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曙計劃在初一一歲時,取得重大突破,人工智能在醫(yī)療領域的應用,取得更大的發(fā)展。
林阮作為主要參與者,更加明白其中的不易,和同伴們在其中投注的心血。
面對這一次的成功,除了驕傲,他們也清楚明白,在醫(yī)學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晨曙計劃成功后,實驗結(jié)果運用于臨床實踐,陸路他們回國完成學業(yè),林阮隨著鄧教授留在波士頓,繼續(xù)參與伊恩教授其他的研究。
林阮二十五歲這年,順利取得京市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給自己的學習生活畫上圓滿句號。
同年,蘇月的國外進修學習結(jié)束,拿了學位又獲得了一大堆獎項。
在媽媽和干媽拼命掙前程時,初一小朋友的生活可謂是悠閑舒適,美好的不行。
兩歲零三個月的初一,長成了個陽光開朗小帥哥,淘氣的不行。
去年隔壁別墅搬來一對夫婦,他們家的二胎艾達,恰好比初一大兩個月,兩個小寶寶很快玩到了一起去,成為了好朋友。
別看小小年紀,說話都不順暢,跑快了都要摔跤,卻學會了串門。
兩個長得沒成年人大腿高的小朋友,關系好的時候,抱在一起,你親我我親你,鬧別扭時,話都說不清楚,還要吵架。
初一一生氣,就不愛和艾達說英文,和人家說中文。
“偶不豁泥挖啦~”(我不和你玩啦)
“泥細壞銀”(你是壞人)
艾達一句聽不懂,著急了就往地上躺,哇哇大哭。
初一給人惹哭,也不跑,伸著小胖手,去拉同樣是圓滾滾的艾達。
冒著不圓潤又標準的英文:“騷瑞!騷瑞!”
看的一旁守著的大人,笑的肚子都抽痛了。
林阮整理好自己在實驗室和醫(yī)院的物品,開車回小樓。
以前不敢學車,是因為她小時候坐村里叔伯的車,去鎮(zhèn)上上學,叔伯開的太快,導致車子開到了田里。
林阮沒受傷,卻嚇得不輕。
克制駕駛的心理恐懼,也是因為初一半歲時,夜里突然發(fā)燒需要去醫(yī)院。
他們都沒有國際駕照,也沒有車輛,只能打車。
初一不舒服,在林阮懷里嗚嗚的哭,哭的嗓子都啞了,做媽媽的哪受得了,林阮心都快碎掉。
初一痊愈之后,她也顧不得害怕,立馬抽著空余時間考了駕照。
林阮到小樓時,蘇月正牽著初一,從隔壁的別墅走出來。
老師和師母前幾天已經(jīng)回了京市,蘇月帶著初一等林阮做好最后的工作,再一起回國:
初一看著又是和艾達吵架了,小嘴撅著,一臉的不開心,蘇月笑著在哄他。
“兒砸,你看誰回來啦!”蘇月用手指了指正抱著箱子往他們走過來的林阮。
“麻麻~”
初一看見了媽媽,一下子忘記了所有的開心,撅著的嘴一咧,笑著張開手跑向林阮。
他小小的一個,胳膊小,腿也短,胖乎乎的小娃娃像個雪白團子一樣,可愛的不行,看的林阮一顆心泡溫泉似的。
“寶寶。”林阮把箱子放下來,蹲下來將抱著她小腿的兒子,挽進懷里。
初一雪白如藕節(jié)的小手,攬著林阮的脖子,在林阮的臉上吧唧一口,聲音又嫩又奶。
“麻麻,寶寶想泥啦~”
蘇月抱著手臂,慢悠悠的走過來,嘖嘖幾聲,“小馬屁精,軟軟出去兩個小時,你就想她了?”
“嗯,偶想麻麻噠~”初一小腦袋對著干媽,上下點了點,又轉(zhuǎn)過去抱著林阮撒嬌,并且告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