唯恐是他與理親王有什么不正經的往來,請皇上留心查一查!
紅顏想起富察大人曾對她說的話,果然密太妃這邊有麻煩事,莊親王是密太妃的兒子,是皇上的十六叔,而理親王弘皙,則是康熙爺廢太子的兒子,是皇上的堂兄弟。萬沒想到密太妃竟然能向皇帝檢舉自己的兒子,深居后宮的太妃有這番心胸,紅顏覺得她很了不起,可這樣對自己的兒子,難免無情了一些。
不多久,紅顏帶著一盅燕窩來養(yǎng)心殿,今天往來的人太多,吳總管已經很不耐煩,可突然看到紅顏姑娘,卻是眼中一亮,笑道:“娘娘剛剛才派人來過,這又是送什么好東西給皇上?”
“娘娘說皇上一忙就不好好進膳,連口茶都不記得喝。”紅顏笑著道,“要奴婢親眼看著皇上把燕窩吃了,才好回去復命。”
自然她是有話要向皇帝交代,吳總管又另有心思,便等幾位大臣離去后,叫后頭的等一等,先把紅顏帶了進去。
皇帝聽見腳步聲,知道又有大臣來了,打起精神來應對,忽見倩影款款而至,那熟悉的笑容出現在眼前,弘歷以為自己累得眼花出現幻影,晃了晃腦袋,又聽見紅顏行禮請安,才意識到真的是紅顏來了。
紅顏本擔心吳總管在身邊,她不知方不方便開口說密太妃的事,不想吳總管卻有心讓她與皇帝獨處,早已悄然退下,紅顏見機會很好,一面看著皇帝喝燕窩,急沖沖地就把那些話都說了出來,弘歷吃了一半胃口全倒了,直直地看著紅顏,冷不丁地說:“你怎么看?”
紅顏呆了呆,搖頭道:“皇上要奴婢看什么?”
弘歷反而有了笑容,似自言自語:“是啊,你能懂什么!
紅顏卻又補充道:“皇上,娘娘說要您把燕窩吃了,也是真的!
“朕吃不下!焙霘v道,“若是你的叔父兄弟合謀算計你,你還有胃口吃東西嗎?”
紅顏一本正經地看著皇帝,旁人看來像是在發(fā)呆,實則她很努力地思考著皇帝的話,看樣子那兩位親王的確在做了不得的事,他們要算計皇上嗎?那位理親王是廢太子的兒子,總不見得要為了他的父親,再……
弘歷看著紅顏呆呆的神情突然變得緊張,她又很快低下頭,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弘歷不自覺地也放低身子想看看紅顏的臉,但她站在書案那一頭,皇帝就是把臉貼在桌上也看不到,不禁有些惱,說:“你低頭做什么,在想什么?”
紅顏再傻,也不敢妄議朝政,這事兒心里想想就成了,富察大人的囑咐她也記得呢,便道:“奴婢在想,皇上若不把燕窩吃了,奴婢怎么向娘娘回話,是撒謊說您吃了讓娘娘安心呢,還是照實說!
弘歷問:“你這么說,是在指責朕把一件小事推在你的頭上,吃不吃一碗燕窩,還成了你的麻煩,還逼你去向皇后撒謊?”
紅顏不可思議地看著皇帝,她壓根兒沒這么想,又不敢指責皇帝的不是,唯有道:“皇上不想吃就撂下吧,奴婢不為難,娘娘也不愿強迫皇上啊!
弘歷卻拿起燕窩,連勺子也不用了,一口氣灌進嘴里。紅顏見他都吃了,心里一踏實,眼眉間不禁有笑意,而這細微的神情都落在了皇帝眼中,他禁不住想開口說話,忘記嘴里的湯還沒咽下去,一下子嗆住了,吐出了嘴里的燕窩,在桌案后俯身連連咳嗽起來。
“皇上,您沒事吧?”紅顏一緊張,而外頭的吳總管也被驚動了,頓時進來好些太監(jiān)宮女,沒想到他們一闖進來,皇帝反而不耐煩。
這件事兒等紅顏原原本本地告訴皇后,被月信的不適折騰了一整天的皇后樂不可支,說道:“皇上就是愛面子,你這不怕死的一張嘴,倒把他難住了。往后你和千雅輪著去送補湯補藥,看他還懶不懶得吃!庇忠娚砼詿o人,吩咐紅顏,“密太妃的事萬不要對旁人提起,后宮議政是大罪,我也不過是傳句話罷了!
