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這次回娘家,這話是我大姐和我說的,還說讓我好好照顧您呢。”
楊大亮送東西過來的時候,已經(jīng)說了這些好吃的都是他大姨姐家給的。
聽了大孫媳婦的話,楊老太太的眼圈又紅了,抬起頭說道:“奶這輩子,好人善人肯定見過,但還真沒見過你大姐這樣的大善人。這以后奶不能干別的,就多和菩薩給他們一家說點好話吧!
“奶,這話您心里說說就算了,可別讓外人聽見,現(xiàn)在不讓說菩薩,犯法!
“好好,奶記住了,奶擱在心里說,不說出口!
別說楊老太太不知道咋感激她大姐一家,就是孫鳳英自己,現(xiàn)在也不知道咋感激大姐一家好了。
這可是六十斤糧食啊,三十斤給的是苞米面,二十斤高粱米,還給拿十斤大白面。
爺幾個已經(jīng)把過程搶著和孫鳳英學(xué)了一遍,啥他們的大姨又哄又騙的,他們才答應(yīng)要這些糧食的。
然后早晨走的時候,他們大姨又突然說,一人二十斤才正好,就又給他們拿了十斤白面。
孫鳳英聽著聽著,就笑著哭起來,她大姐太不容易了,這日子剛剛過好點,不但要管著娘家,還要管她這個沒出息的妹妹。
出嫁快二十年了,日子過成這樣,孫鳳英一直認(rèn)為還是他們自己不行。
這回大姐幫他們家想了個掙錢的買賣,她要是再整不明白,干脆就等著餓死算了。
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好果醬的一家人,第二批果醬熬制的那是相當(dāng)成功了。
之前還在算計這六十斤糧食,加上自家原來的那些救濟(jì)糧,咋都夠他們吃到秋糧下來了。
現(xiàn)在果醬做成功了,孫鳳英也敢給孩子們吃點好的了。
原來一家人一天兩頓糊糊粥,還得一半野菜一半糧食,現(xiàn)在改成一天三頓,也不用摻那么多野菜了。
不摻野菜的粥可真好吃啊,偶爾在吃上一頓高粱米飯,燉點菜吃,艾瑪,就連五歲半的楊春玲都覺得這是過年了嗎?
而且還是天天都在過年。
以往一家人那真是都得勒緊了褲腰帶,不然一天兩頓飯,吃稀的也就能吃個半飽,那肚子可不得用草繩勒著點。
現(xiàn)在一天三頓飯,頓頓還都能吃個七分飽,因為這是孫鳳琴同志要求的,讓他們以后不許再餓著肚子了,頓頓必須要吃到七分飽才行。
孫鳳英又不是后娘,有東西不舍得給孩子吃,之前不是沒有嗎,這有糧食了,她也舍得了。
這好日子,一家人一連吃了好幾天飽飯,都一副云里霧里的樣子,還都以為自己是在做夢呢。
山溝村這邊因為莊稼長勢不好,已經(jīng)掛鋤好幾天了。
莊稼人一掛鋤,就能待上一段日子,誰都不知道,楊大亮一家在他們都在睡懶覺的時候,就已經(jīng)進(jìn)山采摘野果子去了。
野果子一筐筐運回來,熬制果醬的時候,怕味道傳出去,窗戶門都關(guān)的嚴(yán)嚴(yán)實實,還得派倆孩子前后門守著點。
好在孫鳳英這人是個厲害的,她自己平時又不怎么愛串門子,也就沒什么人來他們家。
果醬事業(yè)干的有聲有色的一家人,每隔幾天,就貪黑往李家莊送一次,而且用瓦罐熬制出來的果醬,比他們用大鍋熬制的都好吃,顏色都鮮亮。
一個空瓶子也沒幾分錢,加上白糖冰糖錢,甚至連野果子一斤都算幾分錢,正如馮元恩算計的那樣,成本也就三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