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景年間,大周前所未有的富庶繁華。
京城熱鬧得很,街上有不少來自外邦的人,他們有的梳著本邦的頭發(fā)穿著本邦的衣裳,也有的梳著大周的頭發(fā)穿著大周的寬袍大袖。
只是外形一眼就看出來了。
西域各國的人都來大周,還有一些人,遠渡重洋來大周。
北狄與大周不再打仗后,也有一些北狄人來大周,做生意或者直接就定居。
京城西邊坊市里,有個桂花巷。
說起來叫桂花巷,其實并不是因為有桂花,這巷子原本就沒有名字。
是十年前,一位叫王桂花的女子,她捐了錢,捐了磚塊,然后這巷子鋪了地磚。
這位婦人是個寡婦,人家要用她夫家的姓氏寫下這個捐贈的記錄,她不樂意。
她說我王桂花就不能用自己名字了?
然后巷子口的石碑上,就寫下了王桂花的名字。
再然后,一來二去的,這巷子就叫桂花巷了。
因為有這個名字,巷子口就開了一家鋪子,專門賣桂花糕。
桂花糕里有幾粒桂花都難說,反正人家生意不錯。
桂花巷最里頭,是兩個大院兒。
都是三進的,里頭住著的是幾個從宮里出來的人。剛開始,這里的人稀罕死了。
主要是有那么幾個閹人啊,這誰見過?
不過住的久了,大家就習(xí)慣了,閹人不也就是個人。
挺和善的幾個大爺。
月嫦,月娥,景秀,程茂,金寶他們幾個住一起。
本來娘家有人的也能被接回去,但是他們后來一商議,何必呢。
都多少年不見了,家里有人的還不是奔著他們手里的銀錢?
是,銀錢確實要留給家里人,但是也不用住一起。
都一起生活半輩子了,如今也不需要伺候人了,就住一處得了。
宮里陛下和皇后娘娘時常還派人來看看他們,給些東西什么的。他們的日子好過的很。
后來出嫁了的月桂月影幾個,也時常過來看望。
寒月回京了也會過來,甚至裴家還時常派人送東西呢。
兩處宅子本來就挨著,又從里頭打通了。
里頭格局也改了,反正都是老婆子老頭子,也沒什么需要避嫌的。
前院后院怎么舒服怎么住唄。
如今這兩處宅子里,也有十來個伺候的人。
都是十年的期限,到了期限,人家要走就走,不想走再簽十年。
年歲長一些的婆子們還好,年輕的小丫頭們活潑的很。
這一早起,就熱熱鬧鬧預(yù)備開了。
今兒是重陽節(jié)。
他們這逢節(jié)必過的。
去歲釀的菊花酒,今年開,今年再釀,來年開。
只要有人在,年年有菊花酒。
他們院子里也擺著各色的菊花,太名貴的是沒有,但是不那么名貴的年年都有。
叫采珠的小丫頭歡歡喜喜從外頭回來叫人搬東西。
她自己捧著盒子往正院跑,喊著老夫人。
月嫦盯著景秀喝藥,景秀歲數(shù)最大,身子也沒那么好了。
“這瘋丫頭,跑什么呢?”
“老夫人看,點心鋪子買的菊花糕,個個都是新鮮花樣子,好看不?正好咱們一會敬神就用這個!神仙看了不得多保佑咱們?”
月嫦看了就樂:“你說這花樣是好看,好吃不好吃呢?”
“管它呢,真好吃你還吃多少呢?”月娥笑起來:“行,采珠最能干了,一會敬神就擺上!
“哈哈,我還跟胭脂鋪子說了,叫她們偷偷留一點桃花粉。那個真是搶手,也不多做一點,回回搶不到!辈芍槎迥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