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自己這次兇多吉少,實際蘇香蘭就是嘴硬,心里也一直都在撲騰。
心里再怎么撲騰,也沒耽擱人姑娘把一個大饅頭吃進(jìn)肚子里,未了還眼巴眼望的看了一眼孫主任身邊那個筐。
活了兩世的孫鳳琴同志,也算見識到了什么叫記吃不記打。
馬車停在蘇家大門口的時候,正是午后陽光正好的時候。
眼看要過年了,大家也沒啥事,就三三兩兩的湊在一起,蹲在老蘇家大門口這里拉拉呱。
大家喜歡來這里曬太陽,還真不是因為蘇婆子和蘇老頭人緣多好。
這不是他們家這一年相繼賣了兩個閨女出去,手里有倆錢,就把房子院子都修繕了一下,還在大門口這里鋪了幾塊大青石。
然后大家伙沒事的時候,就喜歡來這里閑扯一會兒。
蘇香蘭她娘這會兒也在,老遠(yuǎn)就能聽見這女人正在吹噓,他們家老閨女嫁了個好人家,老江家日子過的有多好。
有眼尖的,瞧見過來一輛大馬車,而且那馬一看就不缺草料,正眼熱,就瞧見坐在馬車上的蘇香蘭了。
“哎呦不怪人蘇婆子說嘴,你瞧瞧人家閨女回門,不但坐著大馬車回來,還有那么多人陪著哩。”
蘇婆子聽見這話,轉(zhuǎn)頭一看,心里就是咯噔一下。
馬車已經(jīng)到跟前了,那車?yán)镒|女,旁邊還放著兩個大行李包是幾個意思,她肯定是猜到了。
閨女這是讓老江家給送回來了?
這可不行,他們家好不容易給閨女找了這么個好人家,送回來可不行。
蘇婆子給自家老頭子使了個眼色,起身抖了抖了身上的土,又給自己鼓了鼓勁兒,才奔著馬車過來。
“香蘭回來了?哎呦你看你們回就回唄,這咋還拿了這么多東西回來。”
孫鳳琴同志第一次見蘇香蘭她娘,典型的一個農(nóng)村老太太,盤頭松松散散的,臉也黑黢黢的,似是好幾天沒洗的樣子,上身大褂又肥又大,補(bǔ)丁并不是很多,下身大肥褲子,還在褲腳的地方纏著好幾圈的帶子。
曾經(jīng)李家莊那些上了點年紀(jì)的人,也喜歡這樣穿,后來在她的帶動下,大家才把褂子褲子不做那么肥了,也不再纏褲腳了。
今天這事是江家的事,準(zhǔn)確說,是他江二虎的事,孫鳳琴同志和村里來的幾名婦女自然不能先開口。
想到要不是被這老太太算計,自己也不會受這樣的折磨,正在氣頭上的江二虎也沒客氣,大聲說道:“我可不是來你家串門的,我今天把你們家這個又饞又懶又壞的閨女送回來了,以后咱們兩家就徹底沒關(guān)系了!
“哎呦你看你這孩子說的啥話,我們家香蘭可不是你說的那樣人!
覺得面上無光的人,說著還轉(zhuǎn)頭看向剛剛和自己嘮的最熱乎的那個老太太,求證道:“我們家香蘭可是大家看著長大的,咋可能是江二虎說的這樣,她嬸子你說是吧?”
那老太太瞧了一眼李家莊來的這些人,又低頭瞅瞅自己,心說瞅瞅人家穿的,再瞅瞅人家臉上那肉,一看就是不缺吃不缺穿的。
李家莊的日子有多好,大家多半都是從蘇婆子嘴里聽來的。
這一看,還真是不假,雖然出門都會刻意換上一套最好的衣裳,這些人在家或許不會穿的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