紅顏連連點頭,但忍不住問:“娘娘,密太妃這樣對自己的兒子,是不是有些無情?”
皇后搖頭:“太妃歷經三朝,她怎能不明白事情的輕重,莊親王一家妻妾兒女,老人家想得,是更多人的安危呢!币幻嬗智们眉t顏的腦袋說,“不是講好了,不提嗎?”
然而這件事,傳到寧壽宮就變了個味道,太后聽說皇后把紅顏派去養(yǎng)心殿,皇帝還為此讓大臣等候,并與紅顏單獨在殿內說了許久的話,怎么看都不成體統(tǒng)。這才剛回紫禁城,有什么要緊的事非要急著去說,皇后一向識大體,如今怎么學起那些妃嬪邀寵的伎倆?
華嬤嬤本是照實說,雖然不曉得皇帝關起門來與紅顏講了什么,但皇后也沒藏著掖著,大大方方地派紅顏去送一盅燕窩,她總覺得是太后多心。
嬤嬤很想勸太后別管這些小事,帝后都是懂分寸的人,可太后那天與她說,萬一皇后想要嫡子但要不著,藏一個人在宮里替她生,雖然都是皇帝的兒子她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紙包不住火,一旦被人察覺傳揚出去,皇家的面子往哪兒擱,豈不是要問,她這個掌權六宮的太后到底管了些什么?
這是嬤嬤沒想到的事,而太后能想得這么遠,她也覺得不可思議。
此刻太后更道:“若是我冤枉了安頤,你倒是說說,這些年她幾時會不察覺宮里的動靜?雖然還沒成氣候,還沒傳得風言風語,可連我都有所疑心,其他人會不知道?若不是安頤有心安排默許這宮女接近皇帝,那就是她去掉寶珍后,再不如從前那般眼觀四路耳聽八方,那個千雅也好,紅顏也好,年紀輕不經事,怎么幫她?”
這些話,華嬤嬤贊同,她也不明白皇后為什么把身邊多年的人都換了,這么年輕的掌事宮女,雖然能把皇后跟前的事料理好,但要在后宮站穩(wěn)腳跟,讓皇后隨時隨地洞察六宮的事,她們倆遠遠不夠。
皇后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那她這么做一定有她的道理,果然自從二阿哥故世后,皇后變了許多,看起來還是一樣的穩(wěn)重得體雍容華貴,但骨子里不知不覺地,像是變了一個人。嬤嬤既然也參不透,只能照著太后的意思,再仔仔細細地查,一步步走下去。
轉眼入了八月,回宮數日,各宮的日子都安定下來,指著八月十五,要熱熱鬧鬧過個中秋節(jié)。如今乾隆四年,過去的三年里為了先帝與孝恭仁皇后的故世,宮中節(jié)慶一律從簡,舊年的中秋也是平平淡淡地度過。到如今,皇城上下早就卯足了勁,加上闔宮在園子里過了大半年,中秋上熱鬧熱鬧,好驅一驅紫禁城里長達半年的冷清。
中秋前夕,病愈的純妃隨眾人一起到寧壽宮請安,路上與貴妃一行相遇,兩人并肩走了一程,貴妃笑言如今都身體安康,大好的日子等在后頭,要純妃好好保重。
純妃則道:“那日貴妃娘娘來與臣妾說一番話,走后不久皇上便來了,雖不是你們約好的,可若非貴妃娘娘的話,臣妾怕是要再次得罪皇上,多虧了您一番開解!
貴妃搖頭笑道:“我哪里有你的這般玲瓏剔透心,只是人傻一些笨一些,有時候也未必不是好事,說到底還不是為了自己嗎?”
言語間,見嫻妃從前頭走過,她見貴妃在此,便也等一等,幾位都是宮里尊貴的娘娘,衣衫首飾何其華貴,走在一起那光景實在難得,可三人剛剛至寧壽宮門前,皇后的轎子也到了,三人侍立一旁,皇后才探出半個身子,她們便失去了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