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倆出來就往大車店那邊走,一邊走,一邊研究對方那里都有啥能拿得出來的家什裝東西。
李如歌的空間里就有自家那兩個盆,其中一個還用來當(dāng)洗臉盆了,不過有小如意在,這兩個盆現(xiàn)在肯定是拿不出來。
李富斌那里雖然也鍋碗瓢盆都有,還有個精致的整理箱,白毛巾都一沓一沓的,可這些東西更是沒辦法拿出來。
“爹,你瞧,那邊那人挑著那么多背筐,是不是賣的?不如咱們先買個背簍,然后再找地方買個盆,或是干脆就用白毛巾把饅頭包上,放在背簍里?”
李富斌順著閨女手指的方向,見那邊真有人挑著一擔(dān)背筐,估摸得有十來個的樣子,點點頭,“行,過去看看。”
父女倆這時實際已經(jīng)走到大車店附近了,要不咋能碰見賣筐的。
不不,這時候可不能說賣,人這是來給生產(chǎn)隊交任務(wù)的。
當(dāng)然了,誰來能白來,自家那肯定是要捎帶著拿來幾個,萬一碰見個用筐的,說不定就能賣幾個咸鹽錢哩。
“老鄉(xiāng),你這背簍咋賣。俊
李富斌上前攔下那個挑筐的,直不楞登的就問上了。
嚇的那個賣筐的老鄉(xiāng)忙擺手,“不賣,不賣,我這不是賣的,我這是給收購站送去換洋火的!
洋火就是火柴,這么多竹筐,而且還都編的這么好,居然就為了換幾包火柴。
這時的人膽子可真小,不過不小也不行啊,投機(jī)倒把,抓住那是真判啊。
李如歌知道老爹把人給嚇到了,忙上前兩步,展露出自己小孩兒的優(yōu)勢,小聲說道:
“大叔,我和我爹沒別的意思,就是想從你這里買幾個筐,你看看多少錢一個,偷摸賣給我們幾個唄?”
小姑娘大眼睛眨呀眨的,看著還怪招人稀罕的。
幾十歲的老大叔對小孩兒的話還是相信的,然后又四下瞧了瞧,見這附近沒啥人,就偷摸伸出兩根手指,“兩毛錢一個中不?”
才兩毛錢一個,那還有啥不中的,“那給我們來四個吧,對對,兩個大的,再來兩個小一點的!
兩個大的給爹娘用,她和如意還小,背個大筐不合適。
四個編織光滑的大背簍才花了八毛錢,還因為老大叔沒錢找零,他們這四個筐實際才花了七毛九分錢。
“現(xiàn)在的錢真抗花啊,爹,我這還有五塊錢整,等下給趙大叔送完饅頭,咱們接上娘和如意,去供銷社買點啥去啊?”
“閨女,”李富斌苦著臉瞧著李如歌,提醒道:“你是不是忘了,咱們一家來城里,還有個任務(wù)哩!
“呃……”她還真把那件事給忘了,不過這不矛盾吧,“爹,不然你打算去哪賣野菜,不是去供銷社嗎?”
“那哪能去供銷社,賣吃的東西,得去居民區(qū)。”
對這個時代的了解,該去哪里買賣東西合適,李富斌自然要比李如歌有經(jīng)驗。
臨清縣窮是因為山多土地少,然后這幾年又接連不是澇災(zāi)就是旱災(zāi),前年還遭遇一場蝗蟲災(zāi)。
但縣城里,還是有幾個大廠子的,比如糖廠,紡織廠,棉紡廠,這幾家大廠子,那可是老百姓削尖了腦袋想要進(jìn)去的好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