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家這幾個大碗還是在繁榮鎮(zhèn)的時候買的,就這一碗菜,要是倒在盤子里,最少能倒兩盤子。
幾個菜就大蒜肚片少一點(diǎn),紅辣椒炒豬肝,豬肺子,那可是都炒了,大家都吃也夠了。
她們還拿了一大碗醬菜,還做了一瓦罐野菜湯,而且湯里李如歌還放了一些海米和紫菜。
這東西是提力氣的,這幾天活重,她也不管那個了,小如意問她這東西是哪來的,她就說是從城里買的。
等下她娘肯定會招呼大家喝湯,到時有人問,她依舊可以這樣回答。
這就是鄉(xiāng)下人最為淳樸的地方,啥東西你只要說是在城里買的,他們很少有追根問底的。
可能在鄉(xiāng)下人眼里,城里啥都能買吧?
李富斌一家才四口人,徐順利他們家那邊人口就多了,而且人家吃的那是啥菜,那可都是肉菜。
他們這邊就炒了一個臘肉蘑菇,肉還是李如蘭給他們家拿的,然后又燉了一鍋連點(diǎn)油星都看不見的野菜,他們哪好意思和人家混著吃。
可那邊的香味兒太香了,一家人都饞的口水直流,卻都覺得,不應(yīng)該占這樣的便宜。
關(guān)于物價,作者再解釋一次,大家不要總說六十年代咋樣咋樣,首先地域不一樣,物件可能也不一樣。還有一點(diǎn),60年和69年都是六十年代,物件還是有著很大差別的。我聽老人說起過那三年,你們說的糧食一毛多錢一斤,那是城里供應(yīng)糧的價格。可吃不飽的人家,尤其鄉(xiāng)下,有人就曾用幾十塊錢,買過幾十斤糧食。那些錢是他當(dāng)了多年兵積攢下來的,回家把帶回來的布都給弟弟過禮了,錢拿出來買糧了。這我都沒敢寫,不然有些讀者看見一塊錢一斤糧食,棄文都是小事,我就怕把有些讀者氣個好歹的。大家看這篇文可能太過認(rèn)真了,總是計較文的真實(shí)性,打低分的讀者大家可以看看,閱讀都是不足三十分鐘,就各種批評,還有批評不該有空間,說不真實(shí)……
孫鳳琴可不是喜歡玩虛的人,嘴里說著混在一起吃,手上已經(jīng)開始有動作了,然后李如歌和李富斌也過來幫忙,一家人把自家的好菜都端了過來。
這邊的一家人忍著都要流出來的口水,還嘴硬的說著不用不用,可眼睛都快要掉進(jìn)那幾盤肉里了。
“不用啥,我這半天就饞你家貼的大餅子哩!睂O鳳琴說著,過來就拿起個大餅子,卻把自己那碗高粱米摻著大米的二米飯,塞給了李大春,“嫂子你也嘗嘗我家閨女的手藝,我這平時都舍不得讓她們姐倆做飯,沒想到這飯做的還行!
今天李長青兩口子造謠她和徐順利那件事,實(shí)際孫鳳琴最感激的就是這位農(nóng)村婦女。
這要是換做別人,不明白事理的,誰管你這事是真是假,聽風(fēng)就是雨的那種女人,要是過來就罵就打,她還真能連李大春也揍咋的?
就算她能下得去手,那以后兩家人這關(guān)系還處不處了?那他們家可能就真得往后屯搬了。
“哎呦他嬸子……”李大春端著這滿滿一碗飯,再瞧瞧那爺倆挪過來的菜,心里那是真感動啊,“你們這,這讓我咋說哩,那我們家可是占了大便宜哩!
“百年修得同船渡,咱們能坐在一起吃飯,不得修兩百年?”孫老師總有自己的一套說法,說完還大手一揮,“吃吧吃吧,大家都別客氣,咱這都是緣份修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