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又素炒一個蘑菇,為了好看,實際也很好吃,李如歌還放里點綠葉菜。
三個熱菜,一個涼菜,還有幾樣小咸菜,就這標(biāo)準(zhǔn),別說是鄉(xiāng)下,就是城里,那也是用來招待貴客的標(biāo)準(zhǔn)。
四個菜都是用盆裝的,肯定是夠吃了,現(xiàn)在看,還是主食不太足。
騰出來的油鍋,李如歌剛要添水刷鍋,就被李如蘭給攔下了。
“不用刷,剛剛我就說你油放多了,你還不信,你瞅瞅,鍋都發(fā)亮了,刷啥鍋,直接添水就中!
她家賢惠的大姐果然會過日子,一邊說著,一邊直接就添上水了。
半鍋水添完,李如蘭又切了點薺菜,然后又切點酸筍絲,紅辣椒絲,最后又把小野蔥切成碎末,放了一大把進(jìn)去。
她大姐說要給大家弄了一鍋苞米面面條吃,還說一點白面都不需要摻。
苞米面做的面條,李如歌肯定是吃過,而且那時他們家吃的粗糧,都是特供的,據(jù)說比細(xì)糧都要貴很多。
不過她那時吃的粗糧面條,可沒有像她大姐這樣做的。
她大姐這種做法,看似就是有啥往里扔點啥,很糊弄的樣子,實際卻不是。
李如歌總覺得她大姐這鍋面有點類似于幾十年后某個地方的做法,酸酸辣辣的,看著就很有食欲。
打小原主有記憶起,李家大院對苞米面的做法就那老幾樣,糊糊粥,貼餅子,或是窩頭。
如果還有點啥花樣,那就是野菜餑餑,然后這幾年因為沒有大鍋用,野菜餑餑也沒得吃了。
所以她大姐這熱湯面的做法,肯定是從江家學(xué)來的。
那江家人又是打哪學(xué)來的?
還是因為自家守著一大片竹林,不缺筍吃,自創(chuàng)的一種吃法?
苞米面不似白面,她大姐做的這鍋面條雖然有些碎,但也好過她做的那罐糊糊粥好看多了。
貌似還不止好看,吃也是這鍋面條更好吃。
李如歌一直在負(fù)責(zé)給大姐打下手,等面條的香味兒一出來,她就做出了決定,她今天一定要吃一大碗酸酸辣辣的熱湯面,好好過一把癮。
“開飯啦……”
被派去喊人吃飯的小姑娘,這自信的大嗓門越來越像她娘了。
早饞的口水都快要流出來的幾個人,一聽見小如意的喊聲,趕緊放下手里的活計,迫不及待的奔去了洗臉盆的方向。
洗手用的水李如歌都已經(jīng)給大家打好了,飯前必須要洗手,這是李富斌家的規(guī)矩。
經(jīng)常來李富斌家吃飯的徐順利知道他們家的規(guī)矩,等江家哥幾個,貌似早就有這樣的習(xí)慣,只有李長順和李家旺,一副很是不能理解的樣子,吃飯就吃飯,為啥還要洗手?
大家利用一個中午時間,就給江家哥幾個搭起個臨時的住所,不說這速度,就說人李富斌家這家底有多厚吧。
那些舊窗戶舊門,大家這次也都瞧見了,徐順利和李長順雖然沒說啥,心里也不得不佩服李富斌是個有大本事的。
當(dāng)然了,擱在外面不怕大家看見的,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窗戶門,等那些好的,不好見光的,早被爺倆給藏起來了。
棚子很簡易,也沒搭炕,暫時只能先用木板對付幾天,等種完地,把房子蓋起來就好了。
而且就這一個棚子,李如蘭母子肯定不能去和幾個大男人睡棚子,那就只能先和爹娘擠一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