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大青山,只要會打獵,吃肉是不愁的。
但還有很多比肉還要珍貴好吃的東西,比如野生的栗子,松子,榛子啥的,這些老天賜給他們活命的吃食,以往大家都沒少往家劃拉。
尤其這幾年糧食不夠吃的時候,這些野味,不知道救活多少人。
和小小的松子比起來,栗子是山里人比較喜歡吃的一種食物,這東西不但好吃,還當飽。
不過以往他們都是單打獨斗,上山也不敢往深山里走,都是能打多少就打多少。
當然,有那膽子大的,技術過硬的,往深山里走一走,每年都能多整兩麻袋回來。
只是大家弄回來再多,也沒想過要把這東西變成錢,都是自家想辦法炒著吃,或是磨成粉,大多數(shù)沒鍋的人家,還是習慣了用瓦罐煮一煮,然后一家人每天吃幾個,也能節(jié)省不少糧食。
在沒有野菜的冬季,栗子,松子,榛子,這些山貨,依舊能讓老百姓把糧食省下來。
這么多年,大家的日子都是這樣過來的,可突然有一天,他們村換了大隊長,他們大隊長還說,要把大家打下來的栗子松子榛子換成錢,或是換成物資,糧食啥的。
大家由開始的不相信,到半信半疑,然后看著一麻袋一麻袋的山珍都運走了,才徹底信了他們大隊長的話。
至于那些山珍都運去哪里了,這事誰都不知道,就連徐順利黃振飛都不清楚李大隊長是咋辦到的,反正明年他們兩個村需要的苞米種子,小麥種子,花生土豆種,他們不但不用伸手向公社去要了,還富富有余哩。
這不,最近幾天,大家又聽說一個好消息,說是李大隊長就用那些山珍,和南方換了很多大白面回來。
對對,聽說還有大米,據(jù)說今年過年,大家還有望按人口,分到幾斤大米,幾斤大白面哩。
在這種氣氛下,李家莊靠山屯的大小伙子幾乎就沒有幾個不定親的了,就連那幾個懶漢二流子,都說上媳婦了。
何止李家莊靠山屯,實際整個青山公社,都因為李富斌孫鳳琴提供的點心方子,用打下來的山珍換了好多糧食回來。
這次的白面大米是真實實在在從外地換回來的,當然,為了解決糧食不足的情況,還是換的粗糧多一些。
當然,傳說也是真的,不然他們就拿著那些帶殼子的東西去沒受災的地方換糧食,人家就傻呵呵的換給你?
就算為了吃個新鮮,換,也不可能換太多。
因為這幾年受災的地方比較多,這些沒受災的地方,糧食也珍貴的很。
年年都要大批量往外調運,誰家還有多余的糧食換那些一咬嘎嘣嘎嘣,賊拉費牙的東西。
所以個人家寧愿換點蘑菇木耳黃花菜之類的東西,而且還換不多少。
可這不是人家還提供了幾張糕點方子,而且每張方子里都有栗子松子榛子這種配料,你說人家拉來的山珍你們要不要吧?
反正要的不夠一定數(shù)量,糕點方子就不給,必須得達到李大隊長要求的數(shù)量,他才會把這么好吃的糕點方子交出來,并教會這幾家糕點廠的師傅,這東西是咋做出了的。
為了能讓大家吃飽飯,不再挨餓,李大隊長覺得自己頭發(fā)都快掉沒了,估摸用不到六十歲,就得研究假發(fā)是咋制作的,是用馬尾巴做的?還是用豬毛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