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看直線距離,從臨青縣出發(fā)去內(nèi)蒙,并不是很遠,只不過現(xiàn)在的交通,太是個問題了,不然哪需要繞這么遠。
巧的是,他們幾個在這趟綠皮火車上,還遇見很多個去內(nèi)蒙插隊的知青。
馬上就要六九年了,這兩年也是知青下鄉(xiāng)最多的兩年,沒瞧見這都要過年了,還有人在往未知的地方趕路。
大家的年紀都差不多,這一節(jié)車廂里有一半以上都是知青,所以大家就把李如歌李如意馮元恩也都當(dāng)成了和他們一樣的知識青年。
幾個人也不解釋,主要是這幾個人都不是那種能搭搭的,不像李富斌同志和孫鳳琴同志,這要是他們兩個人在車上,保準一會兒工夫,就能把大家的底細都給你掏出來。
三個人李如歌還算話多的,也不愿意和陌生人聊天,尤其在火車上,幾天幾夜都要待在一起,有啥可聊的,聽他們說話,她這都聽累了。
等李如意和馮元恩那更是,這倆人當(dāng)初能看對眼一點不稀奇,這個性還真是,都夠冷冰冰的。
他們幾個不搭理人,別人卻都很愿意搭理他們,為啥?長得俊啊。
這一節(jié)車廂里這么多年輕人,雖然都是朝氣蓬勃的年紀,可卻沒一個人身上能看出朝氣。
只有那幾個不愛說話的,還真是男的俊美,女的漂亮,看著一點都不像那些個剛從家里出來的小知青。
這話是幾個列車員說的,連他們偶爾路過一次,都瞧出來坐在一起的這三個人和那些個嘰嘰喳喳的人不同了。
俊男美女啥時候都有上趕著獻殷勤搭訕的,更何況大家都是知青,說不定還是一個地方的。
路上幾天,肯定有揣著滿腔熱情過來和他們幾個搭話的,最終也肯定都被幾個人的態(tài)度給嚇退了。
尤其小如意,幾個一看就是沖著她過來的小伙子,剛一過來,她立刻大眼睛瞪過去,一副你再敢多說一句話,她就要動手的架勢,嚇走了幾波人后,她們這邊才消停下來。
馮元恩那就更好笑了,只要一有小姑娘過來搭訕,他就往小如意這邊打發(fā)。
女孩子都比較矜持,看樣子都是醞釀半天,才鼓足勇氣過來的,然后他一句,你去問我媳婦吧,把人姑娘嚇的,臉色都白了,就差捂著臉轉(zhuǎn)身跑了。
乏味的旅途因為這兩個招蜂引蝶的活寶,給李如歌增加不少笑料。
當(dāng)然了,也有那不知死的,還想過來和李如歌搭訕。
和這些剛從籠子里放出來的小菜雞比起來,李如歌這個老江湖,那肯定幾句話就能把人給嚇的起身就走。
他們不可能一直坐硬座車廂,只不過當(dāng)時沒買到臥鋪票,不然幾個人真都不是差錢的主。
更何況李如歌這還是出差,本就有坐臥鋪的資格,她才不會因為王副廠長有著一雙容嬤嬤的眼神,就委屈了自己。
為此馮元恩一上來,就和列車員說好了,等有臥鋪的時候,他們要三個。
兩盒香煙塞過去,啥事辦不成,這種事馮元恩太熟悉了,這不是,列車員那邊就過來通知了,下一站,他們幾個就可以換去臥鋪車廂了。
等幾個人換去臥鋪的時候,這些個還要坐著熬幾天的知青才后知后覺的明白過來,這幾個人和他們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