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她就是個壞人嘛。
與二姑娘最合不來的就是裴家三公子!
裴二姑娘跟裴三公子一直鬧的原因其實非常好笑。
裴三公子是個特別喜歡玩鬧的人,小時候大家都湊一起。裴家也不算什么規(guī)矩森嚴(yán)的,姑娘跟前的小丫頭基本也不怎么避嫌。
于是就有一天,裴三公子不知道怎么惹了寒月。
寒月傻乎乎的,氣哭。
然后裴三公子還嘴賤,說等你大了,我就把你納了。
這一句,寒月嚇到了,裴二姑娘氣到了。
好你個裴老三,你才多大,就這么好色了?
然后就開始抓著沙包追著裴三公子揍。
裴三公子呢雖然小,也知道妹妹肯定不能打,即便他就比妹妹大了半歲,那也不能打。
被裴二姑娘追著繞著花園跑的差一點斷氣。
但是天地良心,他那時候真的只是玩笑。
只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裴二姑娘記住了啊。
于是漸漸大了,只要他敢取笑寒月,比如說寒月畫畫丑啊什么的,必然吃妹妹一頓揍。
后來他其實已經(jīng)知道了,但他不改。
他對寒月沒有什么想法,但是他對逗二妹妹樂此不疲。
漸漸的大人們也習(xí)慣了,隨便吧。
就連二房嬸娘李氏對于親兒子又被打了都已經(jīng)不再生氣了,該啊。
人總是憑本事成為顯眼包的。
裴三公子是,裴二姑娘也一樣。
明明那時候裴家好幾個姑娘,就二姑娘獨樹一幟,最顯眼了。
大姑娘天生的性子弱,哪敢壓制妹妹啊。
三姑娘呢,比大姑娘強,但也不敢惹姐姐。
還好二姑娘一向只是罵她們沒出息,嫌她們沒本事,欺負(fù)是不至于的。
用二姑娘的話說,就這兩個還值得我欺負(fù)?
其實裴家的孩子們普遍是比較好說話的。大概骨子里就帶著一些寬和。
大人更好。
比如說嫡母梁氏,每次二姑娘又欺負(fù)大哥了,她看到的不是自己兒子受到了多少委屈,而是想到她小嘴巴巴的哄著裴老爺給大公子請什么什么老師,大哥需要怎么怎么補課。
每次聽大姑娘又被二姑娘嫌棄了,她想到的是大姑娘屋里不省心的奶娘拿捏姑娘的時候,二姑娘對著那奶娘的逼問和斥責(zé)。
都是一個屋檐下看著長大的孩子,她是真的品行不好,還是只有點要強還不明顯嗎?
總的來說,裴家那些年一直是安穩(wěn)的,是幸福的。
是小孩子們雖說會打打鬧鬧,但是都親近的。
裴家是從裴時淺出嫁后開始,漸漸開始坎坷的。
先是大姑娘嫁了,卻嫁的不如意。
那時候其他孩子還小,裴老爺和夫人也不告訴他們什么,都自己消化解決。
然后就是一道圣旨,要求京城所有有品級的官員家中必須送一個女子進(jìn)宮選秀。
當(dāng)時裴家能去的,只有二姑娘和三姑娘。
三姑娘那時候才十三。
其實都覺得二姑娘平時驕縱,說不定不愿意。
裴老爺都想法子了,看是不是能報個病之類的,花錢躲過去。
可這種事,其實不好辦。
是二姑娘自己站了出來,說愿意。
算了,自家不是什么大族,為這個躲,要是鬧出事來呢?
三妹妹還小,她也不放心。
當(dāng)然,這些話她都不說,她只是說自己愿意。
裴老爺也盡力了,但是你要報病,就會有人來查。
要是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買通,裴家著實辦不到。